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进路,是弥补建党之初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及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需要,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建设、改革及发展得以进行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进路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64-02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了20多篇专门探讨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学术论文,学者注重对民主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而缺乏在纵向上全面把握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中国化整体进程的研究。笔者力求在这一点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进路,从以下四个方面阐明调查研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调查研究是弥补建党之初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及实践的需要
第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从《共产党宣言》问世到俄国十月革命发生近7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虽对社会主义有所接触,但并不曾有过真切的了解。从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到1921年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总共只有3年时间。由于传播时间短促,加之党一成立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因而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实践的需要。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认清国情,最根本的是认清社会的性质,“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2]然而在建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出明确规定和规范化表述,在多次调查和深入国情的研究之后,才揭示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需要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各国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去运用它。毛泽东说:“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而要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进行。缺乏调查研究这一进路,理论和实际就会脱节,就不可能实现正确的结合。
第二,中国革命的实践尤其是“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为毛泽东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提供了现实可能。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4]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毛泽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调查研究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调查研究引发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青年毛泽东先后到湖南农村、北京农村、长辛店铁路工厂、安源煤矿、水口山铅锌矿等地去调查。通过调查,他了解了农民和工人的劳动、生活和思想状况,认识到农民和工人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蕴涵的巨大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
第二,大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促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明确分析。1925年毛泽东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研究,于12月份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该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做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1927年他到湖南的5个县展开了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尖锐地驳斥了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了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关系,据此制定了党领导农民斗争的路线和策略。这一时期的调查研究活动使毛泽东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为党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土地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促使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1927年毛泽东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该文分析了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党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后又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后又开展了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并在对这些土地状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解决了农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寻乌调查后他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揭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实际,为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
第四,抗战时期和建国前的调查研究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41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切实把调查研究与党的作风联系起来。正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敌情、地形等因素进行了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确保战争取得了胜利。
四、调查研究是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得以进行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调查研究积累了正面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反面的教训。正面的经验如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和平赎买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所做的调查研究。1953年3月,在对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调查基础上,中央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又如1956年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毛泽东在听取中央34个部委的情况汇报后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调查研究工作上反面的教训更是深刻的。例如,1957年由于未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和阶级斗争状况做充分的调查研究,造成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党和国家长期陷入階级斗争扩大化误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但都是在急躁冒进的“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因此缺乏正确的调查研究是万万不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调查研究几乎丧失殆尽,出现了严重错误。
第二,调查研究在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时期具有重大意义。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持久的大变革,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尤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做出了高屋建瓴、实事求是的决策,使得改革能够顺利打开局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代领导集体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促使中国在各方面获得了良好发展。江泽民在1993年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把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作为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来看待,提出“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如他在2000年先后到广东高州、深圳、顺德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完整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作为形成科学认识的前提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深入到工厂、企业及农村中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重要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和体制,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调查研究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进行了对国内外情况的多次调查研究后出台了各项重大决策,解决了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6.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9.
[责任编辑 柯 黎]
关键词: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进路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64-02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了20多篇专门探讨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学术论文,学者注重对民主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而缺乏在纵向上全面把握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中国化整体进程的研究。笔者力求在这一点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进路,从以下四个方面阐明调查研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调查研究是弥补建党之初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及实践的需要
第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从《共产党宣言》问世到俄国十月革命发生近7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虽对社会主义有所接触,但并不曾有过真切的了解。从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到1921年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总共只有3年时间。由于传播时间短促,加之党一成立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因而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实践的需要。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认清国情,最根本的是认清社会的性质,“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2]然而在建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出明确规定和规范化表述,在多次调查和深入国情的研究之后,才揭示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需要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各国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去运用它。毛泽东说:“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而要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进行。缺乏调查研究这一进路,理论和实际就会脱节,就不可能实现正确的结合。
第二,中国革命的实践尤其是“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为毛泽东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提供了现实可能。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4]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毛泽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调查研究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调查研究引发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青年毛泽东先后到湖南农村、北京农村、长辛店铁路工厂、安源煤矿、水口山铅锌矿等地去调查。通过调查,他了解了农民和工人的劳动、生活和思想状况,认识到农民和工人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蕴涵的巨大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
第二,大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促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明确分析。1925年毛泽东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研究,于12月份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该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做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1927年他到湖南的5个县展开了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尖锐地驳斥了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了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关系,据此制定了党领导农民斗争的路线和策略。这一时期的调查研究活动使毛泽东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为党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土地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促使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1927年毛泽东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该文分析了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党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后又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后又开展了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并在对这些土地状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解决了农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寻乌调查后他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揭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实际,为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
第四,抗战时期和建国前的调查研究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41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切实把调查研究与党的作风联系起来。正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敌情、地形等因素进行了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确保战争取得了胜利。
四、调查研究是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得以进行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调查研究积累了正面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反面的教训。正面的经验如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和平赎买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所做的调查研究。1953年3月,在对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调查基础上,中央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又如1956年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毛泽东在听取中央34个部委的情况汇报后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调查研究工作上反面的教训更是深刻的。例如,1957年由于未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和阶级斗争状况做充分的调查研究,造成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党和国家长期陷入階级斗争扩大化误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但都是在急躁冒进的“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因此缺乏正确的调查研究是万万不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调查研究几乎丧失殆尽,出现了严重错误。
第二,调查研究在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时期具有重大意义。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持久的大变革,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尤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做出了高屋建瓴、实事求是的决策,使得改革能够顺利打开局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代领导集体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促使中国在各方面获得了良好发展。江泽民在1993年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把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作为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来看待,提出“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如他在2000年先后到广东高州、深圳、顺德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完整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作为形成科学认识的前提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深入到工厂、企业及农村中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重要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和体制,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调查研究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进行了对国内外情况的多次调查研究后出台了各项重大决策,解决了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6.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9.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