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泥泥狗”“泥咕咕”都是涵盖多样泥塑玩具的统称。二者千姿百态的造型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的民俗,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并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它们的底色大多为黑色,再施以各色彩绘。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可以说是泥塑玩具的姊妹,它们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各具特色。
关键词:祭祀;尚黑;图腾崇拜
一、绪论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存在于各类民俗活动当中。它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劳动者的艺术”。民间玩具作为民俗艺术的一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民间玩具是原始图腾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承载了人类生命的永恒特征。民间玩具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真实地反映了史前人类生殖文化的种种轨迹,随着其不断地演化成为极为典型的艺术瑰宝,原始艺术与民间美术的相互结合向我们映像出真实的历史。淮阳“泥泥狗”是十分罕见的民间艺术瑰宝,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本源艺术”“母亲艺术”“活着的化石”。当然,“泥咕咕”也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
泥塑作为一种小孩的玩具,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后汉书·王府传》中记载:“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为游手,什于农业,或好泥土做丸卖之,外不足以御寇盗,内不足以御鼠雀,或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戏弄之具以欺诈小儿,此皆无益也”。这段话中王符虽只提到戏弄之具的四类,但从业的人很多,流传也很广,已折射出当时的民俗概貌。
二、泥泥狗
(一)溯源
河南淮阳在古时被称为“宛丘”和“陈”,它位于河南省的东南方向,并且在淮水之阳,故称淮阳。这里每年农历二月都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也称“人祖会”。淮阳“人祖会”把“泥泥狗”作为祭祀伏羲的“圣物”。当地传说伏羲的原形是狗,如果把“伏”字拆开来看的话,是人与狗的合成,也可以理解为狗是伏羲氏族的原始图腾。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伏羲与盘瓠”的神话传说,大概意思是说狗也称“五色犬”,因它被扣在金钟之内,后来变成人头狗身,就是后来所说的伏羲。史前人类祭祀活动的场所是“图腾胜地”。另外,中国的祖先最早的崇拜内容之一就包括“生殖崇拜”,淮阳二月会对人祖伏羲、女娲的祭祀及祈子行为就是对生殖崇拜的演化,二月会的盛况折射出了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出了 “泥泥狗”艺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二)特点
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它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等等,虚幻的形态给人以神秘感。各种抽象、变形的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都不是民间艺人的主观臆造。淮阳泥泥狗的多种形态能流传至今,是由于其强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泥泥狗的形式与内容之所以结合得十分完美,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离奇的神话故事,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其创造能力令人叹服,这是当代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泥泥狗的绘制与塑造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目的相联系,就是祭祖、娱神、祈子。它的图案纹样其实上都是一些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因为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艺术内涵的核心,这种形式的出现其实是对其内容的一种反映。泥泥狗绘制这样的符号是其对生殖崇拜的一种强烈愿望。
泥泥狗把黑色作为打底色,艺人们在黑底上再勾画出白、黄、青、红四个颜色,统称为“五色”。它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但很和谐自然。
(三)分类
在泥泥狗的多种怪异形体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原生型:这种类型属于泥泥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原形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比较具象是它的一大特点,例如龟、鹰、猴、狗、虎、鸟、鱼、蛙、蛇、蝙蝠、蝎子、蜥蜴、壁虎等。
2.互渗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人与动物的结合。最大特点是它的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既不是人也不是动物,也没有准确的称谓,即便有也是一些概括的名称,例如“多头怪”“四不像”等。其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是虚幻的,是史前图腾艺术的再现。
3.精灵型:这种类型和互渗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更趋于怪诞和虚幻,甚至让人捉摸不透。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泥泥狗更符合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因为原始人崇拜的“图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它的原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他们幻想中的神或精灵。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当被崇拜的“图腾神”或“保护神”的原型让人无法辨认出来时,才会出现神的能量,这不仅仅是从心理上,而且从外部轮廓上也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这种安全感就会从心里油然而生。
4.现代型: 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类型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李修身和许传科两位老艺人,其特点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泥泥狗艺术的一些强烈特征还是存在的,造型生动,形体夸张、随意,人物凝重、沉稳,颇有现代雕塑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型的作品中,显然已经出现了个性化的特征,不管是创作的手法,还是形式的构思,都失去了在某种条件下(崇神)传统民间艺术所必须具有的群体共识原则和创作模式,而是个性凸显。这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求取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四)代表性泥塑
人面猴:其造型似人又似猴,周身披有毛发,嘴部突出,两目小而圆,头顶做桃形装饰,腹部绘有女性生殖器官,是上古时代生殖崇拜观念的传承和遗留,整体形象庄严而神圣(如图1)。
三、泥咕咕
(一)溯源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人仿佛回到过去,嗅到远古的气息。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泥咕咕就是这里的瑰宝。大伾山东麓,有一杨妃屯,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捏泥塑玩具。
浚县每年有传统古庙会,自农历正月到二月二方罢,庙会由庙宇而生,由文化而兴。“正月会”招来四方游人,八方香客,每到会期,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纷纷长途跋涉前来这里朝山祭神。这些香客们在祭神结束下山时,都要买上一兜儿当地人叫泥咕咕的哨子玩具,崎岖的山路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络绎不绝,随处可以看到路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篮子和坐在竹篮旁的老人、大姑娘、小媳妇。她们面前的篮子里平摆着一个长方形的托盘,托盘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泥塑人物、动物。 (二)特点
浚县泥塑的总称叫泥咕咕,其中鸟类有斑鸠、燕子、麻雀、鸽子、孔雀等,家禽类有公鸡、鹅等,家畜类有牛、马、羊、猪等,神话历史人物类有西游记人物、封神演义人物、十二生肖、八仙、隋唐农民起义军领袖和三国人物等,约一百多个品种。古朴有致的泥咕咕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底色也为黑色,在底色上用艺人们自制的毛笔勾画出不同类型的纹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勾画出大红、大绿、白土粉、大蓝、大黄等条纹,这些颜色基本上都是纯色,很少用调和的颜色。他们所用的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这种方法能使色彩看起来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形态古朴拙雅,加上民间文化中喜爱大红大绿的颜色,反映出了乡间人们的淳朴,使作品美感油然而生。
(三)鸟信仰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泥咕咕”具有原生态的文化意义,可以说中华各族人民都受到这种鸟文化的影响。其次,“泥咕咕”这个称谓来源于史前人类对鸟图腾的信仰和崇拜,中国古代先民世世代代与鸟为伴,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鸟的感情不言而喻。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不仅是龙的传人,还是鸟的子孙。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在我们的传统中,还是把男女结婚称为“龙凤呈祥”(龙比喻男,凤象征女),表示祝贺时用“喜鹊登梅”,象征男女的爱情用“比翼双飞”和“鸳鸯戏水”,等等。
(四)代表性泥塑
泥咕咕(斑鸠和燕子):“咕咕”就是斑鸠鸟的叫声,它有许多造型,如落地觅食,展翅欲飞,相互追逐,母子斑鸠等,大小不一,各有特色。最大的有16厘米,小的3到4厘米。作为哨子玩具,艺人要在咕咕鸟的尾部穿一小孔,下腹部在穿一较大的圆孔,只要用嘴吹咕咕鸟的尾部小孔,便立即发出咕咕的响声,声色嘹亮。这种音响玩具极受儿童欢迎(如图2)。
骑马人:在庙会上,除了泥咕咕(斑鸠和燕子的)种类最多、销量最大外,就是骑马人和战马。它们的造型也很奇特,种类多种多样。每匹马都表现得苍劲有力,它们有的仰首挺胸,有的奔驰,有的嘶吼。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马的颈部被表现得宽大粗壮,刻意凸显了战马的矫健有力。另一特别之处是马鬃、马尾都很短,被捆扎起来,便于作战时奔跑(如图3)。
四、结语
“泥泥狗”和“泥咕咕”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应该积极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从而开发自己的创作空间,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不仅仅是泥塑玩具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我国的一切民间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从开放创新的观念中去吸收借鉴。这不但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底蕴,还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连海.玩具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倪宝诚,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银敏,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祭祀;尚黑;图腾崇拜
一、绪论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存在于各类民俗活动当中。它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劳动者的艺术”。民间玩具作为民俗艺术的一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民间玩具是原始图腾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承载了人类生命的永恒特征。民间玩具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真实地反映了史前人类生殖文化的种种轨迹,随着其不断地演化成为极为典型的艺术瑰宝,原始艺术与民间美术的相互结合向我们映像出真实的历史。淮阳“泥泥狗”是十分罕见的民间艺术瑰宝,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本源艺术”“母亲艺术”“活着的化石”。当然,“泥咕咕”也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
泥塑作为一种小孩的玩具,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后汉书·王府传》中记载:“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为游手,什于农业,或好泥土做丸卖之,外不足以御寇盗,内不足以御鼠雀,或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戏弄之具以欺诈小儿,此皆无益也”。这段话中王符虽只提到戏弄之具的四类,但从业的人很多,流传也很广,已折射出当时的民俗概貌。
二、泥泥狗
(一)溯源
河南淮阳在古时被称为“宛丘”和“陈”,它位于河南省的东南方向,并且在淮水之阳,故称淮阳。这里每年农历二月都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也称“人祖会”。淮阳“人祖会”把“泥泥狗”作为祭祀伏羲的“圣物”。当地传说伏羲的原形是狗,如果把“伏”字拆开来看的话,是人与狗的合成,也可以理解为狗是伏羲氏族的原始图腾。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伏羲与盘瓠”的神话传说,大概意思是说狗也称“五色犬”,因它被扣在金钟之内,后来变成人头狗身,就是后来所说的伏羲。史前人类祭祀活动的场所是“图腾胜地”。另外,中国的祖先最早的崇拜内容之一就包括“生殖崇拜”,淮阳二月会对人祖伏羲、女娲的祭祀及祈子行为就是对生殖崇拜的演化,二月会的盛况折射出了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出了 “泥泥狗”艺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二)特点
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它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等等,虚幻的形态给人以神秘感。各种抽象、变形的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都不是民间艺人的主观臆造。淮阳泥泥狗的多种形态能流传至今,是由于其强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泥泥狗的形式与内容之所以结合得十分完美,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离奇的神话故事,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其创造能力令人叹服,这是当代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泥泥狗的绘制与塑造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目的相联系,就是祭祖、娱神、祈子。它的图案纹样其实上都是一些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因为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艺术内涵的核心,这种形式的出现其实是对其内容的一种反映。泥泥狗绘制这样的符号是其对生殖崇拜的一种强烈愿望。
泥泥狗把黑色作为打底色,艺人们在黑底上再勾画出白、黄、青、红四个颜色,统称为“五色”。它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但很和谐自然。
(三)分类
在泥泥狗的多种怪异形体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原生型:这种类型属于泥泥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原形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比较具象是它的一大特点,例如龟、鹰、猴、狗、虎、鸟、鱼、蛙、蛇、蝙蝠、蝎子、蜥蜴、壁虎等。
2.互渗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人与动物的结合。最大特点是它的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既不是人也不是动物,也没有准确的称谓,即便有也是一些概括的名称,例如“多头怪”“四不像”等。其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是虚幻的,是史前图腾艺术的再现。
3.精灵型:这种类型和互渗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更趋于怪诞和虚幻,甚至让人捉摸不透。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泥泥狗更符合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因为原始人崇拜的“图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它的原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他们幻想中的神或精灵。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当被崇拜的“图腾神”或“保护神”的原型让人无法辨认出来时,才会出现神的能量,这不仅仅是从心理上,而且从外部轮廓上也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这种安全感就会从心里油然而生。
4.现代型: 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类型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李修身和许传科两位老艺人,其特点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泥泥狗艺术的一些强烈特征还是存在的,造型生动,形体夸张、随意,人物凝重、沉稳,颇有现代雕塑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型的作品中,显然已经出现了个性化的特征,不管是创作的手法,还是形式的构思,都失去了在某种条件下(崇神)传统民间艺术所必须具有的群体共识原则和创作模式,而是个性凸显。这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求取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四)代表性泥塑
人面猴:其造型似人又似猴,周身披有毛发,嘴部突出,两目小而圆,头顶做桃形装饰,腹部绘有女性生殖器官,是上古时代生殖崇拜观念的传承和遗留,整体形象庄严而神圣(如图1)。
三、泥咕咕
(一)溯源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人仿佛回到过去,嗅到远古的气息。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泥咕咕就是这里的瑰宝。大伾山东麓,有一杨妃屯,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捏泥塑玩具。
浚县每年有传统古庙会,自农历正月到二月二方罢,庙会由庙宇而生,由文化而兴。“正月会”招来四方游人,八方香客,每到会期,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纷纷长途跋涉前来这里朝山祭神。这些香客们在祭神结束下山时,都要买上一兜儿当地人叫泥咕咕的哨子玩具,崎岖的山路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络绎不绝,随处可以看到路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篮子和坐在竹篮旁的老人、大姑娘、小媳妇。她们面前的篮子里平摆着一个长方形的托盘,托盘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泥塑人物、动物。 (二)特点
浚县泥塑的总称叫泥咕咕,其中鸟类有斑鸠、燕子、麻雀、鸽子、孔雀等,家禽类有公鸡、鹅等,家畜类有牛、马、羊、猪等,神话历史人物类有西游记人物、封神演义人物、十二生肖、八仙、隋唐农民起义军领袖和三国人物等,约一百多个品种。古朴有致的泥咕咕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底色也为黑色,在底色上用艺人们自制的毛笔勾画出不同类型的纹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勾画出大红、大绿、白土粉、大蓝、大黄等条纹,这些颜色基本上都是纯色,很少用调和的颜色。他们所用的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这种方法能使色彩看起来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形态古朴拙雅,加上民间文化中喜爱大红大绿的颜色,反映出了乡间人们的淳朴,使作品美感油然而生。
(三)鸟信仰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泥咕咕”具有原生态的文化意义,可以说中华各族人民都受到这种鸟文化的影响。其次,“泥咕咕”这个称谓来源于史前人类对鸟图腾的信仰和崇拜,中国古代先民世世代代与鸟为伴,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鸟的感情不言而喻。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不仅是龙的传人,还是鸟的子孙。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在我们的传统中,还是把男女结婚称为“龙凤呈祥”(龙比喻男,凤象征女),表示祝贺时用“喜鹊登梅”,象征男女的爱情用“比翼双飞”和“鸳鸯戏水”,等等。
(四)代表性泥塑
泥咕咕(斑鸠和燕子):“咕咕”就是斑鸠鸟的叫声,它有许多造型,如落地觅食,展翅欲飞,相互追逐,母子斑鸠等,大小不一,各有特色。最大的有16厘米,小的3到4厘米。作为哨子玩具,艺人要在咕咕鸟的尾部穿一小孔,下腹部在穿一较大的圆孔,只要用嘴吹咕咕鸟的尾部小孔,便立即发出咕咕的响声,声色嘹亮。这种音响玩具极受儿童欢迎(如图2)。
骑马人:在庙会上,除了泥咕咕(斑鸠和燕子的)种类最多、销量最大外,就是骑马人和战马。它们的造型也很奇特,种类多种多样。每匹马都表现得苍劲有力,它们有的仰首挺胸,有的奔驰,有的嘶吼。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马的颈部被表现得宽大粗壮,刻意凸显了战马的矫健有力。另一特别之处是马鬃、马尾都很短,被捆扎起来,便于作战时奔跑(如图3)。
四、结语
“泥泥狗”和“泥咕咕”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应该积极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从而开发自己的创作空间,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不仅仅是泥塑玩具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我国的一切民间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从开放创新的观念中去吸收借鉴。这不但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底蕴,还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连海.玩具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倪宝诚,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银敏,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