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来我院进行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的具体治疗手段和方法,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发现,其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按摩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继续研究,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疗效
一直以来,中医按摩手法都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以及治疗方式在我国流传至今,现阶段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来我院采用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具体治疗手段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3岁。26例患者患有脑出血,22例患者患有脑梗死,剩余2例患者属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经过诊断,5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患者病程在2个月之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但是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没有明显差别。另外,关于患者治疗之前的上肢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治疗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抗感染以及防止并发症等。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对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进行中医按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在治疗结束之后,实验采集的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进行中医按摩治疗之后,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发现,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FMA 得分情况对比
3 讨 论
从中医学的角度考虑,脑卒中患者的病因是“窍闭神匿”[1]。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以醒脑开窍以及滋补肝肾为主[2]。从中医按摩的角度分析,人体的涌泉穴别名“地冲”或“蹶心”,属于人体全身阴阳之气交汇之处,具有良好的通关开窍以及安神益聪等功效[3]。另外,肾作为先天之本,主骨开髓,在进行指压之后,可以帮助患者通关开窍、益聪醒脑[4]。
实验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中医按摩治疗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下:第一,在患者迟缓性瘫痪期间,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手法操作,揉捏刺激患者同侧做功肌群,频率约为90次/min;同时利用PNF手法牵拉患者关节面,对患者相应的屈肌群以及相应的伸肌群进行叩击或者是指压,频率约为90次/min,时间大约在5~10s/次。第二,在对患者下肢进行被动屈伸活动时,在患者进行屈髋和膝的动作的同时,利用点压的方式重压患者的涌泉穴,时间大约5~10s/次。有研究资料表明,当患者出现伸肌痉挛时或者患者出现主动运动现象时,要立即停止[5]。第三,对患者痉挛肌群的拮抗肌进行抗阻运动或者是助力作用,同时对患者肌群进行手法稍重的叩击,频率约为50~60次/min。第四,在患者痉挛性瘫痪期间,护理人员运用Bobath手法牵拉患者的痉挛肌群,同时运用慢速轻柔的滚法或按摩法进行辅助治疗,频率为50~60次/s左右。第五,对患者进行运动控制训练,例如,对患者相应患侧的做功肌群进行掌拍或指击作用,用来提升患者患侧肌群收缩能力以及兴奋能力。按照治疗师的口令进行,平均每次口令拍击5~8次。
在本次中医按摩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使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进行中医按摩治疗时,治疗师要具有良好的中医按摩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变换按摩手法[6]。通常情况下,青壮年、男性以及体质强壮者,在进行按摩治疗时,按摩手法宜重;相应的,老年人以及儿童或者是体质虚弱者在进行按摩治疗时,手法要轻。
参考文献
[1] 嵇海亮.拮抗肌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4):363-364.
[2] 曾友华,包烨华,楚佳梅,等.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5:121-123.
[3]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等.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4:99-101.
[4] 郑殿芳,武志毅,段丽军.针刺按摩并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2:45-46.
[5] 王晓燕,李静茁.头针与体针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肌张力过高和运动模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87-89.
[6] 李惠兰,李鹏,郑涛.偏瘫痉挛的中医推拿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57-559.
【关键词】 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疗效
一直以来,中医按摩手法都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以及治疗方式在我国流传至今,现阶段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来我院采用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具体治疗手段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痉挛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3岁。26例患者患有脑出血,22例患者患有脑梗死,剩余2例患者属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经过诊断,5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患者病程在2个月之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但是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没有明显差别。另外,关于患者治疗之前的上肢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治疗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抗感染以及防止并发症等。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对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进行中医按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在治疗结束之后,实验采集的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进行中医按摩治疗之后,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发现,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FMA 得分情况对比
3 讨 论
从中医学的角度考虑,脑卒中患者的病因是“窍闭神匿”[1]。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以醒脑开窍以及滋补肝肾为主[2]。从中医按摩的角度分析,人体的涌泉穴别名“地冲”或“蹶心”,属于人体全身阴阳之气交汇之处,具有良好的通关开窍以及安神益聪等功效[3]。另外,肾作为先天之本,主骨开髓,在进行指压之后,可以帮助患者通关开窍、益聪醒脑[4]。
实验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中医按摩治疗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下:第一,在患者迟缓性瘫痪期间,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手法操作,揉捏刺激患者同侧做功肌群,频率约为90次/min;同时利用PNF手法牵拉患者关节面,对患者相应的屈肌群以及相应的伸肌群进行叩击或者是指压,频率约为90次/min,时间大约在5~10s/次。第二,在对患者下肢进行被动屈伸活动时,在患者进行屈髋和膝的动作的同时,利用点压的方式重压患者的涌泉穴,时间大约5~10s/次。有研究资料表明,当患者出现伸肌痉挛时或者患者出现主动运动现象时,要立即停止[5]。第三,对患者痉挛肌群的拮抗肌进行抗阻运动或者是助力作用,同时对患者肌群进行手法稍重的叩击,频率约为50~60次/min。第四,在患者痉挛性瘫痪期间,护理人员运用Bobath手法牵拉患者的痉挛肌群,同时运用慢速轻柔的滚法或按摩法进行辅助治疗,频率为50~60次/s左右。第五,对患者进行运动控制训练,例如,对患者相应患侧的做功肌群进行掌拍或指击作用,用来提升患者患侧肌群收缩能力以及兴奋能力。按照治疗师的口令进行,平均每次口令拍击5~8次。
在本次中医按摩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使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进行中医按摩治疗时,治疗师要具有良好的中医按摩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变换按摩手法[6]。通常情况下,青壮年、男性以及体质强壮者,在进行按摩治疗时,按摩手法宜重;相应的,老年人以及儿童或者是体质虚弱者在进行按摩治疗时,手法要轻。
参考文献
[1] 嵇海亮.拮抗肌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4):363-364.
[2] 曾友华,包烨华,楚佳梅,等.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高肌张力大鼠H反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5:121-123.
[3]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等.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4:99-101.
[4] 郑殿芳,武志毅,段丽军.针刺按摩并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2:45-46.
[5] 王晓燕,李静茁.头针与体针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肌张力过高和运动模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87-89.
[6] 李惠兰,李鹏,郑涛.偏瘫痉挛的中医推拿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5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