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面对当前教育机制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趋势,加之目前生物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学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自愿地去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此要提高实践性教学工作,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微生物的时候,上课前一周我要求学生把食品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想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初一《生物》(上)绪论课可先让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面对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标本,他们会产生许多疑问,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观察实例,由果追因
  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而观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学习环节动物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集蚯蚓,除对采集到的蚯蚓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外,还要更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实验。可制作一个实验盒,里面放三层不同的土壤——沙土、贫瘠土壤、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先观察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蚯蚓生活在哪层土壤中,然后有意识地将其放入沙土中,再过十分钟观看蚯蚓生活在哪层土壤中。由实验可得出结论,蚯蚓一般生活在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蚯蚓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土壤中?由果追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思考观察到的内容,从而概括出本质问题,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由点到面,深入实践
  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后,由理论可进一步指导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如学完鸟类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养鸡厂,在观察时要求学生将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将动物行为和科学养殖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全面深刻的科学体系。
  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可通过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我们先后组织学生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提高了学生制作标本的技能,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了顶端优势的原理后,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带领学生参加了果树修剪工作,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
  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探索生物的奥秘。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性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后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教育 人文精神 个性    教育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称其为教育。正如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孩子们的想象力正在逐渐缺失,长期的应试教育杀死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样使他们缺乏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他们成了流水线上的原料,被塑造成成人眼中的合格产品。本文拟从儿童想象力逐渐缺失的成因入手寻找对策。  一、影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成因  1、过度关注。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仅仅来自于他所获取
期刊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是物理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们之间的整合绝非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课程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整合。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那么,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理合中,怎样才能使信息持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
期刊
电子报刊,一般采用Word或WPS软件制作。一份优秀的电子小报作品应当内容丰富实用、版面美观大方,给读者真善美的熏陶和启迪。“红花还需绿叶扶。”高品味的内容需要有特色的版面来体现。版面,即稿件(包括文字稿和图片稿)在小报上的整体布局,它由版面空间和编排手段两个要素构成,反映了一份小报的风格和特色,能直接影响到评委的视觉感受,是小报的“面孔”。如何让这张面孔更自然、更活泼、更有灵气呢?就要恰到好处地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再也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上课只要让学生玩玩电脑,没有升学的压力,轻轻松松。不用说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就是面对学生,也有说不出的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早已掌握了书上的操作内容,操作得很熟练,上课时根本不爱听,就是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因此,信息技术课如果不换一种方法上的话,就吸引不了学生,更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切合本校
期刊
摘要: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对化学实验的掌握。而改进实验方式,注重家庭实验练习,关注实验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归纳能力,则是搞好实验的关键。  关键词:实验 吸引 兴趣 探究欲望    初中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一学年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认识、了解化学,学会怎样操作和使用化学仪器、如何利用实验得出所需结论。所以,化学实验在该学科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
期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印象中的历史课程是一门理性比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所以,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不少人认为: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多数是以教学生唱歌为主。为此,有许多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理解为“玩玩课”。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呢?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 “学到什么”
期刊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分地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用一个个以为精彩的提问贯穿课堂。一堂课下去,学生只是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成了“导演”,而学生成了“演员”。所以现在一下子转变观念,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真是不容易。要让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教师更要注重读书和思考这一对孪生兄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