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我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做了一些探索。
一、小学生当前作文现状分析
很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呈现着这样一种固定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这中间,学生一直没有做自己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更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与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要学习得愉快,学习情趣很重要,但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靠兴趣是完不成任务的,也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不约而同强调的,是写作规律的经验之谈。学生作文更须反复修改,从修改中悟出“不应该那么写”的道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然而学生作文不能单靠老师修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修改作文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须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全程参与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实践,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评改方式、方法及策略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想改、会改、乐改”,进而培养学生新颖独到、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生自读自改。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认识水平出发,采用两种自改方式:即在作文后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和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具体操作策略为:(1)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2)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
2.学生互读互改。“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叶圣陶)。因此我们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评改的形式有:同桌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评改,专家组成员评改。在互相合作中评改同学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评改的策略主要有: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
3.家长评改。在操作策略上我们选择家长比较熟悉的题材请家长参与,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便于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学生习作的提高。多数家长更注重于对孩子习作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
4.教师评改。在学生互为评改、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逐步引领学生学会评改,提高水平。但同时教师还应该是整个评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互改、自改后,教师更是一位“资深”的参与者。三是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发布在班级优秀习作园地中,以示鼓励。
三、探索个性化的评改语言
习作评改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对文章的新的定义。在评改的过程中,作为评改者的学生不仅享有评改习作的权利和职责,更是一个习作过程的参与者,要在评改过程中与习作和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
1.激励式评语。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习作的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
2.对话式、商量式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和学生要成为好伙伴。师生、生生用平等的对话来阐释自己的评改建议,点评时我们提倡用商量的口吻,学生更能深刻领悟。
3.指导式评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改中,要让作者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如何改,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价语言详尽真诚又充满童趣,这样的评改既发挥了學生个性,也强化了习作要点,还成了学生的一个小练笔。
总之,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批改手段,应该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小学生当前作文现状分析
很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呈现着这样一种固定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这中间,学生一直没有做自己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更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与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要学习得愉快,学习情趣很重要,但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靠兴趣是完不成任务的,也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不约而同强调的,是写作规律的经验之谈。学生作文更须反复修改,从修改中悟出“不应该那么写”的道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然而学生作文不能单靠老师修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修改作文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须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全程参与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实践,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二、评改方式、方法及策略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想改、会改、乐改”,进而培养学生新颖独到、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生自读自改。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认识水平出发,采用两种自改方式:即在作文后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和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具体操作策略为:(1)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2)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
2.学生互读互改。“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叶圣陶)。因此我们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评改的形式有:同桌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评改,专家组成员评改。在互相合作中评改同学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评改的策略主要有: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
3.家长评改。在操作策略上我们选择家长比较熟悉的题材请家长参与,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便于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学生习作的提高。多数家长更注重于对孩子习作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
4.教师评改。在学生互为评改、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逐步引领学生学会评改,提高水平。但同时教师还应该是整个评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互改、自改后,教师更是一位“资深”的参与者。三是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发布在班级优秀习作园地中,以示鼓励。
三、探索个性化的评改语言
习作评改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对文章的新的定义。在评改的过程中,作为评改者的学生不仅享有评改习作的权利和职责,更是一个习作过程的参与者,要在评改过程中与习作和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
1.激励式评语。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习作的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
2.对话式、商量式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和学生要成为好伙伴。师生、生生用平等的对话来阐释自己的评改建议,点评时我们提倡用商量的口吻,学生更能深刻领悟。
3.指导式评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改中,要让作者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如何改,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价语言详尽真诚又充满童趣,这样的评改既发挥了學生个性,也强化了习作要点,还成了学生的一个小练笔。
总之,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批改手段,应该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