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内涵决定了教学当中不仅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还应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按认知学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那么,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以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画、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无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将多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并将它作为我们上课的工具,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呢?我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做法推介给大家: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和灵活多变的形式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乃至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甚至把对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知、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我深知二年级孩子对于写景的文章兴趣不足,且平时并不太注意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天气变化,因此,他们读起来难免枯燥。对此,我便将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制成课件,不仅图文并茂,还适时配上雷鸣声、雨打声,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雷雨中,心情随课文与画面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了兴趣,自然学起来更轻松、更专注。
二、提高时效,加大课堂信息量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课文内涵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无限的内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快节奏、大容量的社会同样也给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如板书,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还会打断学生的连续思维,有时还有个别学生趁机讲话,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设法加快节奏,提高信息传播密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电脑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和课堂上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操作等过程都省略或事前准备好,从而避免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无谓地占用。使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能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参与活动,紧缩时间安排,交替媒体显示,减少常见知识的讲解篇幅,提高知识传播密度,形成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特点。另外,在板书时设计不同的交互方式,板书不同内容,同时,对板书进行整体美化设计,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提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如何让学生认识这些少数民族,进而理解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的特点,如果单凭一张嘴,即使再能说会道的老师、再形象的语言也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使用多媒体,五彩的少数民族服装可以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记忆里,还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搜集、处理、展示。一堂语文课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多姿,学生的视野更广了,多媒体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三、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声化为有声,将无形化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集声、色、形、影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图案、声音的记忆能力远远强于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多媒体手段恰恰是将图文并茂、声色结合,以形象的图片、声音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也有它的生命力。往常的作文教学主要是以讲评和例举范文为主,而以多媒体展示图片、影像,能点亮学生智慧之灯,打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可以为作文增加亮点。例如在写《我们的课余生活》这篇作文时,我先用DV记录了孩子课余嬉戏的场景,作文课上,我将这段录像放给学生看,孩子们仿佛再一次走进了人群中,享受游戏的快乐。我及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表情,体会他们的心情,观察每一个细节,孩子们便有说不完的话,有无穷无尽的新发展。自然,这一次作文大家都写得特别棒。
四、集体参与,人机交互,及时反馈
老师“问”,学生“答”,问题从老师的口中问出,像一张无形的网撒下去,而能够网上来的,能够回答问题的却只是少数,一些学生产生一种“肯定不会叫到我”的侥幸心理,因而就不会去思考;一些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往往错过老师的问题,而答非所问;一些积极思考、希望表现自我的学生在一次次错误的答案中又会淡化学习兴趣;而对回答结果的评判,只能有老师一人,难以形成“百家争鸣”,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没有学生一同参与,就不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而没有信息反馈,任何教学行为都是盲目无序的。这种反馈或交互就是人与电脑的交流。利用多媒体电脑手段,能让全班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并渴望参与,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学生在不断地参与实践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提高教学实效,确保教学目的实现。反馈除作业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它易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能够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激情。反馈时重点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以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学习。如今,网络普及了,人机交互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展开,师生能通过网络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学到真知、学出个性。
(作者单位:421002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光明路小学)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以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画、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无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将多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并将它作为我们上课的工具,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呢?我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做法推介给大家: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和灵活多变的形式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乃至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甚至把对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知、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我深知二年级孩子对于写景的文章兴趣不足,且平时并不太注意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天气变化,因此,他们读起来难免枯燥。对此,我便将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制成课件,不仅图文并茂,还适时配上雷鸣声、雨打声,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雷雨中,心情随课文与画面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了兴趣,自然学起来更轻松、更专注。
二、提高时效,加大课堂信息量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课文内涵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无限的内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快节奏、大容量的社会同样也给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如板书,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还会打断学生的连续思维,有时还有个别学生趁机讲话,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设法加快节奏,提高信息传播密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电脑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和课堂上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操作等过程都省略或事前准备好,从而避免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无谓地占用。使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能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参与活动,紧缩时间安排,交替媒体显示,减少常见知识的讲解篇幅,提高知识传播密度,形成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特点。另外,在板书时设计不同的交互方式,板书不同内容,同时,对板书进行整体美化设计,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提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如何让学生认识这些少数民族,进而理解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的特点,如果单凭一张嘴,即使再能说会道的老师、再形象的语言也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使用多媒体,五彩的少数民族服装可以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记忆里,还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搜集、处理、展示。一堂语文课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多姿,学生的视野更广了,多媒体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三、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声化为有声,将无形化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集声、色、形、影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图案、声音的记忆能力远远强于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多媒体手段恰恰是将图文并茂、声色结合,以形象的图片、声音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也有它的生命力。往常的作文教学主要是以讲评和例举范文为主,而以多媒体展示图片、影像,能点亮学生智慧之灯,打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可以为作文增加亮点。例如在写《我们的课余生活》这篇作文时,我先用DV记录了孩子课余嬉戏的场景,作文课上,我将这段录像放给学生看,孩子们仿佛再一次走进了人群中,享受游戏的快乐。我及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表情,体会他们的心情,观察每一个细节,孩子们便有说不完的话,有无穷无尽的新发展。自然,这一次作文大家都写得特别棒。
四、集体参与,人机交互,及时反馈
老师“问”,学生“答”,问题从老师的口中问出,像一张无形的网撒下去,而能够网上来的,能够回答问题的却只是少数,一些学生产生一种“肯定不会叫到我”的侥幸心理,因而就不会去思考;一些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往往错过老师的问题,而答非所问;一些积极思考、希望表现自我的学生在一次次错误的答案中又会淡化学习兴趣;而对回答结果的评判,只能有老师一人,难以形成“百家争鸣”,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没有学生一同参与,就不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有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而没有信息反馈,任何教学行为都是盲目无序的。这种反馈或交互就是人与电脑的交流。利用多媒体电脑手段,能让全班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并渴望参与,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学生在不断地参与实践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提高教学实效,确保教学目的实现。反馈除作业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它易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能够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激情。反馈时重点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以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学习。如今,网络普及了,人机交互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展开,师生能通过网络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学到真知、学出个性。
(作者单位:421002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光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