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过程,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在自信、自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来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命题上给学生以自信和兴趣
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作文的“主动权”。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是作文命题适当开放,搞活,相信学生能够写好,让学生敢写、想写。教师命题时,务必“替作文者设身处地着想”,针对学生的写作特点,激发写作热情,引起写作冲动,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迫切要求,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想说,有情可抒。命题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还保持着孩提时代的稚气,喜欢敞开他们纯真的心,这个时期称为开放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显得大胆、坦率、热情。他们考虑问题、认识事物不是那么深思熟虑,概括事物比较直观、具体。他们喜欢生动活泼的命题,命题的角度要小,而且要形象化。
而到了初三称为学生的闭锁期。这个时期独立意识增强,考虑问题比初一二年级的学生成熟,上课不随便举手,要经深思熟虑,确有把握才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他们比初一二年级学生有着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别人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并强烈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独立地生活。反映在作文上,他们喜欢写一些富于思考性又带有点哲理的文章。
二、批改中给学生以肯定和激励
作文教学虽然一直是 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 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 标准和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 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 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批改评语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批改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85%,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5-40%,这说明其中40-45%的潜力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动机而递增。
现代教学论中所认为的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早已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尊重学生的劳动,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也就必须珍视放在教师案头的学生习作。我们要记住,这是学生写的作文,而不是书上的经典范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十五六岁的幼稚的青少年,而不是行家里手。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他们易理解、乐接受的语言,力求准确地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带着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长处,激起他们不断前进的热情。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缺点,以亲切的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力求突出学生的个性。
三、讲评时要给学生以多层次表扬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其实作为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发现,"沙里淘金",及时激励。在作文教学中,珍视他们独特的体验,保护他们稚嫩的童心,赞美他们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 要以鼓励为主,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都要给予表扬。每次作文讲评课,我总要先念一遍“光荣榜”:整篇作文写得好的有哪些同学,立意较高的有哪些同学,构思新颖的有哪些同学,书写规范的有哪些同学,开头和结尾较好的有哪些同学等等。不仅课上表扬,读一读精彩的语段,而且课后还把精彩的语段制成讲义,发给他们,互相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把能在作文评讲中被教师表扬,看成是莫大的荣誉,有的终生难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猛增,他们从老师的表扬中“直观”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美好的期待,认为“我能行”,进而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事实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源于教师的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必将能树立写作信心,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来。
一、命题上给学生以自信和兴趣
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作文的“主动权”。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是作文命题适当开放,搞活,相信学生能够写好,让学生敢写、想写。教师命题时,务必“替作文者设身处地着想”,针对学生的写作特点,激发写作热情,引起写作冲动,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迫切要求,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想说,有情可抒。命题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还保持着孩提时代的稚气,喜欢敞开他们纯真的心,这个时期称为开放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显得大胆、坦率、热情。他们考虑问题、认识事物不是那么深思熟虑,概括事物比较直观、具体。他们喜欢生动活泼的命题,命题的角度要小,而且要形象化。
而到了初三称为学生的闭锁期。这个时期独立意识增强,考虑问题比初一二年级的学生成熟,上课不随便举手,要经深思熟虑,确有把握才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他们比初一二年级学生有着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别人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并强烈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独立地生活。反映在作文上,他们喜欢写一些富于思考性又带有点哲理的文章。
二、批改中给学生以肯定和激励
作文教学虽然一直是 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 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 标准和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 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 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批改评语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批改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85%,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5-40%,这说明其中40-45%的潜力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动机而递增。
现代教学论中所认为的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早已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尊重学生的劳动,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也就必须珍视放在教师案头的学生习作。我们要记住,这是学生写的作文,而不是书上的经典范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十五六岁的幼稚的青少年,而不是行家里手。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他们易理解、乐接受的语言,力求准确地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带着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长处,激起他们不断前进的热情。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缺点,以亲切的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力求突出学生的个性。
三、讲评时要给学生以多层次表扬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其实作为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发现,"沙里淘金",及时激励。在作文教学中,珍视他们独特的体验,保护他们稚嫩的童心,赞美他们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 要以鼓励为主,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都要给予表扬。每次作文讲评课,我总要先念一遍“光荣榜”:整篇作文写得好的有哪些同学,立意较高的有哪些同学,构思新颖的有哪些同学,书写规范的有哪些同学,开头和结尾较好的有哪些同学等等。不仅课上表扬,读一读精彩的语段,而且课后还把精彩的语段制成讲义,发给他们,互相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把能在作文评讲中被教师表扬,看成是莫大的荣誉,有的终生难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猛增,他们从老师的表扬中“直观”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美好的期待,认为“我能行”,进而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事实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源于教师的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必将能树立写作信心,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