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运用示意图和分布图、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观察自然现象、辨识地理事物、查阅和分析有关资料、进行仪器和模型演示等六个方面来理解地理问题,都是提高学生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目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六个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1-0037-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是人类长期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认识结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经验。因此,在地理教学和学习中要广泛的接触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学生所认识的社会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扩大社会生活知识领域,提高学习的素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高中地理新教材以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吸收了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理念,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回归学生生活的世界,在每单元后设有社会活动课,虽份量不重但其作用却反映了重视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切入口。
一、运用示意图和分布图说明地理问题
可以通过运用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分布规律图,联系实际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分析地理规律或阐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这类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大,解决这类问题应首先理解原理,弄清示意图或图表的来源,了解图中各部分内容的含意及该图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释内容,并培养独立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要考虑好思路,表达要注意条理清楚,语言要科学、简练。
现以高中第一册的部分地理示意图为例进行简要说明,以便共同探讨。
1.月相成因示意图:利用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来激发兴趣,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观察、三球仪演示这两项实践活动来说明日、地、月三者的运动规律。
2.大气的垂直分层:通过列举风雨霜雪等自然现象、阐述飞机航行和无线电通讯等所受大气的影响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表现登山时对气温的感受的名句来说明大气的垂直结构、气温垂直变化及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3.水循环示意图:从阐述水的三相变化、长江和黄河等河流的源头补给及其径流量的变化和入海等方面的状况,来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各环节的组成状态和原理。
4.板块分布示意图:利用亚洲东部的岛弧链: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东南亚的地震海啸、日本多火山地震等地理事实和热点问题,来说明:海沟、岛弧、世界大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5.人口分布图:通过对中国东部人口和西部人口的密度比较和对高原与平原、沙漠与湿润地区、中低纬度与高纬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状态来分析世界、中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二、运用地理规律或原理解释相关问题
可以运用地理规律或原理,解释基本地区的自然特征,评述经济现状,分析形成原因。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掌握地理原理的基础上,能自己总结规律,独立举出例证,并注意原理与实际的结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关于这类问题举例如下:
1.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现象。
2.运用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评述当地农业现状与前景。
3.运用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华北地区棉纺织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作出评价。
三、通过观察说明地理问题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辨认或识别地理事物,说明其地理特征。观察能力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地理知识有许多要通过观察获得。有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有的是为了验证所学的知识,无论哪一种目的,都应确定观察的步骤和方法。这里,丰富的知识基础是很重要的,知识丰富可提高观察力,而观察力强又可促进知识的获得。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注意发现并提出问题,观察后要写出观察报告。现举例如下:
1.利用矿物和岩石标本,识别常见矿物以及三大类岩石。
2.通过野外地形观察,辨认当地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主要特征。
3.通过观察当地主要河流流向、主导风向、工厂位置,分析自然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价。
四、通过绘制图表或运用图表说明地理事物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运用现成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来说明或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特征、变化发展等状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太多但对掌握绘图技能、锻炼制图能力是很有利的。其中,对原因示意图的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要能作出剖析;对气候或经济统计图表则应注意掌握要领,了解纵横坐标所代表的内容,分清各种图表的作用,例如:折线或曲线图表示时间的变化,柱状图表示横向比较,扇形图表示结构的比例关系等;通过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这是运用图表或绘图能力的更高层次要求,因为绘制图表不仅要能够准确标示数据并说明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能分析反映出其呈现或蕴含着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举例如下:
1.绘制6月22日及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阐释不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状况。
2.绘制某种工业产品(例如石油、煤、钢、铁等)的全国统计数字圆形比例图,通过其绘成圆内扇面状态分析,说明其产品的比例关系。
3.绘制景观示意图(如地质构造图)说明地质构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如寻找水源、寻找矿产、修建水库等)。
五、通过查阅、分析资料说明问题
人类最重要的知识都储存在书籍中,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继承人类的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及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和技巧。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抓住书中的关键内容,理清思路,作好摘记或阅读笔记,并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述;在阅读后应能独立回忆、准确表达阅读的内容及自己的思考,以加深记忆。现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举例如下:
1.查阅并综合分析当地的主要气候资料(如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各月平均降雨量、最大和最小降雨量),说明当地气候的主要特征并绘制柱状图。
2.查阅和运用报刊资料,综合评述当前的世界热点问题(例如:有关钓鱼岛、台湾以及我国纺织出口问题等)。
六、通过演示仪器模型独立解释问题
高中地理为我们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往往形成学习成绩虽好而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我锻炼动手能力,例如:使用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并操作实验及处理出现的问题、书写实验报告、制作科技作品、安装或修理简单仪器等。动手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思维发展和巩固、加深知识;动手过程中要动脑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努力达到操作要求。现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举例如下:
1.使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自转和公转现象,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时区日界线等问题。
2.根据等高示意图,用纸泥浆或橡皮泥制作有关模型,了解地形特征。
以上几个方面突破了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运用图表和数据来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把课本知识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我们所孜孜以求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六个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1-0037-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是人类长期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认识结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经验。因此,在地理教学和学习中要广泛的接触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学生所认识的社会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扩大社会生活知识领域,提高学习的素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高中地理新教材以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吸收了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理念,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回归学生生活的世界,在每单元后设有社会活动课,虽份量不重但其作用却反映了重视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切入口。
一、运用示意图和分布图说明地理问题
可以通过运用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分布规律图,联系实际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分析地理规律或阐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这类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大,解决这类问题应首先理解原理,弄清示意图或图表的来源,了解图中各部分内容的含意及该图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释内容,并培养独立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要考虑好思路,表达要注意条理清楚,语言要科学、简练。
现以高中第一册的部分地理示意图为例进行简要说明,以便共同探讨。
1.月相成因示意图:利用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来激发兴趣,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观察、三球仪演示这两项实践活动来说明日、地、月三者的运动规律。
2.大气的垂直分层:通过列举风雨霜雪等自然现象、阐述飞机航行和无线电通讯等所受大气的影响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表现登山时对气温的感受的名句来说明大气的垂直结构、气温垂直变化及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3.水循环示意图:从阐述水的三相变化、长江和黄河等河流的源头补给及其径流量的变化和入海等方面的状况,来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各环节的组成状态和原理。
4.板块分布示意图:利用亚洲东部的岛弧链: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东南亚的地震海啸、日本多火山地震等地理事实和热点问题,来说明:海沟、岛弧、世界大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5.人口分布图:通过对中国东部人口和西部人口的密度比较和对高原与平原、沙漠与湿润地区、中低纬度与高纬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状态来分析世界、中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二、运用地理规律或原理解释相关问题
可以运用地理规律或原理,解释基本地区的自然特征,评述经济现状,分析形成原因。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掌握地理原理的基础上,能自己总结规律,独立举出例证,并注意原理与实际的结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关于这类问题举例如下:
1.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现象。
2.运用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评述当地农业现状与前景。
3.运用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华北地区棉纺织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作出评价。
三、通过观察说明地理问题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辨认或识别地理事物,说明其地理特征。观察能力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地理知识有许多要通过观察获得。有的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有的是为了验证所学的知识,无论哪一种目的,都应确定观察的步骤和方法。这里,丰富的知识基础是很重要的,知识丰富可提高观察力,而观察力强又可促进知识的获得。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注意发现并提出问题,观察后要写出观察报告。现举例如下:
1.利用矿物和岩石标本,识别常见矿物以及三大类岩石。
2.通过野外地形观察,辨认当地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主要特征。
3.通过观察当地主要河流流向、主导风向、工厂位置,分析自然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价。
四、通过绘制图表或运用图表说明地理事物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运用现成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来说明或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特征、变化发展等状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太多但对掌握绘图技能、锻炼制图能力是很有利的。其中,对原因示意图的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要能作出剖析;对气候或经济统计图表则应注意掌握要领,了解纵横坐标所代表的内容,分清各种图表的作用,例如:折线或曲线图表示时间的变化,柱状图表示横向比较,扇形图表示结构的比例关系等;通过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这是运用图表或绘图能力的更高层次要求,因为绘制图表不仅要能够准确标示数据并说明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能分析反映出其呈现或蕴含着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举例如下:
1.绘制6月22日及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阐释不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状况。
2.绘制某种工业产品(例如石油、煤、钢、铁等)的全国统计数字圆形比例图,通过其绘成圆内扇面状态分析,说明其产品的比例关系。
3.绘制景观示意图(如地质构造图)说明地质构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如寻找水源、寻找矿产、修建水库等)。
五、通过查阅、分析资料说明问题
人类最重要的知识都储存在书籍中,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继承人类的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及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和技巧。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抓住书中的关键内容,理清思路,作好摘记或阅读笔记,并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述;在阅读后应能独立回忆、准确表达阅读的内容及自己的思考,以加深记忆。现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举例如下:
1.查阅并综合分析当地的主要气候资料(如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各月平均降雨量、最大和最小降雨量),说明当地气候的主要特征并绘制柱状图。
2.查阅和运用报刊资料,综合评述当前的世界热点问题(例如:有关钓鱼岛、台湾以及我国纺织出口问题等)。
六、通过演示仪器模型独立解释问题
高中地理为我们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往往形成学习成绩虽好而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我锻炼动手能力,例如:使用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并操作实验及处理出现的问题、书写实验报告、制作科技作品、安装或修理简单仪器等。动手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思维发展和巩固、加深知识;动手过程中要动脑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努力达到操作要求。现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举例如下:
1.使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自转和公转现象,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时区日界线等问题。
2.根据等高示意图,用纸泥浆或橡皮泥制作有关模型,了解地形特征。
以上几个方面突破了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运用图表和数据来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把课本知识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我们所孜孜以求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