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
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到了“兴国之魂”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炼,以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大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深刻碰撞、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强烈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他们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凝神聚力走正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意识形态安全,是指这种观念体系不受侵害,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渗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流砥柱,对其他观念具有吸引、凝聚、引领、维护等重要功能。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力度和时效性,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主流社会风气是正的,但大学生的特点就是有活力、思维活跃,容易受不良风气的感染。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方面也要逐步寻求创新。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重视贴近时事、贴近生活。
(二)教师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的影响。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成长。这里所说的教师不仅指思想政课教师、辅导员,还包括从事业务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无非产生自两个方面:言传、身教。教师良好的知识背景、正确的价值取向,无疑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之上的教育,这种以亲情为铺垫的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具有长期性和深刻性的。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完善的思想内容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教育,打牢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设置的理论研究,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趣味化,增强教育内容的广度与厚度、感染力与吸引力。要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青年的责任教育。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投身社会实践,感受国情,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自觉学习和思考。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应充分考虑青年人的特点,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形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培养评估的重要参考。
(三)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层面所存在的一些迷茫与偏差,面对这种情况,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和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研究符合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语言、身边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兼具科学性、时代性和現实针对性。
(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有很重要的熏陶、教育作用。抵制低俗、消极文化,运用整顿“四风”这一契机,很刹学生中的吃喝玩乐、奢靡消费。 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提倡正确风气,鼓励正面行为,惩治不良现象,遏制不良倾向;其次要积极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水平,用高质量的活动感动学生,教育学生;还要加强对于网络文化的监督、引导,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再次就是要应用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要积极利用,用正面、健康的价值观理念引导网络文化建设。
目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国家,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并愿意为之奋斗;他们希望工作、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中,并愿意为之努力;他们希望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并愿意为之完善人格、全面发展。但他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不成熟,价值观背离,但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秉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报告。
[2]杨宜勇:“中国正进入加速转型期”,《领导之友》,2004年第3期。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2年第2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
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到了“兴国之魂”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炼,以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大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深刻碰撞、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强烈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迫切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他们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凝神聚力走正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意识形态安全,是指这种观念体系不受侵害,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渗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流砥柱,对其他观念具有吸引、凝聚、引领、维护等重要功能。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力度和时效性,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主流社会风气是正的,但大学生的特点就是有活力、思维活跃,容易受不良风气的感染。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方面也要逐步寻求创新。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重视贴近时事、贴近生活。
(二)教师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的影响。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成长。这里所说的教师不仅指思想政课教师、辅导员,还包括从事业务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无非产生自两个方面:言传、身教。教师良好的知识背景、正确的价值取向,无疑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之上的教育,这种以亲情为铺垫的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具有长期性和深刻性的。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完善的思想内容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教育,打牢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设置的理论研究,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趣味化,增强教育内容的广度与厚度、感染力与吸引力。要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青年的责任教育。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投身社会实践,感受国情,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自觉学习和思考。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应充分考虑青年人的特点,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形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培养评估的重要参考。
(三)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层面所存在的一些迷茫与偏差,面对这种情况,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和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研究符合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语言、身边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兼具科学性、时代性和現实针对性。
(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有很重要的熏陶、教育作用。抵制低俗、消极文化,运用整顿“四风”这一契机,很刹学生中的吃喝玩乐、奢靡消费。 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提倡正确风气,鼓励正面行为,惩治不良现象,遏制不良倾向;其次要积极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水平,用高质量的活动感动学生,教育学生;还要加强对于网络文化的监督、引导,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再次就是要应用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要积极利用,用正面、健康的价值观理念引导网络文化建设。
目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国家,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并愿意为之奋斗;他们希望工作、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中,并愿意为之努力;他们希望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并愿意为之完善人格、全面发展。但他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不成熟,价值观背离,但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秉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报告。
[2]杨宜勇:“中国正进入加速转型期”,《领导之友》,2004年第3期。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