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应用题教育中存在着题目内容与客观生活缺乏联系的问题,特别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以及应用题的解题模式相对固定的基本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应用题的情境设置,改善应用题设置的语言模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着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数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000-01
引言
小学应用题教育作为中年级数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逐渐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学好应用题,对于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教好应用题,让学生掌握好应用题的解答及运用方法,历来是困扰中年级数学教师的难题。针对当前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育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本文旨在明确问题根源和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以期为做好应用题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题目内容与客观生活缺乏联系
当前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育在题目设置方面存在内容与客观生活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小学生因为逻辑思维不强,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过于繁杂和抽象的题目设置,显然缺乏理解力。而从教师的角度看,题目内容简单易理解,导致在讲课时忽视了引导学生分析题干、理解题目的步骤,这就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应用题教学效果。同时与生活内容脱离的题干也忽视了应用题教学的实际意义,即教育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
要开展好应用题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应用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和攻坚克难的人格品质。特别在应用题教育中,本就繁难的题目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既传授学生解题需要的相关知识,更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题目、解答题目、攻克难题的智慧与勇气。但在当前的应用题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过于单一,往往沿袭了传统的“讲例题-做题目-讲答案”的教学方式,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设置目,缺乏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手段解题的专业精神,导致了应用题教学效率低下,实现不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三)应用题的解题模式相对固定
应用题教育的精髓在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好应用题,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自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与热情,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热爱数学,热爱应用题,从而形成“乐学”、“爱学”、“愿意”的良性互动与循环。但当前的应用题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解题模式相对固定和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习惯了依赖已有方法去解答题目,一旦遇到题目难度提升,则容易放弃自我思考,不愿意动脑筋去找到解决办法,而是采取或者放弃解答题目、搁置问题,或者依赖老师讲解、同学答疑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快乐体验,在整体上影响了小学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效果。
二、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应用题的情境设置
应用题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数学思维,检查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要提高中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脱离日常生活的应用题题目设置模式,在题目设置中更多地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与场景,并通过对事件与场景的分析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在转变场景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应用题场景的设置视角必须从学生出发, 应当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接触的、引起兴趣的、乐于观察的,或者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各类型场景,教师应特别注意避免从成人的视角去设置应用题的各类情境,避免引发学生理解困难。
(二)改善应用题设置的语言模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对直观、生动、表象的语言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而对于抽象、枯燥、乏味的语言的接受能力不佳。因此教师在应用题题干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用详实、生动、乐趣横生的语言替代简单、枯燥、缺乏乐趣的语言,让孩子们能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学习应用题、解决应用题。在改善应用题设置的语言模式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理解题目、分析题目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沉下心来带领学生分析题干、明确题意,特别针对那些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更要认真辅导,帮助他们理清题目的内在含义,提升他们的读题能力。
(三)着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的解答,从根本上来说既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其逻辑思考能力的训练。因此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应用题教学能力,必须在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作为根本出發点立足点。具体来说,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从讲授基本数学知识出发,让学生明晰各个概念、原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场合及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题目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语言逻辑关系与数学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会独立读题、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题干、分析题干的能力。第三教师要针对疑难题目和落后同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在疑难题目方面,帮助同学明确题目内涵,找到题目设置的数学意义,并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解答;在落后同学方面,教师要用耐心、爱心和细心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应用题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提高应用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金荣.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3(27).
[2]陆雅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数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000-01
引言
小学应用题教育作为中年级数学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逐渐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学好应用题,对于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教好应用题,让学生掌握好应用题的解答及运用方法,历来是困扰中年级数学教师的难题。针对当前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育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本文旨在明确问题根源和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以期为做好应用题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题目内容与客观生活缺乏联系
当前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育在题目设置方面存在内容与客观生活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小学生因为逻辑思维不强,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过于繁杂和抽象的题目设置,显然缺乏理解力。而从教师的角度看,题目内容简单易理解,导致在讲课时忽视了引导学生分析题干、理解题目的步骤,这就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应用题教学效果。同时与生活内容脱离的题干也忽视了应用题教学的实际意义,即教育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
要开展好应用题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应用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和攻坚克难的人格品质。特别在应用题教育中,本就繁难的题目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既传授学生解题需要的相关知识,更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题目、解答题目、攻克难题的智慧与勇气。但在当前的应用题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过于单一,往往沿袭了传统的“讲例题-做题目-讲答案”的教学方式,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设置目,缺乏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手段解题的专业精神,导致了应用题教学效率低下,实现不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三)应用题的解题模式相对固定
应用题教育的精髓在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好应用题,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自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与热情,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热爱数学,热爱应用题,从而形成“乐学”、“爱学”、“愿意”的良性互动与循环。但当前的应用题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解题模式相对固定和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习惯了依赖已有方法去解答题目,一旦遇到题目难度提升,则容易放弃自我思考,不愿意动脑筋去找到解决办法,而是采取或者放弃解答题目、搁置问题,或者依赖老师讲解、同学答疑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快乐体验,在整体上影响了小学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效果。
二、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应用题的情境设置
应用题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数学思维,检查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要提高中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改变脱离日常生活的应用题题目设置模式,在题目设置中更多地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与场景,并通过对事件与场景的分析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在转变场景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应用题场景的设置视角必须从学生出发, 应当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接触的、引起兴趣的、乐于观察的,或者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各类型场景,教师应特别注意避免从成人的视角去设置应用题的各类情境,避免引发学生理解困难。
(二)改善应用题设置的语言模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对直观、生动、表象的语言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而对于抽象、枯燥、乏味的语言的接受能力不佳。因此教师在应用题题干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用详实、生动、乐趣横生的语言替代简单、枯燥、缺乏乐趣的语言,让孩子们能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学习应用题、解决应用题。在改善应用题设置的语言模式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理解题目、分析题目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沉下心来带领学生分析题干、明确题意,特别针对那些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更要认真辅导,帮助他们理清题目的内在含义,提升他们的读题能力。
(三)着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的解答,从根本上来说既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其逻辑思考能力的训练。因此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应用题教学能力,必须在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作为根本出發点立足点。具体来说,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从讲授基本数学知识出发,让学生明晰各个概念、原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场合及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题目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语言逻辑关系与数学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会独立读题、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题干、分析题干的能力。第三教师要针对疑难题目和落后同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在疑难题目方面,帮助同学明确题目内涵,找到题目设置的数学意义,并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解答;在落后同学方面,教师要用耐心、爱心和细心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应用题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提高应用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金荣.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3(27).
[2]陆雅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