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是一个教学方式问题,而且还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如果能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营造开放的环境,把握好教育时机,一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学科素养的新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意识 ;培养
高中化学新课改以来,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变化,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时间明显增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得了欣喜成效。但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听得懂,能掌握书本知识,而遇到实际化学问题却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不当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久而久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没有了问题意识,结果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解题方法僵化,缺乏创新意识。
一、转变教学方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即"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是最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拿来主义”,认为书本上的都是定律,老师讲的必定正确,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师、教材观点以及考试答案等都产生了过分依赖的思想"这种思维习惯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逆向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也在为我们传达着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充分的利用化学科目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好化学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同时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去体会和感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情境,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对好的提问或思考性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作以重点讨论,让学生来解答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产生一种兴奋感,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当提问的问题质量不够高的时候,教师的态度一样认真解答,同样给予学生鼓励。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保持学生主动提问的思维习惯,使得化学学习中主动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化环节,这样也能较为长久的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传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必须“教以渔”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归类找出规律;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具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1)通过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事物进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教师巧妙设置情境,引学生发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此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2)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一特殊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三、升华问题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品质
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为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从而拓展学生的逆向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提问有意义,真正有益于化学学习,教师又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方法,从而得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则更应该升华问题意识,利用学生逐步掌握的提问能力去提升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品质,达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双赢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1)以学生提出的有讨论性的为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形成相关问题的专题指导化学学科学习,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钠与氧气反应的时候,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结论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同样的反应物在条件不同时产生不同的生成物?这样变引发了“相同反应物不同反应条件生成不同产物的研究。而我们也可以就着这个知识点引出相关的实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自身问题意识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化学学习过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而有了问题专题化的意识,这样对于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也是很有利的。(2)在解决有价值的好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使问题产生连续化,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提出在溴化亚铁中滴加氯水,从少量到过量为什么不同?在分析释疑过程中,学生又提出在碘化亚铁中逐渐滴加氯水如何呢?学生在过程中会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看似相同,但解释就可能不同,不能类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并且在学生问题解决的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品质。
总之,化学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不单纯的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这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过程的核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思考摸索中总结出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意识 ;培养
高中化学新课改以来,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变化,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时间明显增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得了欣喜成效。但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听得懂,能掌握书本知识,而遇到实际化学问题却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不当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久而久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没有了问题意识,结果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解题方法僵化,缺乏创新意识。
一、转变教学方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即"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是最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拿来主义”,认为书本上的都是定律,老师讲的必定正确,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师、教材观点以及考试答案等都产生了过分依赖的思想"这种思维习惯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逆向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也在为我们传达着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充分的利用化学科目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好化学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同时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去体会和感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情境,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对好的提问或思考性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作以重点讨论,让学生来解答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产生一种兴奋感,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当提问的问题质量不够高的时候,教师的态度一样认真解答,同样给予学生鼓励。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保持学生主动提问的思维习惯,使得化学学习中主动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化环节,这样也能较为长久的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传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必须“教以渔”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归类找出规律;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具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1)通过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事物进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教师巧妙设置情境,引学生发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此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2)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一特殊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三、升华问题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品质
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为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从而拓展学生的逆向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提问有意义,真正有益于化学学习,教师又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方法,从而得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则更应该升华问题意识,利用学生逐步掌握的提问能力去提升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品质,达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双赢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1)以学生提出的有讨论性的为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形成相关问题的专题指导化学学科学习,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钠与氧气反应的时候,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结论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同样的反应物在条件不同时产生不同的生成物?这样变引发了“相同反应物不同反应条件生成不同产物的研究。而我们也可以就着这个知识点引出相关的实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自身问题意识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化学学习过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而有了问题专题化的意识,这样对于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也是很有利的。(2)在解决有价值的好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使问题产生连续化,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提出在溴化亚铁中滴加氯水,从少量到过量为什么不同?在分析释疑过程中,学生又提出在碘化亚铁中逐渐滴加氯水如何呢?学生在过程中会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看似相同,但解释就可能不同,不能类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并且在学生问题解决的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品质。
总之,化学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不单纯的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这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过程的核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思考摸索中总结出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