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论语》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加以研究,已经颇为充分,但大多停留在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德育思想等方面,很少就孔子的批评教育艺术与实践加以探讨和总结。本文从《论语》入手,探讨孔子的批评教育智慧;在此基础上,置身当代的教育境遇,从师生关系变化的角度反思孔子批评教育的某些时代不适应性,并揭示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 批评教育 教育时代性 当代启示
批评教育,其独特性在于它是旨在通过批评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最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育的能力。此种教育方式,一般不常用,但对犯有原则性错误或坚持错误思想的学生,有时又非使用不足以使之警醒、悔改。但比起表扬来,批评教育的难度要大得多。“批评时如果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批评的方式欠妥或分寸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事与愿违,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1](P97)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常常批评学生,但其批评很讲究艺术性,颇有智慧,对今天的批评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批评教育的智慧
(一)批评教育理念的科学性
批评教育,其依据的理念必须具有科学性。否则,批评教育就会在根本上走偏,乃至背道而驰。纵观《论语》,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教無类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备受教育界推崇,并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历史和实践证明,孔子的这些教育理念是科学的。
孔子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坚持了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使学生接受榜样的精神感染、熏陶和鼓励。譬如子贡在议论别人时,孔子坚称自己就不会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以自身行为模范敦促子路改正错误。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例如在《论语·先进》篇中冉有、子路两人同时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对两位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孔子是根据两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冉求畏缩不前,所以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孔子在批评教育中也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孔子强调平民教育,不论什么人,贵族或平民,聪明或愚笨,都应接受教育。但另一方面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批评。所以,无论是对好勇寡谋的子路,聪明优秀的子贡,还是那个总气人的宰我,凡是学生犯错误了,孔子都进行批评教育。
(二)批评方式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批评教育最忌不分对象,方式单调僵化,不考虑对象的性格、所犯错误的类型、轻重。但孔子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全因人而异。对聪慧的子贡,孔子往往点到为止,无需多言。“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聪颖的子贡一下子明白孔子并非表扬自己像瑚琏那样贵重,而在于勉励自己追求“君子不器”的境界。但对性格直爽、好勇寡谋的子路,孔子就不客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这个批评是很重的,等于说子路遇事冲动,处事急躁,鲁莽行事,有勇无谋。
孔子即便批评同一个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就如被批评次数最多的子路,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召集弟子言志时,对子路轻率不假思索的回答,便只用一个表情“哂”回应;在《论语·公冶长》中子路正沉浸在被孔子表扬的喜悦时(“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孔子话锋一转,直接指出:“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治长》)事情不同,批评的方式也不同。
孔子批评学生也很注重时机。有时是趁机加以批评,《论语·宪问》中,一次子贡正在议论别人,被孔子听到了,孔子趁机单刀直入地说道:“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实际是趁机批评子贡不知自我反思。但孔子有时则是主动找机会批评,《论语·公冶长》中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等于是孔子主动想教育下子贡,他并非真的想在颜回与子贡之间分个高低,实乃针对子贡的骄傲自满,通过与颜回比较,借机让子贡警醒自己的差距。
以上不难看出,孔子批评学生往往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事情的差异与时机的选择,而采取不同的批评策略和批评话语,以期富有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绝不是不分对象,固守某种批评方式,而不知因人因事因时变通。
(三)批评方法灵活多样
与批评教育不顾及对象、方式单一僵化不同,孔子在注重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同时,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注重批评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
1.直接式
即教师对学生犯的错误不留余地地直接指出,让学生明确错误,从而达到直接警醒学生的一种批评教育方法。例如看见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气得骂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这固然与孔子对时间的珍惜有关(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与对宰我的了解有关,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志大行疏,诚如钱穆所言:“孔子之责之已甚,甚为可疑。或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2](P109)
2.对比式
即在批评教育时将两种相关、相反的事情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受教育者进行对比式的教育,从而让受教育者更加清晰明了自己的问题。例如,在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在这里孔子把子贡和颜回放在一起,让子贡自己认识到与颜回的差距所在,但是在子贡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后,孔子转言说自己也赶不上颜回啊!这样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自信心,无形之中就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孔子 批评教育 教育时代性 当代启示
批评教育,其独特性在于它是旨在通过批评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最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育的能力。此种教育方式,一般不常用,但对犯有原则性错误或坚持错误思想的学生,有时又非使用不足以使之警醒、悔改。但比起表扬来,批评教育的难度要大得多。“批评时如果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批评的方式欠妥或分寸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事与愿违,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1](P97)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常常批评学生,但其批评很讲究艺术性,颇有智慧,对今天的批评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批评教育的智慧
(一)批评教育理念的科学性
批评教育,其依据的理念必须具有科学性。否则,批评教育就会在根本上走偏,乃至背道而驰。纵观《论语》,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教無类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备受教育界推崇,并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历史和实践证明,孔子的这些教育理念是科学的。
孔子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坚持了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使学生接受榜样的精神感染、熏陶和鼓励。譬如子贡在议论别人时,孔子坚称自己就不会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以自身行为模范敦促子路改正错误。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例如在《论语·先进》篇中冉有、子路两人同时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对两位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孔子是根据两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冉求畏缩不前,所以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孔子在批评教育中也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孔子强调平民教育,不论什么人,贵族或平民,聪明或愚笨,都应接受教育。但另一方面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批评。所以,无论是对好勇寡谋的子路,聪明优秀的子贡,还是那个总气人的宰我,凡是学生犯错误了,孔子都进行批评教育。
(二)批评方式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批评教育最忌不分对象,方式单调僵化,不考虑对象的性格、所犯错误的类型、轻重。但孔子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全因人而异。对聪慧的子贡,孔子往往点到为止,无需多言。“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聪颖的子贡一下子明白孔子并非表扬自己像瑚琏那样贵重,而在于勉励自己追求“君子不器”的境界。但对性格直爽、好勇寡谋的子路,孔子就不客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这个批评是很重的,等于说子路遇事冲动,处事急躁,鲁莽行事,有勇无谋。
孔子即便批评同一个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就如被批评次数最多的子路,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召集弟子言志时,对子路轻率不假思索的回答,便只用一个表情“哂”回应;在《论语·公冶长》中子路正沉浸在被孔子表扬的喜悦时(“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孔子话锋一转,直接指出:“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治长》)事情不同,批评的方式也不同。
孔子批评学生也很注重时机。有时是趁机加以批评,《论语·宪问》中,一次子贡正在议论别人,被孔子听到了,孔子趁机单刀直入地说道:“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实际是趁机批评子贡不知自我反思。但孔子有时则是主动找机会批评,《论语·公冶长》中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等于是孔子主动想教育下子贡,他并非真的想在颜回与子贡之间分个高低,实乃针对子贡的骄傲自满,通过与颜回比较,借机让子贡警醒自己的差距。
以上不难看出,孔子批评学生往往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事情的差异与时机的选择,而采取不同的批评策略和批评话语,以期富有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绝不是不分对象,固守某种批评方式,而不知因人因事因时变通。
(三)批评方法灵活多样
与批评教育不顾及对象、方式单一僵化不同,孔子在注重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同时,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注重批评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
1.直接式
即教师对学生犯的错误不留余地地直接指出,让学生明确错误,从而达到直接警醒学生的一种批评教育方法。例如看见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气得骂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这固然与孔子对时间的珍惜有关(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与对宰我的了解有关,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志大行疏,诚如钱穆所言:“孔子之责之已甚,甚为可疑。或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2](P109)
2.对比式
即在批评教育时将两种相关、相反的事情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受教育者进行对比式的教育,从而让受教育者更加清晰明了自己的问题。例如,在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在这里孔子把子贡和颜回放在一起,让子贡自己认识到与颜回的差距所在,但是在子贡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后,孔子转言说自己也赶不上颜回啊!这样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自信心,无形之中就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