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京首映 观众哭红眼圈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这部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由曾获奥斯卡纪录短片奖的导演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它的首次公映是在今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共放映6场,几乎场场爆满,震惊了5000位看片的观众。《南京》在上海、北京上映后,将在全国各影院全线上映,12月将在美国上映。
  导演寻访30位幸存者
  《南京》从筹备到完成用了两年时间,其中15个月在准备素材。出品人泰德称:“拍摄前,摄制组派遣35名特派员辗转到中、日、美、德等国访问近80位大屠杀的受害者家属以及幸存者。”其中包括一名叫约翰·马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40分钟录影带,直接纪录了日军的暴行。这一内容被评为“《南京》中最让人背脊发凉的片断之一”。
  导演们极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等,而希望通过表演以及情感力量的传达,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两位导演用一个月在中国寻访了30多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其中,幸存者常志强老人讲述了9岁时的记忆:他的母亲被日本兵杀了,幼小的弟弟还爬过血迹去喝母亲的奶。常志强在讲述时,旁边的翻译者泣不成声,竟无法完成翻译。
  满场都是观众抽泣声
  《南京》曾在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过媒体放映专场,几乎所有看过该片的记者都哭了。在北京的首映现场依然如是,除了胶片转动的声音,就是满场观众的抽泣声。首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称,虽然此前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但如此详尽了解后,更觉得震撼。更多的观众哭得眼圈通红,话声颤抖,无法接受采访。
  中央新影厂负责人透露,该片曾于今年1月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获最佳纪录片剪辑奖,4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获最佳人道主义影片。“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段血与泪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7月6日)
  
  【习题】
  1.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情况?从中可见影片拍摄者怎样的工作态度?
  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提出幸存者常志强老人讲述的9岁时的记忆?
  3.这篇文章如果没有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主要介绍影片的筹备情况,从摄制组成员及导演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寻访大屠杀的受害者家属以及幸存者来看,可见拍摄者对影片拍摄的专注与认真。
  2.这一事件具有典型意义,说明大屠杀的惨绝人寰,让人震撼。
  3.不好。最后一部分先介绍首映之后记者及观众的反应,说明了影片的震撼效果,然后通过影片的获奖情况来说明影片的不同寻常及其历史意义。
  (江苏东台 周俊根 设计)
其他文献
50年前,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就是这样一个方壳子,却在50年间,以非凡的力量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黑白年代单纯而美丽   中国人的电视记忆,从黑白色开始。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这台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由当时的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利用国产电子管加上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来的,这一成就让中国的电视机研制技术和日本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随后,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个池塘。池塘连着一条小河,池塘里的水总是那样清澈。每天早上,村里的阿姨大婶们就在池塘里洗衣服。而我们这群小孩,则拿着畚箕,在小河里抓小鱼。小河的水终年哗哗地流着,每天唱着欢快的歌。  许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寄住在学校,偶尔也回老家去。老家的面貌已是焕然一新:一幢幢洋楼展示着家乡人民的富裕;一声声机器的轰鸣告示着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地方。但是一堆堆的工业垃圾却像魔鬼一样,吞噬着我
一  不能仅仅把疾病当作隐喻。但疾病往往恰能担当一个时代世风与人性的象征意义。例如肺结核作为“诗人的疾病”曾经风靡整个十九世纪:现实的例子有济慈,幻象的例子有拜伦。在中国无独有偶的,该是动辄就咳喘作一团的大观园中的女诗人林黛玉。爱哭本身就是肺不好的表现,或说肺不好才爱哭呢,二者互为表里。  明末清初的江西名医喻嘉言,在其名著《寓意草》中,专意写到《论士大夫喜服种子壮阳热药之误》这一晚明怪现状,慨然
曾以为青春是一首诗  我是詩人  将情感投注其中  可笔头只一味涂鸦  写不出她的灵魂     曾以为青春是一支乐曲  我是作曲家  将心语融入其中  可音符却散落一地  谱不出她的韵律     曾以为青春是一段舞  我是舞蹈者  将思绪贯穿其中  可踩乱了舞步  舞不出她的蛊惑     曾以为青春是一幅画  我是画师  将色彩倾尽其中  可调不出想要的颜色  绘不出她的轮廓     青春如同一场
存发现了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的规律后,光物理学家非常激动,他想用理论指导实践,要把科学转化为_生产力。  他兴冲冲地跑到河边,对正在叉鱼的渔夫说:“根据我刚刚发现的科学规律,你在叉鱼时应该考虑光线折射所造成的视觉误差,你所看到的水中的鱼的虚像在真鱼的前上方,所以你叉鱼时鱼叉应瞄向你看到的鱼的后方!”  渔夫羞愧地摇了摇头:“先生,我听不懂您的科学……”  光物理学家急得直搓手:“这
读书、行路历来是人们修学的两种方式。这个假期,你有没有想过,以行路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教材中这些地名的温度?    聒噪碧绿的夏天,我漫步中山陵,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首先来到的是半月形广场,举目望去,在钟山的一片绿色海洋中,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矗立山头,雄伟壮观;蓝色的琉璃瓦点缀其上,熠熠生辉。我沿着广场拾阶而上,迎面便是“博爱”牌坊。在孙先生的一生中,“博爱”精神一直引领着他为民族的独立
一  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前后,旧金山湾区华人圈首屈一指的广东话电视节目《晚间七点钟新闻》,每天插的广告中,有一则宣传本地小报《乐报》,画面上,一位清纯妹子指着本地景点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九曲花街的照片,说一句“想知道,睇《乐报》”。这引起我的好奇:《乐报》是什么来头?  到那一年,我已在旧金山生活了十六年,不但每天读报,还在其中一家当过编译,传媒这一行不乏朋友,对纸媒的生态相当熟悉。发行全美各
宇航服缺席    上世纪70年代初。为赶超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紧急将原有的两座舱“联盟号”飞船改成了三座舱。由于座位太小,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宇航员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虽然这种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一再夸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1971年6月6日。多勃罗沃尔斯基、沃尔科夫和帕查耶夫乘坐“联盟11”飞船从拜
西方女作家写中国的不多,美国的赛珍珠算是比较著名的一位。而创作了《名门》等畅销书的谢福芸,堪称“英国的赛珍珠”。谢福芸曾创作了四部关于中国经历的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畅销欧美。据考证,谢福芸这四部小说所描述的故事,除了人名虚构之外,都反映了非虚构的历史情节,纪实的成分很浓,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特殊的韵味。出生在宁波,童年在温州  谢福芸(1885—1959)是赴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苏慧廉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饶有兴致地侧耳倾听工人们敲击钢筋的声音,想象那是一首交响乐。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那个在钢筋柱间上下移动的“房子”,我想象我坐在里面飞翔的潇洒。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一眼建筑物的宣传海报,再看一眼正在施工的高楼。闭上眼,我可以想象出它建成后的模样。  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站在工地上,戴上红色安全帽,激动地走进这本不属于学生的施工区。“注意脚下哦,会有钉子。看着前方走,不要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