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报》:如何评价乐视控股的退出和融创中国的入主?
张昭:乐视对乐视影业还是做出了很多贡献的,我们也从乐视的生态意识中学到了很多。当然,我们也非常高兴能有融创中国这样一个大股东,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重新开始。有这样体量的上市公司的坚定支持,我们心里很踏实。融创中国已经在文旅行业有着深厚布局,文旅就是“诗与远方”,融创中国对于乐创文娱是价值资本,两者能形成战略上的合作,让我们更有底气说“离迪士尼也没那么远”。
孙宏斌是位非常优秀的投资人,2017年在上海电影节的年度发布会上,孙宏斌对我的支持非常重要。当时没有人对我们下判断,孙宏斌作为投资人对我们的判断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这不是简单的资金或业务联营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认可。
《综艺报》:度过过去1年多的危机,你有什么感悟?
张昭:第一,目光要长远,这是我的最大体会。刚开始做乐视影业时,我在公司年会上写下三句话,那三句话让我们能够走过所谓的至暗时刻。立志就是立十年的志。做电影,困难挺多的,但只要有这个志向,中间过程的困难就都不是致命的,就都变成技术问题了。
第二,做电影要“打开”。过去电影行业太封闭,当年我创办乐视影业的初衷就是想把电影行业打开。2012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影视?我说互联网迟早要来,电影行业的鸡蛋是愿意从内部打开、破壳而出,还是等着别人把你敲碎。品牌联营的方式是最彻底的打开,品牌溢出带来的收益,也有助于推动未来系列电影的延续。
第三,关注成长。中国电影行业无论内容生产、发行营销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合作的能力都还比较弱,关注成长重于关注业绩。如果能力有持续的成长,业绩也会越来越好,资本自然会回来。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大股东,不是张昭,也不是签约导演,而是学习能力。
《综艺报》:现在回过头来看有没有感谢过去一年的经历?
张昭:感谢。感谢在至暗时刻,外面没光的时候让我看到内心。这么大困难我都遇到了,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了。此外,在这个时刻我们也调整了运营模式,证明了自己有强大的调整和学习能力,希望《影》会变成我们的一个里程碑。
《综艺报》:《影》作为乐创文娱整个战略调整后的首个文化品牌工程,项目的完成是否代表了乐创文娱的一个转折点?
张昭:希望是这样的,但目前也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接下来确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衍生的这么多东西未来要怎么运营?怎么扩展?会不会成功?这是一个工程,若说是刚走到一半比较合适,后面这一半要归纳总结把它变成一个模式,之后许多东西就可以循迹照做。这是一个新的做法,大家都很兴奋。
《综艺报》:如何评价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
张昭:我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多年,也越来越默契。跟他的合作真的很令人鼓舞,他比我大12岁,功成名就,已经到了“国师”的地位,但仍然坚持创新,对自己的匠艺执着认真,到68岁仍然能有这么惊艳的作品,这个太难得了。我们公司的年轻人特别崇拜张艺谋导演的创新能力,跟他合作,公司的小伙伴成长都很快。
《综艺报》:目前这个品牌化的模式是长远模式吗?
张昭:对,很长远。可能是10年,也有可能是20年。打造品牌就是长远的过程,我的目标就是看看我们到底能打造几个品牌,挑战我们的极限。
《综艺报》:品牌化的过程可能很艰难,比如迪士尼就有5年艰难的过程,你有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
张昭:有。那就是第6年。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失败摧毁了信仰。
《综艺报》:你一直在行业中扮演着创新引领者的角色,为什么?
张昭:所有的商业机会都来自于创新。我是搞创作出身,我相信做文化的核心点也是创新,因为观众要看新的东西,要看能打动他的东西,这就需要创新。文化要持续创新内容和品牌的表达方式,用对用户感动点的感知,来吸引用户。所以,乐创文娱要从过去的娱乐公司,转型为一家文化公司。我已经50多岁了,我很开心能够成为一名“文化人”。
《综艺报》:你说过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电影崛起,你觉得如今算是崛起了吗?
张昭:已经崛起了,但是其实它现在需要升级。电影强国票房要来之有道,目前就票房来讲是不少了,当然应该要努力变成全球第一。但是还有一个票房含金量的问题,即有多大的文化价值溢出。美国电影产业票房才占了25%,所以不仅在票房呈现,还要在其他文化領域上。
《综艺报》:你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何建议?
张昭: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是关起门来自诩的,要持续不断地通过文化产品彰显自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这种自信。要重视“一带一路”市场,《长城》在欧美不大成功,但在“一带一路”市场很成功。政治、经济上的联盟使得“一带一路”市场对中国文化有更好的亲近感。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共同体的领头羊,这种文化自信对其他合作伙伴都会有很大鼓励。当然《长城》的经验和教训是相辅相成的,这次的检讨可能更多来自于制作体系方面,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电影制作体系,不能全听好莱坞的,这是我学到的。
张昭:乐视对乐视影业还是做出了很多贡献的,我们也从乐视的生态意识中学到了很多。当然,我们也非常高兴能有融创中国这样一个大股东,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重新开始。有这样体量的上市公司的坚定支持,我们心里很踏实。融创中国已经在文旅行业有着深厚布局,文旅就是“诗与远方”,融创中国对于乐创文娱是价值资本,两者能形成战略上的合作,让我们更有底气说“离迪士尼也没那么远”。
孙宏斌是位非常优秀的投资人,2017年在上海电影节的年度发布会上,孙宏斌对我的支持非常重要。当时没有人对我们下判断,孙宏斌作为投资人对我们的判断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这不是简单的资金或业务联营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认可。
《综艺报》:度过过去1年多的危机,你有什么感悟?
张昭:第一,目光要长远,这是我的最大体会。刚开始做乐视影业时,我在公司年会上写下三句话,那三句话让我们能够走过所谓的至暗时刻。立志就是立十年的志。做电影,困难挺多的,但只要有这个志向,中间过程的困难就都不是致命的,就都变成技术问题了。
第二,做电影要“打开”。过去电影行业太封闭,当年我创办乐视影业的初衷就是想把电影行业打开。2012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影视?我说互联网迟早要来,电影行业的鸡蛋是愿意从内部打开、破壳而出,还是等着别人把你敲碎。品牌联营的方式是最彻底的打开,品牌溢出带来的收益,也有助于推动未来系列电影的延续。
第三,关注成长。中国电影行业无论内容生产、发行营销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合作的能力都还比较弱,关注成长重于关注业绩。如果能力有持续的成长,业绩也会越来越好,资本自然会回来。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大股东,不是张昭,也不是签约导演,而是学习能力。
《综艺报》:现在回过头来看有没有感谢过去一年的经历?
张昭:感谢。感谢在至暗时刻,外面没光的时候让我看到内心。这么大困难我都遇到了,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了。此外,在这个时刻我们也调整了运营模式,证明了自己有强大的调整和学习能力,希望《影》会变成我们的一个里程碑。
《综艺报》:《影》作为乐创文娱整个战略调整后的首个文化品牌工程,项目的完成是否代表了乐创文娱的一个转折点?
张昭:希望是这样的,但目前也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接下来确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衍生的这么多东西未来要怎么运营?怎么扩展?会不会成功?这是一个工程,若说是刚走到一半比较合适,后面这一半要归纳总结把它变成一个模式,之后许多东西就可以循迹照做。这是一个新的做法,大家都很兴奋。
《综艺报》:如何评价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
张昭:我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多年,也越来越默契。跟他的合作真的很令人鼓舞,他比我大12岁,功成名就,已经到了“国师”的地位,但仍然坚持创新,对自己的匠艺执着认真,到68岁仍然能有这么惊艳的作品,这个太难得了。我们公司的年轻人特别崇拜张艺谋导演的创新能力,跟他合作,公司的小伙伴成长都很快。
《综艺报》:目前这个品牌化的模式是长远模式吗?
张昭:对,很长远。可能是10年,也有可能是20年。打造品牌就是长远的过程,我的目标就是看看我们到底能打造几个品牌,挑战我们的极限。
《综艺报》:品牌化的过程可能很艰难,比如迪士尼就有5年艰难的过程,你有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
张昭:有。那就是第6年。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失败摧毁了信仰。
《综艺报》:你一直在行业中扮演着创新引领者的角色,为什么?
张昭:所有的商业机会都来自于创新。我是搞创作出身,我相信做文化的核心点也是创新,因为观众要看新的东西,要看能打动他的东西,这就需要创新。文化要持续创新内容和品牌的表达方式,用对用户感动点的感知,来吸引用户。所以,乐创文娱要从过去的娱乐公司,转型为一家文化公司。我已经50多岁了,我很开心能够成为一名“文化人”。
《综艺报》:你说过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电影崛起,你觉得如今算是崛起了吗?
张昭:已经崛起了,但是其实它现在需要升级。电影强国票房要来之有道,目前就票房来讲是不少了,当然应该要努力变成全球第一。但是还有一个票房含金量的问题,即有多大的文化价值溢出。美国电影产业票房才占了25%,所以不仅在票房呈现,还要在其他文化領域上。
《综艺报》:你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何建议?
张昭: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是关起门来自诩的,要持续不断地通过文化产品彰显自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这种自信。要重视“一带一路”市场,《长城》在欧美不大成功,但在“一带一路”市场很成功。政治、经济上的联盟使得“一带一路”市场对中国文化有更好的亲近感。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共同体的领头羊,这种文化自信对其他合作伙伴都会有很大鼓励。当然《长城》的经验和教训是相辅相成的,这次的检讨可能更多来自于制作体系方面,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电影制作体系,不能全听好莱坞的,这是我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