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角度将重点转变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方面。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就是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出现的一种以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深入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程度也不断提升,本文重点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小学阶段课程学习中如何有效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 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一) 合作式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群体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在这个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个团体中共同进行的,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一种更新和转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互动讨论,对其学习思维的活跃和拓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团体交流中,学生也比较容易观察和对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有利于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个人学习的薄弱点进行训练和提升。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一方面,小组学习形式中,教师可以统一听取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另外,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必然更加真实有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 合作式学习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生长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具有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团队中缺乏合作思想意识。这不但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阻碍,对于学校这个集体的学习生活环境来说,学生也有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而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团体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逐步形成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其能够良好的适应团体学习生活,并适当的利用团体中的资源和条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为团队的合作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
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主要是指,在团队中,学生的交流和学习对象都是与其学习层次水平相当的学生,这就要求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学习,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准学习需求和努力方向,通过主动与其他学生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取信息,为个人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寻求资源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和提升。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 注重合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
要实践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是基础条件。而小组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效果。所谓的合理分组,主要就是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基础作为小组划分的标准。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更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应当结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例如,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关于《看图片输字符》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图面观察,而输字符的操作关键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就可以将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和从操作能力有优势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入一组,一方面能够便于学生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强项,另一方面,通过也能够实现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必然会促进两类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二) 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机型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时,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工具,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三年级第八课《欣赏与构思》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到更加丰富的图画作品素材供学生学习和欣赏,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音频等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图画的欣赏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可以也可以讲教学素材准备和收集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让其在小组合作分工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素材的准备,对于其比较熟悉的素材和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实施时,也比较有便捷性,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和学习能力锻炼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參考文献:
[1]贺绍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1).
[2]朱国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7(48):152-152.
作者简介:
刘燕,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心小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 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一) 合作式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群体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在这个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个团体中共同进行的,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一种更新和转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互动讨论,对其学习思维的活跃和拓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团体交流中,学生也比较容易观察和对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有利于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个人学习的薄弱点进行训练和提升。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一方面,小组学习形式中,教师可以统一听取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另外,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必然更加真实有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 合作式学习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生长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具有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团队中缺乏合作思想意识。这不但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阻碍,对于学校这个集体的学习生活环境来说,学生也有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而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团体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逐步形成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其能够良好的适应团体学习生活,并适当的利用团体中的资源和条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为团队的合作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
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主要是指,在团队中,学生的交流和学习对象都是与其学习层次水平相当的学生,这就要求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学习,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准学习需求和努力方向,通过主动与其他学生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取信息,为个人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寻求资源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和提升。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 注重合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
要实践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是基础条件。而小组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效果。所谓的合理分组,主要就是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基础作为小组划分的标准。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更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应当结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例如,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关于《看图片输字符》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图面观察,而输字符的操作关键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就可以将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和从操作能力有优势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入一组,一方面能够便于学生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强项,另一方面,通过也能够实现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必然会促进两类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二) 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机型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时,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工具,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三年级第八课《欣赏与构思》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到更加丰富的图画作品素材供学生学习和欣赏,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音频等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图画的欣赏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可以也可以讲教学素材准备和收集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让其在小组合作分工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素材的准备,对于其比较熟悉的素材和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实施时,也比较有便捷性,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和学习能力锻炼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參考文献:
[1]贺绍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1).
[2]朱国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7(48):152-152.
作者简介:
刘燕,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