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乐音》教学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哈佛大学加里·金教授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美国教育部在2012 年10 月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也启动了教育大数据相关研究计划。
  笔者相信,教学工具的变革已经引起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为例,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的整合,结合该课概念多、难度小、重体验的特点,设计了一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音视频体验相结合,环环相扣、层层递减、师生互动的《乐音》教学。
  二、教学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了乐音及其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是本章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要能够落实乐音的描述,还应在动手实验,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落实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知道声音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声音的特性,从而自觉联系生活,激发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介绍了乐音及其三要素。物理名词较多,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口舌,要把握本节的教学目标。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本节课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声音的性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和虚拟声卡示波器等直观手法,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乐音的三要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是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要素。
  二是知道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频率的单位是Hz。
  三是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四是了解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波为次声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凋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通过各种视频、音频和演示实验,初步领略声音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二是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音调与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和“实验:探究尺子声音响度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的魅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的学习
  难点:理解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五)教学仪器
  鼓与鼓槌,不同频率的音叉两只,相同玻璃杯两个,虚拟声卡示波器,20cm长钢尺若干,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实践及改进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笔者先带学生复习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途径,然后让学生听声音,先播放名曲《茉莉花》,观看学生的表情,在学生最陶醉时切换到一段嘈杂的在繁杂的十字路口录制的声音,通过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出: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就叫乐音。嘈杂刺耳、令人烦燥的声音叫做噪音。继而引出本节内容——乐音。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播放《不差钱》视频片段一和片段二,让学生听片段中是如何形容声音的。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回答:“嗓门真高啊!”“再涨一个”“唱跑偏了”,从而引出音调的概念。
  接着为了帮助学生从感官上理解音调高低,先进行两个演示实验:一是敲击音叉,听音调高低。二是敲击水杯(盛有不同量),听音调高低。然后播放视频:暖瓶灌水,听音调变化。接着播放两段音乐片段《歌剧2》和《青花瓷》,听整体音调高低。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音调,音调的变化,以及音乐的音调,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音调。
  充分体验完音调,再播放Flash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琴弦变化,提出猜想:声音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学生实验:探究声音音调与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实验,化被动为主动。
  2.响度
  教师演示实验:轻敲和重敲鼓面,听声音,观察纸屑的变化。学生听声观察,发现重敲的声音更大,鼓膜振动的幅度更大。教师给出响度定义,并让学生观察鼓膜,提出猜想: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学生实验:探究尺子声音响度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注意用手掌把尺子按压在桌子的边缘。要求看: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听:响度的变化。教师让学生总结现象和结论,引出振幅概念,并用振幅重新表述刚才的结论。轻敲音叉,音叉振幅小,这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小;重敲音叉,音叉振幅大,这时音叉发出的声音也大。
  3.音色
  播放视频片段4,听描述声音的词语:“刀郎的声音比较浑厚”,让学生体会乐音的第三个要素音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乐音的第三个因素:音色。播放两段音频,一个是马蹄声,第二个是猫叫,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得出,我们能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教学反思
  经历两次教学后,在与专家和一些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本课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上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结合传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第三,巧设趣味题目,突破难点。
  第四,设计学案,降低探究实验难度,提高效率。
  五、结束语
  《乐音》教学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在教学上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我一定“用一生去备一节课”,而不是“备一节课用一生”,在以后的教学路上,不断改进,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真诚感谢校领导提供的平台和机会,真诚感谢代桂华、侯相卿、吕建英、史津宇、尉小芳等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北京市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监测监控工作,从 2008 年起,每年都对北京市的学生进行抽样监测,为各区县改进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数据基础。那么怀柔区小学生这三年来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什么改变呢
期刊
一、激发的概念和意义  激发兴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刺激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激励人去用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因此,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教材的激发  (一)教材的有效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
期刊
一、体育文化的认识与解析  (一)体育文化起源的历史背景  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处在不知不觉之中。  早期的体育,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创造的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学会了跑、跳、投、攀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激活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在十几年的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因学习兴趣和自身音乐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渐渐地疏远了音乐,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慢慢地这些学生就成了所谓的音乐“后进生”。  一、音乐学科中的后进生  学生因为自身的先天因素或者是音乐基础薄弱等种
期刊
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材,打破年龄、班级界限,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满足幼儿多方面需要的活动。怎样在区域体育游戏活动中实现“混龄”活动呢?我园开展全园式的区域体育游戏活动中不断探索、研究,尝试展开“混龄”户外区域体育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写的《体育之研究》中就讲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他说:“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但是,在当前升学竞争和体育竞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怎样摆正体育在学校工作的位置,怎样理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若干关系,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认真研究的。下面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重在一个“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突出了幼儿绘画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成人强制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自由,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尤为重要,当幼儿遇到困惑、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偱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  一、树立正确的绘画观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自主性
期刊
随着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
期刊
泥塑活动本身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活动,是立体的艺术,初中阶段孩子立体思维空间能力发展迅速,渴望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体验,泥塑教学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初中生由于塑造能力不强,只能做泥板、泥条,捏些小碗、小筐等简单器皿,对塑形感到为难,导致不敢做;而彩泥颜色鲜艳,学生认为这是低幼儿玩具材料,不愿做;教师希望学生每节课都出“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的作品大同小异
期刊
民间体育游戏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运用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器械进行的游戏活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民间体育游戏它还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  一、常见的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