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坚持真实性、实效性、客观性的原则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意义原则方法
歷史是一门教育功能很强的科目,进行历史学习对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感情、生命价值、高尚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人物丰富多彩的个性,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好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教育的教学任务,从而全面促进中学生的发展。
一、明确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先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应该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传承,从而激发起学生强大的爱国热忱。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特别是认识近代以来列强的入侵、民族垂危的民族绝境,让学生认识到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豪情,自觉地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
(二)民族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寓德于教,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树立起热爱民族团结的理念,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讲解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主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56个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会到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暂时的,融合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
(三)生命主义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尊重人的生命为前提,历史教学的重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结合生活中的故事,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和平的人。特别是在讲述历史上的战争时,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成千上万生命的死亡,在战争的进行中,无数平民百姓因为饥饿、疾病而死亡,社会发展严重倒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在战争中的渺小、脆弱,进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生命、热爱和平。
(四)高尚情操教育
不管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曲折,人类的生命多么苦难,人类的社会都迎来了美好的今天,这其中的密码就是因为有无数谦虚、诚实、坚强、善良的人物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鉴别是非、善恶、美丑,并逐渐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使学生逐渐养成忧国忧民、报效祖国、求索攻坚、追求真理、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等的高贵品质。
二、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
德育的真谛贵在真实,如果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话,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真实性,而历史的本质属性也是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真话,讲真史。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也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二)坚持实效性原则
进行德育教学的目的必须是落到实处,真正让历史精神熏陶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转化成为自觉的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不要总是空谈口号和理论,而应该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先人的高贵品质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多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办,应该怎么办,注重从小处入手,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入手,从而在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世中养成高贵的品质。
(三)坚持客观性原则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公正的,不以人的意志为准,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待历史问题,应该全面的看待,善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的评述历史。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简单的采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的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极端心理,就难以使优秀品格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只有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前因和后果,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心服口服,并自觉转化成为行动的力量。
三、进行德育教育遵循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学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把古人和今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古人的精神传承到今人的心灵之中。因此,利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育是最好、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在讲课时选取屈原、岳飞、戚继光等典型人物,通过充分把握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染学生,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像屈原,一心想使楚国强大,虽遭放逐,但依然关心国计民生,当听到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万分悲痛,自投汨罗江而死。而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更是将屈原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气质显露无遗,用悲剧的人生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自觉树立起富国强民的担当意识。
(二)丰富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学
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有关历史的文献片和电影,让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再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可以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片段,如在讲述甲午战争时,可以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电影片段,这种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效果事半功倍。
(三)丰富课外教学进行德育教学
近年来,每逢历史大事件时,国家都会举行系列活动以进行庆祝,遇到此类事件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纪念活动,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历史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言而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要认清楚历史德育教育的目的,遵循基本的原则,树立德育意识,深挖德育资源,充分将历史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并将德育资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意义原则方法
歷史是一门教育功能很强的科目,进行历史学习对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感情、生命价值、高尚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人物丰富多彩的个性,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好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教育的教学任务,从而全面促进中学生的发展。
一、明确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先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应该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传承,从而激发起学生强大的爱国热忱。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特别是认识近代以来列强的入侵、民族垂危的民族绝境,让学生认识到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豪情,自觉地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
(二)民族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寓德于教,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树立起热爱民族团结的理念,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讲解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主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56个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会到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暂时的,融合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
(三)生命主义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尊重人的生命为前提,历史教学的重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结合生活中的故事,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和平的人。特别是在讲述历史上的战争时,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成千上万生命的死亡,在战争的进行中,无数平民百姓因为饥饿、疾病而死亡,社会发展严重倒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在战争中的渺小、脆弱,进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生命、热爱和平。
(四)高尚情操教育
不管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曲折,人类的生命多么苦难,人类的社会都迎来了美好的今天,这其中的密码就是因为有无数谦虚、诚实、坚强、善良的人物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鉴别是非、善恶、美丑,并逐渐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使学生逐渐养成忧国忧民、报效祖国、求索攻坚、追求真理、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等的高贵品质。
二、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
德育的真谛贵在真实,如果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话,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真实性,而历史的本质属性也是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真话,讲真史。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也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二)坚持实效性原则
进行德育教学的目的必须是落到实处,真正让历史精神熏陶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转化成为自觉的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不要总是空谈口号和理论,而应该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先人的高贵品质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多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办,应该怎么办,注重从小处入手,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入手,从而在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世中养成高贵的品质。
(三)坚持客观性原则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公正的,不以人的意志为准,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待历史问题,应该全面的看待,善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的评述历史。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简单的采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的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极端心理,就难以使优秀品格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只有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前因和后果,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心服口服,并自觉转化成为行动的力量。
三、进行德育教育遵循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学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把古人和今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古人的精神传承到今人的心灵之中。因此,利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育是最好、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在讲课时选取屈原、岳飞、戚继光等典型人物,通过充分把握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染学生,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像屈原,一心想使楚国强大,虽遭放逐,但依然关心国计民生,当听到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万分悲痛,自投汨罗江而死。而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更是将屈原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气质显露无遗,用悲剧的人生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自觉树立起富国强民的担当意识。
(二)丰富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学
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有关历史的文献片和电影,让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再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可以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片段,如在讲述甲午战争时,可以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电影片段,这种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效果事半功倍。
(三)丰富课外教学进行德育教学
近年来,每逢历史大事件时,国家都会举行系列活动以进行庆祝,遇到此类事件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纪念活动,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历史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言而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要认清楚历史德育教育的目的,遵循基本的原则,树立德育意识,深挖德育资源,充分将历史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并将德育资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