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探究式学习正是这一经典的体现。所谓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前辈化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体味他们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会自主学习。
中学生学习时所实行的探究性学习,更多地是为了通过主动地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且逐步地有效地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简单地说,其主要目的虽然仍然是认识世界,但是实行探究性学习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效,而且学习过程会充满着快乐。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法,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仅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为例,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欲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范围,引领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预期目标,它的内容和实施水平应当是不同的。中小学生学习时所实行的探究性学习这个阶段,过高地要求学生,无异于揠苗助长,他们的兴趣和信心都将会受到损害。所以,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仍然应当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课前的一周,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探究问题:你知道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从原料装置操作收集等方面考虑是否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让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查阅和收集有关的知识,以备能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出探究实验来验证它。
二 营造问题情景,引领进入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即借助实验、图片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这节课课堂上,按照学生完成的课前任务,分析了他们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后,取出准备好的大理石和稀盐酸放在一起,学生观察现象思考气泡是什么?怎样验证?固体和液体又是什么?学生在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探究.
三、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
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三项任务: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查到什么,即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任务;积极思考、分析原因的任务;阅读教材、查寻资料的任务。这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能力。
如《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教学中,在药品的选择上由刚才给出的实验让学生查阅教材并要实验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时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不用纯净的碳酸钙呢?液体还可以用稀硫酸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同学们设计几组对比实验,老师可以补充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索,观察反应速率,验证生成气体,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最好,因为他们反应持续,进行速率适中易于收集.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找到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还知道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选择制取气体的药品的方法.在探究对比中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和激动,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归纳整理小结 体悟探究成果
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整理,或者撰写小论文。该过程既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再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由于每个课题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种在和谐民主氛围中的交流,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索探究的心路历程,又使同学们获取真知,让心智得到了锻炼,体验一种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劳动过程,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三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亲自动手,亲自经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教师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教师角色的变化不但解放了传统的教学,在参与过程中亦不断获得快乐,对学生的变化会不断获得成功感。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之前对学生讲的始终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你探究,我快乐!”
(作者单位:075400河北省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
中学生学习时所实行的探究性学习,更多地是为了通过主动地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且逐步地有效地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简单地说,其主要目的虽然仍然是认识世界,但是实行探究性学习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效,而且学习过程会充满着快乐。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法,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仅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为例,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欲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范围,引领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预期目标,它的内容和实施水平应当是不同的。中小学生学习时所实行的探究性学习这个阶段,过高地要求学生,无异于揠苗助长,他们的兴趣和信心都将会受到损害。所以,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仍然应当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课前的一周,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探究问题:你知道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从原料装置操作收集等方面考虑是否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让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查阅和收集有关的知识,以备能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出探究实验来验证它。
二 营造问题情景,引领进入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即借助实验、图片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这节课课堂上,按照学生完成的课前任务,分析了他们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后,取出准备好的大理石和稀盐酸放在一起,学生观察现象思考气泡是什么?怎样验证?固体和液体又是什么?学生在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探究.
三、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
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三项任务: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查到什么,即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任务;积极思考、分析原因的任务;阅读教材、查寻资料的任务。这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能力。
如《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教学中,在药品的选择上由刚才给出的实验让学生查阅教材并要实验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时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不用纯净的碳酸钙呢?液体还可以用稀硫酸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同学们设计几组对比实验,老师可以补充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索,观察反应速率,验证生成气体,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最好,因为他们反应持续,进行速率适中易于收集.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找到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还知道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选择制取气体的药品的方法.在探究对比中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和激动,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归纳整理小结 体悟探究成果
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整理,或者撰写小论文。该过程既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再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由于每个课题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种在和谐民主氛围中的交流,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索探究的心路历程,又使同学们获取真知,让心智得到了锻炼,体验一种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劳动过程,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三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亲自动手,亲自经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教师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教师角色的变化不但解放了传统的教学,在参与过程中亦不断获得快乐,对学生的变化会不断获得成功感。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之前对学生讲的始终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你探究,我快乐!”
(作者单位:075400河北省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