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引,但在现今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常成了摆设,或是不到位,从而引发课堂实效较差。因此,为了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必须从“抓教材理解”,“准确定位目标”,“教学任务设定”这几方面入手,以倡导教师能真正制定好教学目标,为整个课堂作方向性指引。
【关键字】教材 定位 任务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彩回答,教学良好反馈,课后优异的作业无不是教师所向往的。即便是这样,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也会出现许问题:教师的任务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却经常完成不了;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操作,而不明白这堂课到底在讲些什么;甚至课堂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作品无法展示,反馈情况不理想,教师预设无法实现。不仅连在坐听课的教师听不明白,甚至连执教者很茫然。深入地分析思考,许多问题并不是出在课堂上,而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将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地定位,以致在设定教学内容时重量、不重质,重表象、轻实际。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设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等。那么我们如何能让信息技术在目标定位上能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个点上,让目标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
深入地理解教材,为设定目标作根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新较快,形式变化多样,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理解,把理解教材作为设定目标的保障。日前,我听过一位教师上《铺地砖》的课。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将内容划分为三块:准确地砖,铺地砖,计算成本。将整个课堂的重点设为“铺地砖”,而学生也积极活跃,通过矩形,三角形来来摆设合适的地砖,但是却只知道一味地在算,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这样摆放时”,学生却无法回答。
课后我反复地思考,原来是教师没有把“铺地砖”的实际意义目标中就没有设定,在课堂中说明,以致他在课堂教学时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将“铺地砖”内容融会贯通,在课堂中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不停地摆放图形。如果能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将“铺地砖”的实际意义与学生讨论,那课堂中也不会出现学生不明深意地“按部就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研透教材”,即对学生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必须深入地挖掘,去开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反复地理解教材,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是为设定教学目标作根基。
准确的目标定位,成为课堂的标尺。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仅是关系到本课知识点,往往还要联系到前后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要求弹性大,内容也呈现较大的灵活性,教师也要适应教材的特点,学会灵活运用,适度把握。如果完全刻板地按照教材去设计一些特殊教材内容的话,呈现的效果也往往缺乏灵活性。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节课目标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达成。学生要在一节课之内同时设计版面,制作文字排版,还要对设置图形,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且不提,往往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到底这节课在学什么。这样学容易太“泛”。那么可以根据学情的需要,硬件的情况,来相应选择侧重的内容。如这位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教学目标时可将目标定位在完成宣传画上,而将“找资料,排版,页面设置”弱化,或有教师完成,或有课后完成,那么整堂课目标更加明确,又让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时间上充裕了许多,让他们有更多地时间,空间,更加“专一”地设计讨论某一项内容,那么课堂也会更加“实”一些。
任务当追随目标。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很好地领悟了任务驱动的内涵: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课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法的过程中却走了歪路:课堂上任务设置时没有紧随目标,有的降低有的拔高目标,
教师课堂的任务设置时往往重复,甚至拔高任务要求。如一位教师在上《介绍端午节》时候将目标设定为:
能用word制作一份节日小报。
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word工具设置文字的格式。
在制作小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对各种节日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教师为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高难度,让学生增加课堂中的挑战性,在练习时将其中一个任务设为如何进行排版。这根本超出了本节课目标中所制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完成有相当大的难度。对于课堂任务来说如果超越目标了那就是“越位”,学生很难完成;如果任务难度过低那就是“滞后”,学生自己就能学会,不必教。因此,设置适度的任务是有效达成目标的关键。
课堂的教学目标好比“枪靶子”,目标好比命中率,而目标的达成一直是我们追求。我们将一直沿着这条路探索着,让教学目标不再成为空虚的摆设,成为明确的“靶子”,让从教者“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蒙晰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2009年3月
2、张 宏《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2008年9月
3、王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三维解析》
【关键字】教材 定位 任务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彩回答,教学良好反馈,课后优异的作业无不是教师所向往的。即便是这样,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也会出现许问题:教师的任务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却经常完成不了;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操作,而不明白这堂课到底在讲些什么;甚至课堂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作品无法展示,反馈情况不理想,教师预设无法实现。不仅连在坐听课的教师听不明白,甚至连执教者很茫然。深入地分析思考,许多问题并不是出在课堂上,而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将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地定位,以致在设定教学内容时重量、不重质,重表象、轻实际。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设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活动等。那么我们如何能让信息技术在目标定位上能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个点上,让目标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呢?
深入地理解教材,为设定目标作根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新较快,形式变化多样,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理解,把理解教材作为设定目标的保障。日前,我听过一位教师上《铺地砖》的课。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将内容划分为三块:准确地砖,铺地砖,计算成本。将整个课堂的重点设为“铺地砖”,而学生也积极活跃,通过矩形,三角形来来摆设合适的地砖,但是却只知道一味地在算,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这样摆放时”,学生却无法回答。
课后我反复地思考,原来是教师没有把“铺地砖”的实际意义目标中就没有设定,在课堂中说明,以致他在课堂教学时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将“铺地砖”内容融会贯通,在课堂中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不停地摆放图形。如果能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将“铺地砖”的实际意义与学生讨论,那课堂中也不会出现学生不明深意地“按部就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研透教材”,即对学生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必须深入地挖掘,去开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反复地理解教材,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是为设定教学目标作根基。
准确的目标定位,成为课堂的标尺。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仅是关系到本课知识点,往往还要联系到前后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要求弹性大,内容也呈现较大的灵活性,教师也要适应教材的特点,学会灵活运用,适度把握。如果完全刻板地按照教材去设计一些特殊教材内容的话,呈现的效果也往往缺乏灵活性。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节课目标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达成。学生要在一节课之内同时设计版面,制作文字排版,还要对设置图形,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且不提,往往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到底这节课在学什么。这样学容易太“泛”。那么可以根据学情的需要,硬件的情况,来相应选择侧重的内容。如这位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教学目标时可将目标定位在完成宣传画上,而将“找资料,排版,页面设置”弱化,或有教师完成,或有课后完成,那么整堂课目标更加明确,又让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时间上充裕了许多,让他们有更多地时间,空间,更加“专一”地设计讨论某一项内容,那么课堂也会更加“实”一些。
任务当追随目标。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很好地领悟了任务驱动的内涵: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课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法的过程中却走了歪路:课堂上任务设置时没有紧随目标,有的降低有的拔高目标,
教师课堂的任务设置时往往重复,甚至拔高任务要求。如一位教师在上《介绍端午节》时候将目标设定为:
能用word制作一份节日小报。
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word工具设置文字的格式。
在制作小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对各种节日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教师为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高难度,让学生增加课堂中的挑战性,在练习时将其中一个任务设为如何进行排版。这根本超出了本节课目标中所制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完成有相当大的难度。对于课堂任务来说如果超越目标了那就是“越位”,学生很难完成;如果任务难度过低那就是“滞后”,学生自己就能学会,不必教。因此,设置适度的任务是有效达成目标的关键。
课堂的教学目标好比“枪靶子”,目标好比命中率,而目标的达成一直是我们追求。我们将一直沿着这条路探索着,让教学目标不再成为空虚的摆设,成为明确的“靶子”,让从教者“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蒙晰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2009年3月
2、张 宏《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2008年9月
3、王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三维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