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其实就是传统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区别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的先进理念。这种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因其高度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因此受到不少省市命题者的青睐。面对这种新作文题型,怎样准确地审题呢?要准确地审题,必须把握三条“原则”,掌握四个“妙招”。
下面首先简明地说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
原则一:熟悉材料类型,明确要求。
原则二:通读材料,找准角度。
原则三:联系社会现实,寻找材料主旨和现实的契合点。
文字材料是指用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分为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等。对文字材料审题的“妙招”是深挖材料,靠“抓手”,提炼观点。以下用文字材料作文为例子说说新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的“四个妙招”。
妙招一——对寓言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全国卷的作文材料: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针对这则有故事性的寓言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抓准隐藏寓意的句子,以此为“抓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妙招二——对评述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宁夏高考作文试题材料: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了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地发现,别涅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最后一句“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的议论性句子即为“抓手”,抓住这一句,仔细推敲,认真品味,就不难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妙招三——如果面对的是事件性材料,怎么办呢?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更为猛烈地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睛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材料里面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容易找准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冷静地分析,寻找到新的出口。
妙招四——文学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一般来说,作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断。如卡之琳的小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精粹而富有哲理的现代小诗,没有故事情节,但诗意盎然,极富哲理。其中的两个形象“你”、“别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道理。通过对诗的解读,抓住其体现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实现双赢。因此,对此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以诗中或文中体现哲理的关键句为“抓手”,深入仔细地分析,从而提炼出写作主旨。
下面首先简明地说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
原则一:熟悉材料类型,明确要求。
原则二:通读材料,找准角度。
原则三:联系社会现实,寻找材料主旨和现实的契合点。
文字材料是指用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分为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等。对文字材料审题的“妙招”是深挖材料,靠“抓手”,提炼观点。以下用文字材料作文为例子说说新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的“四个妙招”。
妙招一——对寓言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全国卷的作文材料: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针对这则有故事性的寓言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抓准隐藏寓意的句子,以此为“抓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妙招二——对评述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宁夏高考作文试题材料: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了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地发现,别涅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最后一句“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的议论性句子即为“抓手”,抓住这一句,仔细推敲,认真品味,就不难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妙招三——如果面对的是事件性材料,怎么办呢?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更为猛烈地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睛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材料里面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容易找准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冷静地分析,寻找到新的出口。
妙招四——文学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一般来说,作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断。如卡之琳的小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精粹而富有哲理的现代小诗,没有故事情节,但诗意盎然,极富哲理。其中的两个形象“你”、“别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道理。通过对诗的解读,抓住其体现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实现双赢。因此,对此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以诗中或文中体现哲理的关键句为“抓手”,深入仔细地分析,从而提炼出写作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