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的产生机制和快速消除疲劳的方法和手段。另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疲劳产生后应当补充的营养物质,以期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为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疲劳消除营养
一、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
(一)大强度训练条件下能源物质的消耗
大强度的体能训练,体内肌糖原会大量的消耗,体温升高、血糖下降,造成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诱发运动性疲劳,当糖原耗竭后蛋白质参与供能,而脂肪成为主要的供能物质[1],当人体能源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腿疼、心悸外有头痛、心痛甚至呕吐的极度疲劳现象。
(二)大强度训练后体内乳酸的堆积,造成内环境的失调
随着训练的持续进行,体内乳酸的堆积会增多,体内呈现酸性环境,从而使体内的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糖的无氧氧化功能,减少运动时ATP的再合成,造成能量供应障碍。
(三)训练时人体对施加的压力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的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从而大脑皮质会产生相应的阻碍作用,使人感觉到疲劳[2]。这点充分说明了人体对于外界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当施加的压力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二、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措施
(一)训练后要保证充足的放松时间和睡眠
实践表明,人体在睡眠的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下降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能量消耗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这时合成代谢有所加强,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会逐渐得到恢复,从而为下次的训练储备充足的能量,因此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减轻疲劳很有效的方法。
(二)适时的补充无机盐和水
长时间的训练人体会大量的泌汗,体液和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会破坏正常的水平衡,机体的运动能力会下降,因此,补液的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尤其是专业的运动饮料,它能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时消耗或丢失的水和电解质[3],同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和每次补充的量,切忌暴饮,美国哈佛大学疲劳研究所曾报道,在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因为泌汗过多致使不能劳动的严重疲劳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是饮用含0.04%-0.14%的氯化钠水溶液可以使疲劳缓解[4]。
(三)积极性的训练恢复
研究表明,活动左腿将对右腿的疲劳恢复产生友谊的影响(谢切诺夫现象)[5],当机体在疲劳状况下,小运动量的训练,能够加快氧在体内的运输,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使人更加活跃,因此,小运动量的训练对于机体尽快的消除疲劳具有的积极作用。
三、营养措施
(一)大运动量后机体蛋白质物质的补充
运动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糖原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加快,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因此要及时的补充高蛋白质的物质。乳清蛋白被成为蛋白之王,非常适合运动员肌肉的增长,从而能够及早恢复由于运动造成的肌肉分解[6],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可以适当的补充乳清蛋白。
(二)能量的大量消耗时,膳食中要供给足够的糖
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能源物质,在耐力项目中,由于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脂肪成了主要能源物质,但是糖在运动中具有功能效率高,消耗能量少的特点,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过程中,体内糖原的消耗也是引发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膳食中应供给足够的糖,增加体内糖的储备,减轻机体的疲劳程度。
(三)中草药对于疲劳的恢复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水煎剂能使饥饿小老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7],白芍常常与熟地、当归等滋阴补血药同用,补血药物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从而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8],因此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适当的补充一些中草药,可以减轻运动后的疲劳。
四、结语
运动性疲劳是训练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科学有效的恢复手段不仅能够尽快的消除疲劳,同时也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基础。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体内才能有充足的能源储备,从而保证良好的训练状态,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者延缓疲劳的产生,促进机体尽快的消除疲劳,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鹤群,吴琳.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性疲劳特征与消除措施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2):66-67.
[2] 杨森,单顺强.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研究综述[J].科教时空.2009.07:68-69.
[3] 田慧林,葛廷云,刘春燕,等.足反射区按摩促进大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40-342.
[4] 冯勇.浅析营养在中长跑运动员恢复中的重要作用[J].人文论坛.
[5] 白明.田径训练中运动疲劳的诊断与恢复[J].池州学院学报.2009.06(23):108-109.
[6] 梁明忠.合理的运动营养饮食对运动疲劳的影响[J].运动训练.2011.01:119.
[7]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24-825.
[8] 李晓琳,刘宇飞,姜春平,张卓然,于滢.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和研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04(2).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的产生机制和快速消除疲劳的方法和手段。另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疲劳产生后应当补充的营养物质,以期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为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疲劳消除营养
一、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
(一)大强度训练条件下能源物质的消耗
大强度的体能训练,体内肌糖原会大量的消耗,体温升高、血糖下降,造成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诱发运动性疲劳,当糖原耗竭后蛋白质参与供能,而脂肪成为主要的供能物质[1],当人体能源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腿疼、心悸外有头痛、心痛甚至呕吐的极度疲劳现象。
(二)大强度训练后体内乳酸的堆积,造成内环境的失调
随着训练的持续进行,体内乳酸的堆积会增多,体内呈现酸性环境,从而使体内的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糖的无氧氧化功能,减少运动时ATP的再合成,造成能量供应障碍。
(三)训练时人体对施加的压力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的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从而大脑皮质会产生相应的阻碍作用,使人感觉到疲劳[2]。这点充分说明了人体对于外界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当施加的压力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二、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措施
(一)训练后要保证充足的放松时间和睡眠
实践表明,人体在睡眠的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下降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能量消耗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这时合成代谢有所加强,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会逐渐得到恢复,从而为下次的训练储备充足的能量,因此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减轻疲劳很有效的方法。
(二)适时的补充无机盐和水
长时间的训练人体会大量的泌汗,体液和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会破坏正常的水平衡,机体的运动能力会下降,因此,补液的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尤其是专业的运动饮料,它能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时消耗或丢失的水和电解质[3],同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和每次补充的量,切忌暴饮,美国哈佛大学疲劳研究所曾报道,在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因为泌汗过多致使不能劳动的严重疲劳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是饮用含0.04%-0.14%的氯化钠水溶液可以使疲劳缓解[4]。
(三)积极性的训练恢复
研究表明,活动左腿将对右腿的疲劳恢复产生友谊的影响(谢切诺夫现象)[5],当机体在疲劳状况下,小运动量的训练,能够加快氧在体内的运输,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使人更加活跃,因此,小运动量的训练对于机体尽快的消除疲劳具有的积极作用。
三、营养措施
(一)大运动量后机体蛋白质物质的补充
运动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糖原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加快,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因此要及时的补充高蛋白质的物质。乳清蛋白被成为蛋白之王,非常适合运动员肌肉的增长,从而能够及早恢复由于运动造成的肌肉分解[6],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可以适当的补充乳清蛋白。
(二)能量的大量消耗时,膳食中要供给足够的糖
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能源物质,在耐力项目中,由于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脂肪成了主要能源物质,但是糖在运动中具有功能效率高,消耗能量少的特点,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过程中,体内糖原的消耗也是引发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膳食中应供给足够的糖,增加体内糖的储备,减轻机体的疲劳程度。
(三)中草药对于疲劳的恢复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水煎剂能使饥饿小老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7],白芍常常与熟地、当归等滋阴补血药同用,补血药物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从而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8],因此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适当的补充一些中草药,可以减轻运动后的疲劳。
四、结语
运动性疲劳是训练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科学有效的恢复手段不仅能够尽快的消除疲劳,同时也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基础。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体内才能有充足的能源储备,从而保证良好的训练状态,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者延缓疲劳的产生,促进机体尽快的消除疲劳,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鹤群,吴琳.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性疲劳特征与消除措施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2):66-67.
[2] 杨森,单顺强.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研究综述[J].科教时空.2009.07:68-69.
[3] 田慧林,葛廷云,刘春燕,等.足反射区按摩促进大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40-342.
[4] 冯勇.浅析营养在中长跑运动员恢复中的重要作用[J].人文论坛.
[5] 白明.田径训练中运动疲劳的诊断与恢复[J].池州学院学报.2009.06(23):108-109.
[6] 梁明忠.合理的运动营养饮食对运动疲劳的影响[J].运动训练.2011.01:119.
[7]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24-825.
[8] 李晓琳,刘宇飞,姜春平,张卓然,于滢.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和研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