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模式的改革已是必然,但双语教学的弊端一直存在。本文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重新构建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互动营造良好轻松的双语比例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比例设定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较好地消除了教师和学生英文基础薄弱与全英文教材的诟病,实施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59-03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议话题,推动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跟专业相关的英语常用词汇和发散专业英语思维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从传统到教育信息化,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主宰着社会市场需求方向,使教育同样面临着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在试图摸索新的方式进行创新,但效果差强人意,双语教学的最初设想一直无法顺利达成。为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我院软件工程教师组进行了大胆的双语新教学模式尝试,从课程教学体系、双语学习环境和课堂组织形式实施改革,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英语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通用的语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都须开设至少四个学期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让学生基本掌握日常交流和初级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对于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对大数据处理人才和IT代码人士来说,“中文模式”和“英文模式”切换非常频繁,因为软件工程专业文档和代码软件的语言都是英文。如果IT人才能把英语的思维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那么阅读最前沿的英文文献和编程代码将不再费力,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面对东盟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英语教学。
我院软件工程专业面向东盟开发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服务广西产业升级,依托我校外语学科的优势,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构建“软件工程专业 +校企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家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外向型专门人才,突出“懂技术、会管理、有创新”的外语型人才培养特色。因此,我院软件工程双语模式改革有充分的必要性,让学生毕业后能以国际先进的软件技术和专业的英语能力解决软件工程问题。
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驱动,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的向互联网方向转型。据大数据统计,2012 年至 2016 年期间,相关互联网公司数量从24.6 万家增长到43.5 万家,IT行业相关从业者从 7129 万人增加到 16772 万人,预计到 2020 年,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缺口将高达 750 万人。“软件产业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才”,据调查可知目前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尤其是关于软件开发行业,近五年内被各大企业推上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热潮尖端。
软件工程专业是高等理科院校的重点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的驱动力下,软件工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原本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人才需求,特别是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掌握程度较低,教师双语能力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输出无法达到企业招聘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问题,对我院两年双语模式改革创新和数据收集进行合理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设定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技术科学、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训练,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实践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为毕业后成为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师、前端工程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鉴于近十年内多所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行百分之百英语教学无法推行成功的先例,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相关教师组多次商讨提议,为更好的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2016年起对在校生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做新的调整,除了开设两年软件工程专业英语外,还对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比例教学。
所谓双语比例教学,并非要求百分之百纯英语教学,而要求教师按课程学时的比例进行英语教学,摈弃原版教材带给学生的压力,以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接受英语教学,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效果逐年添加英语授课比例。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具体比例和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每门课程的英语部分教学内容在开课之前要制订好大纲和计划,并设定本课程的双语知识部分主要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组每学期期末提交英文教学相关材料和学生效果反馈,并进行讨论分析,以制订下一学年的教学比例。
(二)双语教学学习环境
历年的数据经验和总结表明,双语教学的初衷无法实现不仅仅归结于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或学生学习困难等原因,主要是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无法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生的英语兴趣得不到可持续的拓展。
我院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服务广西产业升级,依托我校外语学科的优势,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在我院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更为开放性、包容性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空间。首先,学院每周有3~4天开展英语交际晨练,安排英语指导教师以带班的形式进行日常英语学习。其次,为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模式,软件工程专业计划在大三大四两学年分别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一)、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二)、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三)课程,让学生更好的在专业课中嵌入專业英语模块,共96学时。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中,其中有48学时为英语综合实践课堂,分3个学期开设,每次实践为16学时,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熟练阅读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翻译能力,重点内容在于计算机系统相关英语表达,包含软件、硬件及网络,同时兼顾了软件工程行业发展热点。例如,软件工程专业大二开设英语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践的内容跟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氛围中巩固专业知识,大纲内容如表2所示。 (三)双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在“互聯网+”引发的学校双语教学变革中,学校和教师也应理性面对,坚持育人之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大数据思维的同时正确面对概率预测,并把握好碎片化学习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例如,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对培养工程化的软件开发管理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学生的软件开发工程化教育管理主要由软件工程课承担,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项目的规模、复杂度等大大增加,同时对软件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有更严格的控制。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项目组对软件项目管理双语比例教学课程进行大胆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开拓思维课中,以班级为主体发散思维导向,用一个关键词“Software Engineering”去引发学生的发散联想,把关于此项目思维的一切关键点和可能性用思维导图画在黑板上,再对各个节点做出描述并关联起来,每个节点和连线上的描述用英文书写出来,全班一起行动完成一幅纯英文思维的导图。当节点关键词与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后,黑板上会画出一幅非常有趣的关系图,此课堂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引导工程管理,还让他们掌握了项目管理相关的英文词汇。
在后期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当中,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课堂活动,例如叠纸牌的团队活动、按顺序报数的竞争机制、扑克牌估算项目工作量、Risk Register的讨论,等等。每次课程拓展活动需先制订规则,由英文能力较好的小组长分管团队成员,设立奖惩制度,并在实践课结束后指派成员用英文做Presentation总结。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每一次的课程实践活动当成是一个Project来管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用简单的专业英语交流沟通,要求每个学生把握好项目环境中实践管理的机会。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深度参与解决实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很好地测试和加深对Project Management理论的理解,也很好的完成了双语课程的比例教学计划,甚至超过了原本设置的英文比例,部分双语教学课件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双语教学效果反馈
为切实探究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每学期期末将会对双语教学的学生班级反馈和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综合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以此为据制订下一学期的教学方案。
在软件工程比例教学的课程反馈数据中,82%的学生认为双语互动的教学模式轻松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有利于学习氛围的构建,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70%的学生已经完全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中英”切换频繁的教学过程,另30%的学生还在过渡阶段当中。这两年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数据显示,软件工程相关教师(含外聘教师)共28人,其中教学质量等级为A的占27人,B级仅为1人,优秀好评率为96.4%。由此可见,比例双语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相应的收获。
三、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双语模式改革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需求方向。两年多的双语比例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我院软件工程专业2013级、2014级学生在后续的开发课程中表现略胜从前,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方面职业的高达93.2%。此成绩激励我院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继续总结经验和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创新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争取更大的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军旗,王伟,向阳,等.基于结构化的计算机双语与卓越课程设计——同济大学中芬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13(11):1-5.
[2] 向南,朱凌云,王勇.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中韩计算机程序基础教学对比——以 K A I S T 为例 [J].高教学刊,2016(8):12-13.
[3] 杨建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5(2):52-54.
[4] 李文新,梅宏,陈徐宗.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13.
[5] 程凡,王庆生.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4):8976-8977.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59-03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议话题,推动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跟专业相关的英语常用词汇和发散专业英语思维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从传统到教育信息化,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主宰着社会市场需求方向,使教育同样面临着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在试图摸索新的方式进行创新,但效果差强人意,双语教学的最初设想一直无法顺利达成。为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我院软件工程教师组进行了大胆的双语新教学模式尝试,从课程教学体系、双语学习环境和课堂组织形式实施改革,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英语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通用的语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都须开设至少四个学期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让学生基本掌握日常交流和初级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对于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对大数据处理人才和IT代码人士来说,“中文模式”和“英文模式”切换非常频繁,因为软件工程专业文档和代码软件的语言都是英文。如果IT人才能把英语的思维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那么阅读最前沿的英文文献和编程代码将不再费力,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面对东盟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英语教学。
我院软件工程专业面向东盟开发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服务广西产业升级,依托我校外语学科的优势,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构建“软件工程专业 +校企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家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外向型专门人才,突出“懂技术、会管理、有创新”的外语型人才培养特色。因此,我院软件工程双语模式改革有充分的必要性,让学生毕业后能以国际先进的软件技术和专业的英语能力解决软件工程问题。
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驱动,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的向互联网方向转型。据大数据统计,2012 年至 2016 年期间,相关互联网公司数量从24.6 万家增长到43.5 万家,IT行业相关从业者从 7129 万人增加到 16772 万人,预计到 2020 年,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缺口将高达 750 万人。“软件产业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才”,据调查可知目前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尤其是关于软件开发行业,近五年内被各大企业推上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热潮尖端。
软件工程专业是高等理科院校的重点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的驱动力下,软件工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原本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人才需求,特别是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掌握程度较低,教师双语能力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输出无法达到企业招聘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问题,对我院两年双语模式改革创新和数据收集进行合理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设定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技术科学、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训练,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实践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为毕业后成为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师、前端工程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鉴于近十年内多所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行百分之百英语教学无法推行成功的先例,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相关教师组多次商讨提议,为更好的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2016年起对在校生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做新的调整,除了开设两年软件工程专业英语外,还对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比例教学。
所谓双语比例教学,并非要求百分之百纯英语教学,而要求教师按课程学时的比例进行英语教学,摈弃原版教材带给学生的压力,以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接受英语教学,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效果逐年添加英语授课比例。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具体比例和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每门课程的英语部分教学内容在开课之前要制订好大纲和计划,并设定本课程的双语知识部分主要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组每学期期末提交英文教学相关材料和学生效果反馈,并进行讨论分析,以制订下一学年的教学比例。
(二)双语教学学习环境
历年的数据经验和总结表明,双语教学的初衷无法实现不仅仅归结于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或学生学习困难等原因,主要是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无法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生的英语兴趣得不到可持续的拓展。
我院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服务广西产业升级,依托我校外语学科的优势,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在我院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更为开放性、包容性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空间。首先,学院每周有3~4天开展英语交际晨练,安排英语指导教师以带班的形式进行日常英语学习。其次,为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模式,软件工程专业计划在大三大四两学年分别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一)、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二)、软件工程专业英语(三)课程,让学生更好的在专业课中嵌入專业英语模块,共96学时。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中,其中有48学时为英语综合实践课堂,分3个学期开设,每次实践为16学时,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熟练阅读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专业资料的翻译能力,重点内容在于计算机系统相关英语表达,包含软件、硬件及网络,同时兼顾了软件工程行业发展热点。例如,软件工程专业大二开设英语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践的内容跟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氛围中巩固专业知识,大纲内容如表2所示。 (三)双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在“互聯网+”引发的学校双语教学变革中,学校和教师也应理性面对,坚持育人之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大数据思维的同时正确面对概率预测,并把握好碎片化学习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例如,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对培养工程化的软件开发管理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学生的软件开发工程化教育管理主要由软件工程课承担,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项目的规模、复杂度等大大增加,同时对软件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有更严格的控制。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项目组对软件项目管理双语比例教学课程进行大胆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开拓思维课中,以班级为主体发散思维导向,用一个关键词“Software Engineering”去引发学生的发散联想,把关于此项目思维的一切关键点和可能性用思维导图画在黑板上,再对各个节点做出描述并关联起来,每个节点和连线上的描述用英文书写出来,全班一起行动完成一幅纯英文思维的导图。当节点关键词与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后,黑板上会画出一幅非常有趣的关系图,此课堂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引导工程管理,还让他们掌握了项目管理相关的英文词汇。
在后期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当中,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课堂活动,例如叠纸牌的团队活动、按顺序报数的竞争机制、扑克牌估算项目工作量、Risk Register的讨论,等等。每次课程拓展活动需先制订规则,由英文能力较好的小组长分管团队成员,设立奖惩制度,并在实践课结束后指派成员用英文做Presentation总结。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每一次的课程实践活动当成是一个Project来管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用简单的专业英语交流沟通,要求每个学生把握好项目环境中实践管理的机会。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深度参与解决实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很好地测试和加深对Project Management理论的理解,也很好的完成了双语课程的比例教学计划,甚至超过了原本设置的英文比例,部分双语教学课件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双语教学效果反馈
为切实探究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每学期期末将会对双语教学的学生班级反馈和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综合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以此为据制订下一学期的教学方案。
在软件工程比例教学的课程反馈数据中,82%的学生认为双语互动的教学模式轻松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更有利于学习氛围的构建,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70%的学生已经完全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中英”切换频繁的教学过程,另30%的学生还在过渡阶段当中。这两年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数据显示,软件工程相关教师(含外聘教师)共28人,其中教学质量等级为A的占27人,B级仅为1人,优秀好评率为96.4%。由此可见,比例双语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相应的收获。
三、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双语模式改革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需求方向。两年多的双语比例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我院软件工程专业2013级、2014级学生在后续的开发课程中表现略胜从前,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方面职业的高达93.2%。此成绩激励我院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继续总结经验和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创新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争取更大的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军旗,王伟,向阳,等.基于结构化的计算机双语与卓越课程设计——同济大学中芬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13(11):1-5.
[2] 向南,朱凌云,王勇.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中韩计算机程序基础教学对比——以 K A I S T 为例 [J].高教学刊,2016(8):12-13.
[3] 杨建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5(2):52-54.
[4] 李文新,梅宏,陈徐宗.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13.
[5] 程凡,王庆生.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4):8976-897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