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将近一半,在小孙女的催促下,爷孙俩又踏上了走进大山的旅程。
终年忙碌在自己的城堡里,用成人的哲学思维,殚精竭虑地设计孩子成长的情景,尽心尽责地规划着孩子成长的路径,在不误人子弟的路上,无丝毫懈怠之意,更无苟且之情。冷冷寒日,人家烟花爆竹声声庆新年,我寂寞孤灯阅读充电;炎炎暑期,别人怡情消遣山水间,我则参加培训倾心聆听专家讲座。以此应对教育事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本领恐慌。
绕膝的小孙女,成就我今年别样的暑假。日常未尽照应之责,今年暑假让我放弃了读书之暇趣,免去了参加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之耳福,毅然带上孩子走进了大自然。不为弥补日常忙碌无暇呵护孩子的缺憾,只为陪伴。带着孩子去看看自然的花红,听听鸟语的婉转,嗅嗅大海的气味,触触大山的冷暖……未曾料想,这自然之旅会有那份情定“孩子城堡”之乐趣。
炎炎的赤日悬挂在蔚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滑翔在自己的航线,黄黄的海滨沙滩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咸咸的海风吹拂着起起伏伏的海浪,腥腥的浪花戏弄着如织如梭的游人,“咕咕”的海鸟盘旋着飞鸣,“噗噗”的游艇穿越着海面……拎一只塑料桶,带几样小工具,租一把太阳伞,铺一块睡凉席,携小孙女在海滩。无意沙滩的热闹,无心海浪的拍岸,躺在太阳伞下的凉席上,只专注于身边的孙女,不让她有片刻的时间脱离自己的视线。
只见小孙女跪在沙滩上,挥动着塑料铲,挖起沙子装进红色的塑料桶里,压实。然后使出浑身的力气想将桶推倒,可是无论如何都提不起来,便急切地大呼:“爷爷,爷爷,来!来!”。我故意装作没有听见,想看看她想干什么。她继续努力着,想推倒装满的塑料桶,还是推不动,看看我还不过去帮忙,又大叫起来:“爷爷帮我!”我领会了她的意思,爬起来,走过去,将桶提起,倒扣水桶并提起来,沙滩上顿时形成一座小沙丘。
小孙女好开心,好像整个沙滩都是她的,整整一个下午她都专注地忙活:她挖出城壕,垒起城墙,用瓶盖当卫兵,用矿泉水瓶当大炮,以冰棒棍儿作吊桥——她在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堡。
躺在太阳伞下,看着孙女的专注,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自然美景和诗情画意,在和学生一起学完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之后,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进入虽然是诗画般却因为学生每天穿行其间而不见其美的校园。我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学生:
校园春美,美在枝头。旧枝透绿萌生机,姹紫嫣红穿新衣。形状似蘑菇的红叶石楠,透出的新芽就好像是一群翩翩翻飞的红蝴蝶;造型似少林棍僧醉酒身倾的贴梗海棠,绽放的花儿犹如美人脸庞上的酒窝;洁白的玉兰是朝天的喇叭,粉红的榆叶梅是漫天的繁星,含苞的山茶是等待破茧的蛹。
……
这是我为孩子发现美、表达美所精心设计的城堡,也是自己非常得意的教学情景。被打动的孩子,是这样表述他们赏美的感受的:
校园春美,美在草丛。蜜蜂蝴蝶舞翩翩,野花野果缀春天,若君愿入草丛视,必能寻出另洞天。蚂蚁爬上了草尖,向好久不见的太阳打招呼。小狗出来了,寻找着之前埋的早饭。小猫看到了草丛边河里游动的鱼,兴奋地跳到河里,失望地又跳出来,成了一个落汤猫。小草可享福了,吸收着小猫身上落下来的水露。老鼠不时出来探探头,看到了温暖的阳光后兴奋的到处游窜找食物。小猫又不时左右看着,好像在找什么东西,突然一扑,“吱!”得到了它春天的第一份早餐。小狗也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它去年秋天“播种”的骨头,边啃边叫。神秘的草丛中,老鼠们正在地下召开“防猫”会议,这次会议还有蚂蚁国使者,蚱蜢国使者,蜈蚣国使者参与。野花野果偷听着,听腻了,就把头钻出泥土,再听听猫咪国们开的“如何下水捕鱼”课程,教师是狗刨冠军,狗做一个动作,猫咪也跟着做,可是就是不会在水里捕鱼。【七(7)班郁凌峰】
这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孩子心灵的城堡。我在课堂上对这位学生的习作大加表扬,从遣词造句,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到多种观感的综合运用。
沉醉在太阳伞下,我没有在意游人的逐渐离去,也没有注意到太阳的西沉,只觉得海风猛烈了许多,炎热逐渐被凉爽所取代。突然间一个巨浪打来,孙女的一声怪叫把我唤醒,只见聪明的小孙女随浪前翻,逃离了浪区,但转身发现,自己苦心孤诣建造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城堡则在瞬间“灰飞烟灭”:卫兵被卷进海里,吊桥和大炮在海上漂浮,城堡已经成为平地。总以为孩子会伤心不已,猛然发现,小孙女不仅没有忧伤,没有恐惧,没有懊悔,反而拍手雀跃,笑着拉住我的手打了几个旋:爷爷,我们回去吧!
凝望着眼前的情景,牵挂着日常的教学,此刻心海翻浪:
在孙女堆积的城堡外,我领悟到幼儿因为无知而天真可爱。她可以天真到自己辛辛苦苦半天堆积的城堡瞬间被海浪摧毁不悲伤反而高兴。她的情趣在于堆积城堡的过程,在于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在于随心所欲中的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再一次回忆起学生的习作片段,由对城堡外的等待与观察,开始走进学生叙写的心灵的城堡内,我领略到孩子因为天真而充满情趣。读这样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在读孩子笔下的春天,也不是在欣赏孩子在叙述中所用的优美语句,其实我是在聆听孩子的心灵,闻着在字里行间挥发着的孩子的丰富想象气味,感受着一颗灿烂天真的童心。孩子的情趣,可以是植物世界姹紫嫣红,也可以是动物王国的弱肉强食,还可以是没有羁绊的天马行空,可以是想象中人间的美好。
我在想,为什么一样的暑假却让我有这样的滋味:在自己整天苦心孤诣的教育城堡中,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我们懂得孩子的心吗?我们有儿童立场吗?在我们的城堡里,我们始终用成人的道德理性规定着学生的行为,我们常常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警句激励学生的奋发,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自然性,教育孩子成长的规律性。教育理应让孩子充满和保持童心,让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成為分数的奴隶。
玩到兴尽而归的孙女,没有忘记海滩堆积的城堡,她又在构建新的别墅了。车行走进大山的路上,路宽阔地伸向远方……
终年忙碌在自己的城堡里,用成人的哲学思维,殚精竭虑地设计孩子成长的情景,尽心尽责地规划着孩子成长的路径,在不误人子弟的路上,无丝毫懈怠之意,更无苟且之情。冷冷寒日,人家烟花爆竹声声庆新年,我寂寞孤灯阅读充电;炎炎暑期,别人怡情消遣山水间,我则参加培训倾心聆听专家讲座。以此应对教育事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本领恐慌。
绕膝的小孙女,成就我今年别样的暑假。日常未尽照应之责,今年暑假让我放弃了读书之暇趣,免去了参加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之耳福,毅然带上孩子走进了大自然。不为弥补日常忙碌无暇呵护孩子的缺憾,只为陪伴。带着孩子去看看自然的花红,听听鸟语的婉转,嗅嗅大海的气味,触触大山的冷暖……未曾料想,这自然之旅会有那份情定“孩子城堡”之乐趣。
炎炎的赤日悬挂在蔚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滑翔在自己的航线,黄黄的海滨沙滩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咸咸的海风吹拂着起起伏伏的海浪,腥腥的浪花戏弄着如织如梭的游人,“咕咕”的海鸟盘旋着飞鸣,“噗噗”的游艇穿越着海面……拎一只塑料桶,带几样小工具,租一把太阳伞,铺一块睡凉席,携小孙女在海滩。无意沙滩的热闹,无心海浪的拍岸,躺在太阳伞下的凉席上,只专注于身边的孙女,不让她有片刻的时间脱离自己的视线。
只见小孙女跪在沙滩上,挥动着塑料铲,挖起沙子装进红色的塑料桶里,压实。然后使出浑身的力气想将桶推倒,可是无论如何都提不起来,便急切地大呼:“爷爷,爷爷,来!来!”。我故意装作没有听见,想看看她想干什么。她继续努力着,想推倒装满的塑料桶,还是推不动,看看我还不过去帮忙,又大叫起来:“爷爷帮我!”我领会了她的意思,爬起来,走过去,将桶提起,倒扣水桶并提起来,沙滩上顿时形成一座小沙丘。
小孙女好开心,好像整个沙滩都是她的,整整一个下午她都专注地忙活:她挖出城壕,垒起城墙,用瓶盖当卫兵,用矿泉水瓶当大炮,以冰棒棍儿作吊桥——她在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堡。
躺在太阳伞下,看着孙女的专注,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自然美景和诗情画意,在和学生一起学完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之后,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进入虽然是诗画般却因为学生每天穿行其间而不见其美的校园。我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学生:
校园春美,美在枝头。旧枝透绿萌生机,姹紫嫣红穿新衣。形状似蘑菇的红叶石楠,透出的新芽就好像是一群翩翩翻飞的红蝴蝶;造型似少林棍僧醉酒身倾的贴梗海棠,绽放的花儿犹如美人脸庞上的酒窝;洁白的玉兰是朝天的喇叭,粉红的榆叶梅是漫天的繁星,含苞的山茶是等待破茧的蛹。
……
这是我为孩子发现美、表达美所精心设计的城堡,也是自己非常得意的教学情景。被打动的孩子,是这样表述他们赏美的感受的:
校园春美,美在草丛。蜜蜂蝴蝶舞翩翩,野花野果缀春天,若君愿入草丛视,必能寻出另洞天。蚂蚁爬上了草尖,向好久不见的太阳打招呼。小狗出来了,寻找着之前埋的早饭。小猫看到了草丛边河里游动的鱼,兴奋地跳到河里,失望地又跳出来,成了一个落汤猫。小草可享福了,吸收着小猫身上落下来的水露。老鼠不时出来探探头,看到了温暖的阳光后兴奋的到处游窜找食物。小猫又不时左右看着,好像在找什么东西,突然一扑,“吱!”得到了它春天的第一份早餐。小狗也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它去年秋天“播种”的骨头,边啃边叫。神秘的草丛中,老鼠们正在地下召开“防猫”会议,这次会议还有蚂蚁国使者,蚱蜢国使者,蜈蚣国使者参与。野花野果偷听着,听腻了,就把头钻出泥土,再听听猫咪国们开的“如何下水捕鱼”课程,教师是狗刨冠军,狗做一个动作,猫咪也跟着做,可是就是不会在水里捕鱼。【七(7)班郁凌峰】
这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孩子心灵的城堡。我在课堂上对这位学生的习作大加表扬,从遣词造句,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到多种观感的综合运用。
沉醉在太阳伞下,我没有在意游人的逐渐离去,也没有注意到太阳的西沉,只觉得海风猛烈了许多,炎热逐渐被凉爽所取代。突然间一个巨浪打来,孙女的一声怪叫把我唤醒,只见聪明的小孙女随浪前翻,逃离了浪区,但转身发现,自己苦心孤诣建造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城堡则在瞬间“灰飞烟灭”:卫兵被卷进海里,吊桥和大炮在海上漂浮,城堡已经成为平地。总以为孩子会伤心不已,猛然发现,小孙女不仅没有忧伤,没有恐惧,没有懊悔,反而拍手雀跃,笑着拉住我的手打了几个旋:爷爷,我们回去吧!
凝望着眼前的情景,牵挂着日常的教学,此刻心海翻浪:
在孙女堆积的城堡外,我领悟到幼儿因为无知而天真可爱。她可以天真到自己辛辛苦苦半天堆积的城堡瞬间被海浪摧毁不悲伤反而高兴。她的情趣在于堆积城堡的过程,在于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在于随心所欲中的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再一次回忆起学生的习作片段,由对城堡外的等待与观察,开始走进学生叙写的心灵的城堡内,我领略到孩子因为天真而充满情趣。读这样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在读孩子笔下的春天,也不是在欣赏孩子在叙述中所用的优美语句,其实我是在聆听孩子的心灵,闻着在字里行间挥发着的孩子的丰富想象气味,感受着一颗灿烂天真的童心。孩子的情趣,可以是植物世界姹紫嫣红,也可以是动物王国的弱肉强食,还可以是没有羁绊的天马行空,可以是想象中人间的美好。
我在想,为什么一样的暑假却让我有这样的滋味:在自己整天苦心孤诣的教育城堡中,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我们懂得孩子的心吗?我们有儿童立场吗?在我们的城堡里,我们始终用成人的道德理性规定着学生的行为,我们常常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警句激励学生的奋发,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自然性,教育孩子成长的规律性。教育理应让孩子充满和保持童心,让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成為分数的奴隶。
玩到兴尽而归的孙女,没有忘记海滩堆积的城堡,她又在构建新的别墅了。车行走进大山的路上,路宽阔地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