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1.规章制度的不适应;2.正规课程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的不适应;4.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事实上,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适应问题,既反映了新生的一般性适应问题,也包含学科特点的特殊问题。因此,对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不适应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适应性辅导,同时也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本人更好地应对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二、不适应现象分析与教育干预策略
(一)对数学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不会倾听
1.案例导入
[案例]乐乐,男,在进入小学前已经将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全部学完了,平时上数学课基本不听,轻轻松松便能达到数学学科的知識技能要求。但他却让老师们很伤脑筋,老师讲课时,他总是在下面做小动作,不是翻书,就是摆弄文具盒,还经常乱翻别人的东西,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
2.原因浅析
首先,幼儿园环境漂亮,游玩、学习、生活设施丰富多彩;而小学的环境比较成人化,活动设施多以体育运动场地为主,多数教室都只有桌椅,座位也比较固定,且没有玩具和其他设备,对孩子没有吸引力。
其次,一年级新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因而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3.教育干预策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不断地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图画、课件、游戏等引入课堂。低年级的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整个教学中。
其次,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教师可以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瞧,XXX今天听得多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听得真专注!”“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补充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这样的评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再次,我们说,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他们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就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表意见时,哪怕发言断断续续、细如蚊吟,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放开声音,大胆地说,同时也应以听众的角色,以一种呵护、欣赏和宽容的心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边听可以边肯定。当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其他学生看见老师在那么专心地倾听,当然也会学着仔细倾听。
(二)对数学学习要求的不适应——不会表达
1.案例导入
[案例2]然然,男,学习成绩、课堂常规都很好,可每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支支吾吾,说不明白,有时甚至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憋了半天来一句“我忘了”,弄得他很尴尬,不知不觉中也降低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2.原因浅析
首先,幼儿园多以孩子的生活内容作为学习主题,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比较低;而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表达不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要求一下子高了许多。比如,开学第一课“我们的教室”,学生往往喜欢用生活中常用的“只”来表示数量:16只凳子、16只椅子……而规范的数学表达要求学生能正确合理地使用量词。
其次,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语句不够规范。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要学会“听”,这样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
(三)对数学学习内容的不适应——不会解题
1.案例导入
[案例3]小颖,女,思维敏捷反应快,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往往说不完整。由于识字不多,在家里家长总是将题目的意思解释清楚了再让她动笔,因此课堂上当要独立解题时,她常常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2.现状分析
首先,一年级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学生而言,要把意思用数学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有一定的困难,这样直接导致解题时出现困难。
其次,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但读题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识字,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在做题时往往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字,尽管在做之前教师都会把题目读一遍,可还是会有学生听过就忘。由此,学生在认字方面存在的差异,便直接影响到了数学练习完成的质量。
再次,有些学生一拿到作业题就开始凭自己的感觉做,根本就不清楚题目已知的是什么,需要完成的又是什么。比如,在5、8、2、4中选两张卡片放在数位表上,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些学生题目中的两位数的要求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写出的数中会出现其他的数字。
3、教育干预策略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先教会学生一些比较关键的字,如加、减、和、差、一共、剩下、原来等;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题便圈点关键字的好习惯;也可以请识字多的同学来读题目要求,读的时候用重音读出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处。
其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不同类型的练习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学开设的各学科都是基础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各学科之间不是封闭的,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针对有些学生因不识字而造成的题目看不懂现象,可以与语文老师沟通,让新生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先认识数学上的一些常用的字,如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字,大小、多少、长短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摆、数、连、比、填、算等表示操作要求的字。可以与体育老师沟通,加强队列操练,巩固对左与右的认识;也可以与音乐老师沟通,通过有节奏的拍手、踩脚等动作,不仅可与“听着数”这节课相结合,还能在培养节奏感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左与右,等等,以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永明小学 2470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1.规章制度的不适应;2.正规课程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的不适应;4.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事实上,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适应问题,既反映了新生的一般性适应问题,也包含学科特点的特殊问题。因此,对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不适应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适应性辅导,同时也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本人更好地应对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二、不适应现象分析与教育干预策略
(一)对数学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不会倾听
1.案例导入
[案例]乐乐,男,在进入小学前已经将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全部学完了,平时上数学课基本不听,轻轻松松便能达到数学学科的知識技能要求。但他却让老师们很伤脑筋,老师讲课时,他总是在下面做小动作,不是翻书,就是摆弄文具盒,还经常乱翻别人的东西,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
2.原因浅析
首先,幼儿园环境漂亮,游玩、学习、生活设施丰富多彩;而小学的环境比较成人化,活动设施多以体育运动场地为主,多数教室都只有桌椅,座位也比较固定,且没有玩具和其他设备,对孩子没有吸引力。
其次,一年级新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因而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3.教育干预策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不断地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图画、课件、游戏等引入课堂。低年级的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整个教学中。
其次,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教师可以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瞧,XXX今天听得多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听得真专注!”“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补充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这样的评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再次,我们说,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他们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就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表意见时,哪怕发言断断续续、细如蚊吟,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放开声音,大胆地说,同时也应以听众的角色,以一种呵护、欣赏和宽容的心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边听可以边肯定。当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其他学生看见老师在那么专心地倾听,当然也会学着仔细倾听。
(二)对数学学习要求的不适应——不会表达
1.案例导入
[案例2]然然,男,学习成绩、课堂常规都很好,可每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支支吾吾,说不明白,有时甚至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憋了半天来一句“我忘了”,弄得他很尴尬,不知不觉中也降低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2.原因浅析
首先,幼儿园多以孩子的生活内容作为学习主题,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比较低;而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表达不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要求一下子高了许多。比如,开学第一课“我们的教室”,学生往往喜欢用生活中常用的“只”来表示数量:16只凳子、16只椅子……而规范的数学表达要求学生能正确合理地使用量词。
其次,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语句不够规范。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要学会“听”,这样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
(三)对数学学习内容的不适应——不会解题
1.案例导入
[案例3]小颖,女,思维敏捷反应快,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往往说不完整。由于识字不多,在家里家长总是将题目的意思解释清楚了再让她动笔,因此课堂上当要独立解题时,她常常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2.现状分析
首先,一年级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学生而言,要把意思用数学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有一定的困难,这样直接导致解题时出现困难。
其次,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但读题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识字,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在做题时往往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字,尽管在做之前教师都会把题目读一遍,可还是会有学生听过就忘。由此,学生在认字方面存在的差异,便直接影响到了数学练习完成的质量。
再次,有些学生一拿到作业题就开始凭自己的感觉做,根本就不清楚题目已知的是什么,需要完成的又是什么。比如,在5、8、2、4中选两张卡片放在数位表上,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些学生题目中的两位数的要求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写出的数中会出现其他的数字。
3、教育干预策略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先教会学生一些比较关键的字,如加、减、和、差、一共、剩下、原来等;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题便圈点关键字的好习惯;也可以请识字多的同学来读题目要求,读的时候用重音读出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处。
其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不同类型的练习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学开设的各学科都是基础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各学科之间不是封闭的,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针对有些学生因不识字而造成的题目看不懂现象,可以与语文老师沟通,让新生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先认识数学上的一些常用的字,如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字,大小、多少、长短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摆、数、连、比、填、算等表示操作要求的字。可以与体育老师沟通,加强队列操练,巩固对左与右的认识;也可以与音乐老师沟通,通过有节奏的拍手、踩脚等动作,不仅可与“听着数”这节课相结合,还能在培养节奏感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左与右,等等,以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永明小学 2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