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户农地流出和流入意愿的微观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温州市5个市(区)下辖的12个乡镇进行入户抽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户流出和流入耕地承包经营权意愿的微观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收入比重的提高、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农业经营能手的培育是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基础;同时,城镇近郊农户的农地流出意愿要低于远郊地区。因而,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地区强行推进农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当地农户的反感甚至强烈反对。
  关键词: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地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地流出意愿;农地流入意愿;中介组织;交易费用;非农收入;农业经营规模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4003408
  Research on Microfactor Affecting RuralHouseholds’ Desire for Inflow or Outflow of Their L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Spot Survey on Wenzhou Countryside
  MIU Laishun
  (Chinese Communist Wenzhou Committee Party School, Zhejiang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Sampling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12 towns and villages of five cities (districts) of Wenzhou which is the National Pilot Zone of Rur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 and the microfactor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 desire for inflow or outflow of the operating right of their contracted arable land is analyze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sis for successful transfer of the operating right of contracted rural arable land includes the increase of per capita income of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for rural land transfer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 experts, thus, coerciv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the area with lessdeveloped economy will result in the opposition of local rural households or even strong opposition.
  Key words: operating right of contracted rural arable land; rural land transfer; rur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 the desire for the outflow of rural land; the desire for the inflow of rural land;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transaction cost;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gricultural business scale
  一、引言
  理论上讲,在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的基础上增加转让权,使土地的产权更加完整,也为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配置资源奠定了微观的产权制度基础,从而为消除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障碍,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在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厘清,如:哪些因素影响农地流转?农户意愿进行农地流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不同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诉求有何不同?等等。如果不厘清这些问题,一味地追求农地流转率或强行推进农地流转,势必会伤害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资源整合,影响农村耕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进而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温州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影响我国农户流出和流入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意愿的微观因素,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缪来顺:影响农户农地流出和流入意愿的微观因素研究
  之所以选择温州进行研究,是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温州市探索农地流转制度时日已久,当地村民对农地流转有深刻体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事实上,早在1986年,温州乐清市柳市镇农民就开始从其他农民手中转包农地;之后温州市11个县(市、区)纷纷进行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变、双层经营体制不变“三不变”前提下的农地流转尝试。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温州各地农村居民已熟知农地流转制度。二是温州农地流转率农地流转率是指农地流转面积除以总耕地面积再乘以100%所得的比率。 较高,这是研究农地流转的先决条件。截止2011年1月,温州市农地流转率为37.1%,流转耕地面积达744 261亩,涉及流出农户449 809户,占农户总数的30.8%数据来源:温州市农业局。 。温州市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和出租,分别占总流转面积的51.6%和42.1%。从温州市各县(市、区)的农地流转率来看,乐清市、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瓯海区的流转率较高,分别为57.3%、51.5%、46.2%、40.9%、39.0%;洞头县最低,只有0.3%这可能与洞头县是海岛县有关,该县耕地十分稀缺,全县只有10 198亩,并且分布较散,耕地流转的实际意义不大。 ;其余县的流转率都超过25%(见表1)。   
  表1温州市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研究农地流转的文献较多,综合相关文献,学者们认为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易费用、农户的主体因素、社会保障等。
  1.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农户放弃或部分放弃农业耕种,从事非农产业,这从供给上为农地流转提供了条件和空间;而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难以为农业经营大户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这从需求上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马晓河 等,2002)。金松青等(2004)通过对农户的调查,证明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农地流转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就农户而言,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农户对经营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为农地流出打下了市场基础(姚咏涵,2001)。而土地要素利用效率低下加速了农地流转(史清华,2005),只要从事非农产业的边际收益大于务农的边际收益,就能诱发农户流出土地(徐旭 等,2003)。对于那些经济较落后、农业收入是农户主要收入的地区,推行农地流转是值得怀疑的(贺振华,2003)。陈和午等(2006)通过对福建和黑龙江两省农户的调查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的农地流转率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2.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是达成一项交易所需要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合约费用、执行费用、监督费用等。周其仁(2003)指出产权和制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需要明确的产权及其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Brekke et al,2000)。由于我国农地市场发育较迟,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特别是转让权受到不少限制,土地的价格难以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农地转让的收益将在不同程度受到侵蚀(钱忠好,2002)。我国农地承包者只拥有部分产权,集体所有与承包者之间的产权划分、责任义务的界定不够清晰,产权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搭便车”行为,使农地流转缺乏内在动力。土地确权与登记、土地信息系统、地价评估系统、土地交易纠纷处理系统等被认为是降低交易费用,建立有效市场的关键要素(Claudio,2006)。土地的细碎化使每个农户农地流出的面积极为有限,这意味着农地流入方要面对大量的散户进行谈判,谈判的边际成本呈递增态势(Brekke et al,2000)。而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与初始细碎化的分割,使流入方要实现规模经营,必须通过土地置换来解决,从而产生所谓的特殊的匹配成本(王兴稳 等,2008)。
  3.农户的主体因素
  农户自身或家庭的资源禀赋结构对农地流转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户家庭拥有的劳动力数量、牲口数量、家庭财富等与农户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具有正相关性(Tesafye et al,2004)。我国的实践表明,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家庭成员非农化程度、人均土地面积等对农地流转有重要影响(史清华 等,2003)。众多学者通过选择不同变量,对此作了类似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Yao Yang,2000;史清华 等,2003;钱文荣,2004)。
  4.社会保障
  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户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造成农户对土地保障作用依赖性强,导致农户即使长期外出务工,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周飞,2006)。浙江省海宁市的问卷调查显示,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效用达到农地总效用的一半以上(王克强,2000),这无形中深化了农户的“恋土情结”,阻碍了农地的进一步流转(刘守英,1997)。
  从上述文献不难看出,关于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然而,已有研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已有研究较少选择农民自发推动农地流转、农地流转实践时间长、农地流转率高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而上述三个条件是深入研究农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温州恰好具有研究农地流转制度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尝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微观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微观因素,厘清农户个体差异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希望对进一步认识农地流转制度有所帮助。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变量选择
  1.研究对象
  为了对农地流转有较全面的了解,课题组成员在2011年7月至9月,对温州市农地流转率较高的乐清市、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瓯海区等5个市(区)下辖的12个乡镇(街道)进行问卷调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村,每个村随机发放15份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和农地流转意愿,调查对象为各村农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608份,有效率为84.4%(调查样本特征见表2)。同时,重点选择9个村,对部分农户进行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温州农地流转的具体情况。上述调查对象都是温州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亲历者或实践者,对农地流转有较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感受较真切和实在,因此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选择较科学,调查结果信度较高。
  表2调查问卷样本农户的特征(N=608)
  2.研究方法
  (1)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温州农村耕地流转情况,调研组对部分农户采用开放式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第一手基础资料。同时,在大量参阅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结构化问卷的问题与选项。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农户再进行深度访谈。
  (2)Logistic分析法。通过回顾文献、访谈等方法,厘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剖析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及影响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
  3.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在参考上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表3的变量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并验证相关文献得出的结论。
  表3变量的定义与均值
  注:(1)农户人均收入是指被调查农户家庭年平均收入,即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总收入除以家庭总人口所得的数值;   事实上,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农户在农业耕作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流入农地的意愿就更强烈。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一个等级(如从第2级的10%~19%提高到第3级的20%~29%),那么农户愿意流入农地概率与不愿流入概率之比将是原来的1.326倍。就市场经济发达的温州农村而言,在市场无形之手的催化下,农户显然已经按照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自由选择了从事非农产业经营还是农业经营,分离出专注于工商业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与钟情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而这些钟情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是农地流入的真正需求方。
  有无中介组织对愿意流入农地的农户来说是重要的。因为有了中介组织后,他们可以节约逐个搜寻愿意农地流出的农户的相关信息、签订合约时分别与一个个农户谈判以及解决合约纠纷等耗费的大量时间,专精于农业耕作与经营。当然,流入农地的农户需要向中介组织支付一笔交易费用,然而花费的这笔费用与上述信息搜寻、合约签订等节约下来的交易费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回归结果证实了这个观点,有中介组织时农户愿意流入农地概率与不愿流入概率之比是无中介组织时的3.350倍,说明中介组织介入后流入农地节省的交易费用是巨大的。
  五、结论
  本研究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以温州为例,讨论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问题。温州市是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温州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农村农地流转的几个普遍的规律。
  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先决条件是有大量的农户有意愿流出农地。农户农地流出意愿与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降低、村里的中青年人从事第二、三产业比例的增多等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息息相关。比较温州市11个县(市、区)的农地流转率(见表1)也可发现,经济较发达的乐清市、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瓯海区的农地流转率高于经济欠发达的泰顺县、文成县等,这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而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地区强行推进农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当地农户的反感甚至强烈反对。
  农户流入农地的需求是农地流转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整村平均收入、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有无对参与流转农户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对农户农地流入意愿无显著影响,而中介组织对农地流入意愿影响是巨大的。在推进农地流转的同时,政府应引导第三方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和有效服务。考虑到中介服务费等交易费用对单个农户农地流出意愿的负面影响,可由农地流入方支付服务费。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较高的农户,尤其是那些在农业耕作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户,流入农地的意愿强烈,他们是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核心,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
  只有在农地流转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同时存在,且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农地流转才能真正有效运行。综合上述分析,考虑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户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收入比重的提高、中介组织的建立、农业经营能手的培育是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基础;整村平均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流出意愿的负影响,本质上是由于城镇近郊农户的农地流出意愿要低于远郊地区;农户年龄对农户农地流出意愿的负影响,主要是由于中青年村民有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而农户文化程度、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对经营权流转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陈和午,聂斌.2006.农户土地租赁行为分析——基于福建省和黑龙江省的农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4248.
  冯子标. 2002.土地市场化与“三农”问题的出路[J].中国农村观察(5):1779.
  贺振华. 2003.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分析[J].改革(4):8792.
  金松青,Klaus Deininger.2004.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J].经济学季刊,3(4):10031026.
  刘守英.1997.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结构与变迁:来自于村庄的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3):3953.
  马晓河,崔宏志.2002. 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J].管理世界(11):6377.
  聂华林.2001.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经济分析与制度设计[J].兰州商学院学报(5):3539.
  钱忠好.200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6):3545.
  钱文荣.2004.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政府功能探析——基于浙江省海宁、奉化两市农户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1):1419.
  史清华.2005 .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户变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07136.
  史清华,贾生华. 2003.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以东部沿海苏鲁浙三省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5):4154.
  舒尔茨.1987.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32155.
  速水佑次郎,拉坦.2000.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3185.
  王克强.2000.经济发达地区地产对农户多重效用模型及实证研究——浙江省海宁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4):68. 
  王兴稳,钟甫宁.2008.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农村观察(4):2934.
  解安.2002.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4):3841.
  解垩.2005.发展中国家城乡统筹得失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4):4041.
  徐旭,蒋文华,应风其.200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管理世界(9):144145.
  姚洋.2004.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863.
  姚咏涵.2001.家庭承包制下土地功能的实证考察与土地经营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3):3676.
  周飞.2006.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5):1112.
  周其仁.2003.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57164.
  BREKKE K .M,HOWRTH R B. 2000. The Social Contingency of Wants[J]. Land Economies,76(4):493502.
  CARTER M R,YAO Y. 1998. Administrative vs. market land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 [J]. Mimeo:4760.
  CLAUDIO J. 2006. The New Development Economics [J]. Word Development,14(2):257265.
  TESAFYE T,ADUGNA L. 2004. Factors Affecting entry intensity in informal rental Land markets in the southern Ethiopian highlands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30:117128.
  WANG JR,GAIL L,CRAMER E J. 1996.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Chinese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rural datas[J]. Agriculture Economics,15:1728.
  YAO Y. 200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Lease Market in Rural China[J]. Land Economics,76(2):252266.
  (编辑:夏冬;校对:段文娟)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结果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为1980—1991年的缓慢增长期、1992—2003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04—2011年的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基准年数值划分边境各省区
期刊
摘要:采用修正的ICSS算法检测我国沪深股市收益波动的结构突变点,并使用引入虚拟变量和标准差过滤的方法消除结构突变的影响,建立GARCH和FIGARCH模型检验结构突变对我国股市收益波动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沪深股市的收益波动表现出显著的长记忆性,且结构突变将导致对收益波动长记忆性的高估,表明我国股市还未达到弱式有效的水平,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金融数量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证券市场;采用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入户调查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从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正反两个方向的四种动力:城市不仅存在吸引农民入城务工的“拉力”,也存在将外来务工者推回农村的“推力”;而农村不仅存在将剩余劳动力推往城市的“推力”,也存在将外出务工者拽回来的“拉力”。正是在正反“拉力”与“推力”的综合作用下,部分农民选择了“离土不离乡”或“离—返交替
期刊
摘要: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灌区农户集体使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大为减少,相反,农户更多地选择自组织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灌溉方式。在“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的演变中,有必要研究农户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借鉴加里·贝克尔时间和家庭生产分析框架,根据时间分配理论,利用湖北省600个农户的样本数据,就灌溉方式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灌溉
期刊
摘要:重复建设一直是一个困扰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但目前国内政策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对于重复建设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对重复建设程度及其合理性的评价缺乏科学的体系,而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也经常作为重复建设的替代概念而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重复建设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与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是不同的概念;重复建设的本质是行政性的,治理重复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和完善市场体制,即通过
期刊
摘要:运用1999—2007年中国16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出口企业的工资比非出口企业大约高7.1%;出口企业未出口前与其他持续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贸易的确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出口贸易;工资水平;工资溢价;劳动力报酬;企业生产效率;半参
期刊
摘 要: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分别选取风电和传统煤电典型项目,使用LCOE方法比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项目的长期投资平均成本,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新能源发电的鼓励性政策补贴和传统能源发电的环境外部性,风电项目仍比火电项目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否定了对新能源成本过高的固有认识。阻碍我国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发电成本,而是来自电网消纳和输送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部分用电负荷较小,大规模风力发电面临当地电
期刊
摘 要:电子消费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直接适用的法原则的大量运用。由于各国关于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存在差异等原因,直接适用的法原则在不同国家电子消费合同领域的应用也各具特色,比如美国侧重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欧盟更侧重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直接适用的法原则在我国电子消费合同领域的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对电子消费合同的不合理限制;在侧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兼顾经营商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和促进电子商务
期刊
摘 要: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