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品味语言材料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并通过活动的引领促进语言材料的积累。
【关键词】观察;生活;阅读;活动
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应付了事。所写内容更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有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如何指导学生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留心观察,思考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景,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含义。
二、加强阅读,广泛涉猎
课内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提炼筛选的精华。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凭借。然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形成熟练的写作技能是不容易的。因此教读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赏析经典语句的妙处,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我在讲授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树》一课时,重点选取了三个句子作为学生语言历练、情感体验的切入点:①“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②“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③“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 第一个环节我把句①改为“电锯从树的树根部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发出咚的一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明确了“咬”“嚼”“白森森”“呻吟”,这几个词语是从动作、色彩、声音的角度对人类无情伐树情景的生动描绘,也是作者对老树的同情、对人类无情愤恨情感的形象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给第②句话“闷死”前面加修饰词的方法(如活活的、慢慢的),让学生训练了情感的表达方法。最后引导思考第③句中老树可能在叹气什么?以上三个环节,学生既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能力,也获得了一定量的语言储备。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对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力求广泛全面,凡学生有兴趣的都应该鼓励去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生活、思想的积累。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
三、参与活动、丰富经历
1.组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生活阅历的直接检验。活动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写感受。通过活动也能够反作用于阅读积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除课堂写作外,还必须抓好课外练笔,提倡写随笔作文,形式可自由一些,让学生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想写什么写什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的最低写作量,便于督促检查;同时注重鼓励和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之能够在长期的坚持中提高写作水平。
3.组织校外活动。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利用双休日结合学校团委组织的野外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工厂车间,走进旅游景点……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扩大写作范围,丰富写作素材。
【关键词】观察;生活;阅读;活动
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应付了事。所写内容更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有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如何指导学生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留心观察,思考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景,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含义。
二、加强阅读,广泛涉猎
课内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提炼筛选的精华。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凭借。然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形成熟练的写作技能是不容易的。因此教读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赏析经典语句的妙处,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我在讲授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树》一课时,重点选取了三个句子作为学生语言历练、情感体验的切入点:①“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②“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③“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 第一个环节我把句①改为“电锯从树的树根部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发出咚的一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明确了“咬”“嚼”“白森森”“呻吟”,这几个词语是从动作、色彩、声音的角度对人类无情伐树情景的生动描绘,也是作者对老树的同情、对人类无情愤恨情感的形象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给第②句话“闷死”前面加修饰词的方法(如活活的、慢慢的),让学生训练了情感的表达方法。最后引导思考第③句中老树可能在叹气什么?以上三个环节,学生既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能力,也获得了一定量的语言储备。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对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力求广泛全面,凡学生有兴趣的都应该鼓励去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生活、思想的积累。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
三、参与活动、丰富经历
1.组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生活阅历的直接检验。活动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写感受。通过活动也能够反作用于阅读积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除课堂写作外,还必须抓好课外练笔,提倡写随笔作文,形式可自由一些,让学生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想写什么写什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的最低写作量,便于督促检查;同时注重鼓励和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之能够在长期的坚持中提高写作水平。
3.组织校外活动。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利用双休日结合学校团委组织的野外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工厂车间,走进旅游景点……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扩大写作范围,丰富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