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属于“新音乐”中民歌主题化的混生音乐类型.“嘎达梅林”的生活原型和民歌体现了原生族群的族性.采用西方作曲技术和管弦乐队改编的交响诗,体现了新族体即新文化、新音乐为心性载体的中华民族(国族)的新族性.民歌主题化的混生音乐体现了局内观、局内感和局内情的变化.
【机 构】
: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 10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属于“新音乐”中民歌主题化的混生音乐类型.“嘎达梅林”的生活原型和民歌体现了原生族群的族性.采用西方作曲技术和管弦乐队改编的交响诗,体现了新族体即新文化、新音乐为心性载体的中华民族(国族)的新族性.民歌主题化的混生音乐体现了局内观、局内感和局内情的变化.
其他文献
人们普遍认为神经活动会受到声学语音刺激的影响,因此通常可以通过测量神经活动来研究人是怎样处理语音的.目前已有明确证据表明神经系统会追踪连续语流中以低频率反复出现的线索,但这种低频节奏究竟是如何构成的?Maya Inbar,Eitan Grossman & Ayelet N.Landau在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2020年9月28日,SCI Rep 10,15846)发表Sequences of Intonation Units form a~1 Hz rhythm(《语调单元序
杨少莆是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他的舞蹈美学思想往往体现为基于“芭蕾叙事”的“舞剧艺术观”.杨少莆“写舞”是从《黛玉之死》开始的,彼时他高度认同该剧“写意的风格贯穿舞剧的结构和舞蹈设计”.尔后,在通过参与《雁南飞》的构思及该剧演出的反思,杨少莆对舞剧艺术“本体性”的言说方式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既要“使得人物形象在情节活动中丰满起来”,又要“追求舞蹈化、情绪化、虚拟化、写意化”的“情节处理”.此后,北京舞蹈学院复排《鱼美人》,杨少莆指出舞剧创作要遵循中国人的生活逻辑和心理逻辑.而在杨少莆看来,《祝福》便是一部
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从江南审美文化中萌生与形成,呈现出独特的美感经验与批评旨趣.从主体的角度来看,《溪山琴况》延续江南审美强化自然生机对蒙养人格精神的重要性,也突出强调以自然之音安顿心灵,创构鸢飞鱼跃的乐境.从技艺角度来看,明代江南审美普遍注重“格物”与“格己”,精致和严谨的审美意识,推动《溪山琴况》专注雕琢与研习技艺,并明确审美感知贯穿于研习和演奏的整个路径.最后,从批评角度来看,江南审美文化与《溪山琴况》都以古为雅延续文脉,以期打破奢靡、虚弱的社会风气,创造独属明人的审美意境.可以说,《溪山琴况》将江
黎族音乐是我国海南岛一带原住民生活风俗的重要结晶之一.作为祖国大陆、台湾岛地区,以及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爪哇、马都拉、婆罗洲等群岛和中南半岛所环绕的一个陆缘海缘区域,其源远流长的民间传统与南海文化特有的自然环境、“泛区域”多样化文化传承方式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以这一学术视野探索和阐释其音乐文化特质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将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并使之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对象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外在结构上的无限大和内在思想上的超越性两个方面.对于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外在体量探究,即聚焦在宏大的交响体裁与庞大的乐队编制.而对于马勒《第九交响曲》内在构成的探讨,重在关注作曲家的创作主题和生命感悟,主要体现在零散发展的撕裂感、死亡意蕴的恐怖感、缓慢流动的超越感和生命叙事的崇高感四个方面.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西融合”观念下的产物,在近百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当今我国声乐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嘉锵是当代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古诗词歌曲演唱艺术,集中体现了这一独具中国声乐表演艺术形式的特色.
曲,是一种与“诗”“词”齐名的文学作品.它开始于宋,兴盛于元,发展于明清,流传至今.在研究明代山东籍作家散曲作品用韵时,我们发现作品中的韵脚字和《中原音韵》有些出入,出现失收和漏收等现象.在明散曲的作品中以被选取的十个韵脚字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试找出他们未收入《中原音韵》的原因.
本文以主动宾结构的典型主谓关系陈述句为参照,考察宾语移位成的话题句的音高特征.通过研究语音实验得到的句调域、词调域和字调域分布及起伏度的数据,发现句首话题带有的对比焦点,以句首词调域整体抬高和句中词调域上线的陡然压低来凸显.句末的动补结构也带有重音特征,主要表现为句末词调域最宽,其中结果补语所在的字调域的上线提升,字调域跨度是全句的最大值,这是句宋自然焦点的音高表现.
在当代古琴商业化危机和文化生态环境改变下,“琴乐存亡论”成为热点问题.当我们追溯去今最近、且较具代表性的时期——清代,发现传统儒家文化语境中琴乐主体的生存状态、传播方式等因素在这里已悄然变异,“入幕琴师”“悬牌教琴”“贩卖琴器”等三种琴家职业方式表明——清代古琴商业化初呈常态.整体来看,清代大部分游艺琴家仍捍卫着“乐之正统”的文化身份与地位、弘扬“乐以像德,琴以修身”的正统思想,向世人展示出“崇德乐群”的文化气质和时代精神.在当下古琴传承与保护困境中,清代游艺核心价值观“崇德乐群”应是琴乐艺术的传统转型与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是金代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在中国语言学史、韵书史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然而该书原刻本及底本早佚,给研究带来很大局限.近来,笔者通过《新修玉篇》发现了它的原始底本《广集韵》的大量内容.本文从辑佚材料出发,对《改并五音集韵》的价值、成书及版本问题做了重新考察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