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几年前的一次语文阅卷,作文题是让学生写关于海啸的内容,分析海啸形成的原因。说名实话,这个话题虽然当时在新闻上频频出现,但成年人中又有多少人会对海啸形成的原因去做过多的研究呢?大多关心的可能是海啸带来的后果及灾区人的生活状况,即便是老师去分析,又有几位能有条有理地阐述清楚,更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结果,只有少数孩子略提一二。学生的文章普遍缺乏真实情感,东一名,西一句,写得好的学生,可能是得益于收看新闻吧。显然,这个话题让孩子们为难了,觉得无从下笔。难道让孩子畅快习作,就真的这么难吗?其实,只要我们教书者因势利导地教作文,孩子们是能够写好作文的。
一、走进孩子的缤纷世界
对于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们都不会畏惧说话,因此,孩子们本不应畏惧写作。“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新课标中提出的种种策略,都是在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就拿上面提到的海啸作文题来说,不可否认,出卷老师在出题时,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可能他的本意是想通过本题来表达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真切体验,让学生通过文字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试想,孩子们若能按照出题老师的初衷去完成习作,那该是一篇篇立意高、有科学性、能尽显学生阅读功底和自我见解的文章。但却未达到预想的结果。难道真的是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这么熟视无睹吗?不,海啸的话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个新颖的话题,可却是大多数孩子无太多话可说的话题,这离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颇远,未成为他们“感兴趣”、“深有感触”的一部分。可能正因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所以,让写作成了多数孩子畏惧的事。要真正消除孩子们对写作文的畏惧感,让他们展现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自己的特殊经历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让他们能够兴趣盎然而又“随心所欲”地写于所想写,止于所想止,这才是自然、真实的写作。此时,我们老师的责任是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留意他们的语言,关注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将发现到的闪光点去放大,鼓励他们顺其自然地去发展,才能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流畅的说出来,表露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
孩子虽和我们大人生活在同一空间中,但他们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天地”,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观察视角、独特的语言思维。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水准去评判他们的语言,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孩子们将成为一个个“套中人”。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让他们尽情地观察、无拘无束地表达,让他们学会品味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流淌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的习作才会清新而别致。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当老师走进教室,我们都大笑起来。因为老师的头发太可笑了,老师问我们笑什么,当她知道我们笑她的发型时,让我们说说她的头发为什么可笑。有的同学说老师的头发像他家的铜丝球,有的同学说老师像科学家牛顿,还有同学说,老师的头上像有许多虫子在爬……老师一点也不生气,还让我们当她的发型设计师,让她变得漂亮点。其实,我觉得老师的发型倒不丑,显得她年轻多了。汪伦说得对,老师的衣服穿得时尚点,肯定就漂亮多了。程果让老师戴个发卡,可能漂亮点。不知道老师明天会不会这样做,如果她这样做了一定很漂亮。”
这篇学生习作是我烫了引起学生兴趣的新发型后当堂上一节习作课时写的。二年级的孩子用他独特的视角,写老师发型改变后同学们的反应。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是那么坦白、直露,没有一丝顾虑,毫无一点造作,句句话里都洋溢着孩子的天真烂漫,其实,这正是生活的本色、原汗原味的生活。
三、珍视孩子的个性品格
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寻找丢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应该鼓励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的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个成就。即便某些想法很幼稚,观点有些偏激,言语有些张狂,只要是他们自己的声音,我们就应当鼓励和珍视。
以二年级期末测试卷上的一篇短文为例,其讲述的是风把风筝吹上了天,风筝洋洋得意,说人们只看见了漂亮的它,风再努力,人们也是不会注意风的,结果风停了,风筝一头栽到了地上。以此让学生想象躺在地上的风筝会想些什么。试卷中有的学生写风筝很后悔,飞得高是风的帮助,不应该骄傲;也有学生写应该向风道歉;但也有学生写到风筝很生气,认为风为点小事斤斤计较,还有写风很小心眼的,以后不和它做朋友。单从立意的角度说,显然后者的答案是不合适的。但孩子无所谓“思想”,任何表达都是合理的,是不伴有任何目的的。如果用固定的主题去决定该生思维定性的狭隘和深浅,用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价值取向去圈定学生,就不会有上面那些充满童真的话语。过分地给予思维的定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非但不能体会情感诉诸文字的愉悦和文字给思维带来的触动,相反,会被面目全非的思维包装弄得痛苦不堪。
珍视学生的个性品格,老师就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对孩子们作文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老师的充分尊重。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其观点能宽大为怀,学生必然有了更大的展现舞台。
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育家马卡连珂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新课标中也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不就是在强调写作重在信息交流、传递的功用吗?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老师教过的知识可能有被遗忘的时候,可老师教过的好方法、培养的好习惯不会遗忘,会让自己终身受益。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欢乐,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我们同样也懂得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大文豪们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养成了良好习惯。虽然,我们这些教育者并不是要培养一位位大作家,可我们要培养的也是一个个有鲜活思维的人,应当重视并不懈地去努力,同学生一起把写作看成生活的“必需”,让写作同他们玩的游戏一样轻松,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是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
孩子是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写作将会成为他们终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生命体,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简单,能够用文字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畅快地表达他们的体验。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展现独特的自我,那将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一生的慰藉,对此,我们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尊重他们的视角,珍视他们的个性,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作者单位:246001安微省安庆市集贤路小学)
一、走进孩子的缤纷世界
对于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们都不会畏惧说话,因此,孩子们本不应畏惧写作。“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新课标中提出的种种策略,都是在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就拿上面提到的海啸作文题来说,不可否认,出卷老师在出题时,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可能他的本意是想通过本题来表达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真切体验,让学生通过文字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试想,孩子们若能按照出题老师的初衷去完成习作,那该是一篇篇立意高、有科学性、能尽显学生阅读功底和自我见解的文章。但却未达到预想的结果。难道真的是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这么熟视无睹吗?不,海啸的话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个新颖的话题,可却是大多数孩子无太多话可说的话题,这离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颇远,未成为他们“感兴趣”、“深有感触”的一部分。可能正因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所以,让写作成了多数孩子畏惧的事。要真正消除孩子们对写作文的畏惧感,让他们展现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自己的特殊经历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让他们能够兴趣盎然而又“随心所欲”地写于所想写,止于所想止,这才是自然、真实的写作。此时,我们老师的责任是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留意他们的语言,关注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将发现到的闪光点去放大,鼓励他们顺其自然地去发展,才能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流畅的说出来,表露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
孩子虽和我们大人生活在同一空间中,但他们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天地”,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观察视角、独特的语言思维。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水准去评判他们的语言,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孩子们将成为一个个“套中人”。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让他们尽情地观察、无拘无束地表达,让他们学会品味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流淌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的习作才会清新而别致。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当老师走进教室,我们都大笑起来。因为老师的头发太可笑了,老师问我们笑什么,当她知道我们笑她的发型时,让我们说说她的头发为什么可笑。有的同学说老师的头发像他家的铜丝球,有的同学说老师像科学家牛顿,还有同学说,老师的头上像有许多虫子在爬……老师一点也不生气,还让我们当她的发型设计师,让她变得漂亮点。其实,我觉得老师的发型倒不丑,显得她年轻多了。汪伦说得对,老师的衣服穿得时尚点,肯定就漂亮多了。程果让老师戴个发卡,可能漂亮点。不知道老师明天会不会这样做,如果她这样做了一定很漂亮。”
这篇学生习作是我烫了引起学生兴趣的新发型后当堂上一节习作课时写的。二年级的孩子用他独特的视角,写老师发型改变后同学们的反应。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是那么坦白、直露,没有一丝顾虑,毫无一点造作,句句话里都洋溢着孩子的天真烂漫,其实,这正是生活的本色、原汗原味的生活。
三、珍视孩子的个性品格
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寻找丢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应该鼓励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的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个成就。即便某些想法很幼稚,观点有些偏激,言语有些张狂,只要是他们自己的声音,我们就应当鼓励和珍视。
以二年级期末测试卷上的一篇短文为例,其讲述的是风把风筝吹上了天,风筝洋洋得意,说人们只看见了漂亮的它,风再努力,人们也是不会注意风的,结果风停了,风筝一头栽到了地上。以此让学生想象躺在地上的风筝会想些什么。试卷中有的学生写风筝很后悔,飞得高是风的帮助,不应该骄傲;也有学生写应该向风道歉;但也有学生写到风筝很生气,认为风为点小事斤斤计较,还有写风很小心眼的,以后不和它做朋友。单从立意的角度说,显然后者的答案是不合适的。但孩子无所谓“思想”,任何表达都是合理的,是不伴有任何目的的。如果用固定的主题去决定该生思维定性的狭隘和深浅,用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价值取向去圈定学生,就不会有上面那些充满童真的话语。过分地给予思维的定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非但不能体会情感诉诸文字的愉悦和文字给思维带来的触动,相反,会被面目全非的思维包装弄得痛苦不堪。
珍视学生的个性品格,老师就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对孩子们作文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老师的充分尊重。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其观点能宽大为怀,学生必然有了更大的展现舞台。
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育家马卡连珂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新课标中也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不就是在强调写作重在信息交流、传递的功用吗?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老师教过的知识可能有被遗忘的时候,可老师教过的好方法、培养的好习惯不会遗忘,会让自己终身受益。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欢乐,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我们同样也懂得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大文豪们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养成了良好习惯。虽然,我们这些教育者并不是要培养一位位大作家,可我们要培养的也是一个个有鲜活思维的人,应当重视并不懈地去努力,同学生一起把写作看成生活的“必需”,让写作同他们玩的游戏一样轻松,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是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
孩子是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写作将会成为他们终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生命体,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简单,能够用文字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畅快地表达他们的体验。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展现独特的自我,那将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一生的慰藉,对此,我们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尊重他们的视角,珍视他们的个性,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作者单位:246001安微省安庆市集贤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