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国内众多医学院均在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其中包括针对专业目标、教材和课程等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医院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育改革;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成为医疗事业的重要助推器。医学院肩负着医学人才孕育培养和国家医学发展的重要职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是医学院最根本的工作重心。在全社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医学院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1.改革现状
1.1 现有的改革路径与措施
1.1.1 专业目标与教材
专业目标是教育方向定位的核心体现。目前医学专业的教育目标除了传统的知識和技能传授外,还涵盖其他丰富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学知识、管理理论等等,力求医学人员技能的全面性。专业目标的极大丰富直接带来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此外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式也必须相应的进行改革。
1.1.2 课程改革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医疗实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医学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医学院主要的课程模式有以下几类。
(1)问题式学习(PBL)
PBL主要是指基于问题,即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知识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常用于临床教学中。教育学家认为, 知识的构成和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度越高, 其灵活性越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1]。因为临床教学与医疗工作最为贴近,在临床教学中学生所发现的问题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2)适当提前临床学习
国内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时间越晚,学生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越弱。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已采用第八、九学期实习,第十学期上理论课的做法[2]。
(3)设立模拟病人(SP)
SP主要是指通过专业训练将健康自愿者训练为能够准确地表现(语言、病情自诉等)某疾病的“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应用SP训练学生针对某类疾病的诊治依据、策略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目前,华西医大正在部分专业部分课程开展SP的教学实践。
1.2 弊端
1.2.1 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性不足
目前国内医学院的人才培养仍然主要是以培养生理治疗型医务人员为目标,无法从社会心理角度做好病人的保健、心理健康等非生理治疗。虽然国内许多医学院都已经开设了相应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学课程,但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也不甚重视,使得传统医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人文以及心理学上的延伸。
1.2.2 学制复杂,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医学院的学制有多种,从三年到八年不等,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培养深度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理论教学课程时间过长,不仅总课时多,几乎覆盖了每个学期。相比之下,临床实践的课时长捉襟见肘,学生的实践机会少,经验积累不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跨度过长也使学生难以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
1.2.3 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虽然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但目前国内的医学教学仍然以记、背、考为主。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思考,缺乏知识的灵活变通和运用能力。这样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是一名“理论”专家,但难以成为是一名“实践”专家。
2.对策
2.1 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
医学院应当切实遵守“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深入分析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医学教育改革应当始终以临床医疗为出发点,积极确立科学的,适宜我国社会医疗事业发展的多元化医疗人才标准,从教学观念、思路、内容、体制等多层面进行综合改革。从单向传输式教学观念向双向互动式教学观念转变,转变教学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从课堂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向临床实操为主教学内容转变,以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以生理治疗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向生理心理和社会并重的多元培养目标转变,重视人文素养和心理学教学,并注重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生理治疗教学中,加强学生诊疗技能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2.2 积极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教学方式决定了考核形式。目前医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这是由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单纯记忆有关。一些学生将死记硬背作为了考试法宝,一些院校的专业考试仍然停留在填空、选择及判断这类低级题型上,且多年不变。因此与医学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考核形式也应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认为,一是从考核形式上,一定要选择学生医学理论和时间能力的最佳表现方式,除了保持传统的闭卷笔试外,还应当加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操表现、面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学组合,以期通过科学的考核形式、分数比重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学术型学习向临床型学习转变,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3 加强校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目前医学院教学多以模型、器官标本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且这些工具还专属各医学专业的教研组或实验室所有,学生没有实际的使用权。增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学院应当跳出校内的理论模型学习,加强校外合作。譬如,与当地社区医院、防疫站等建立医学人才定向培养的长期合作关系,或是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病患资源联合办立建立培训基地等;与兄弟院校加强学生层面的学术交流。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通过与病患的直接交流接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地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在一定上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定位,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4 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非目的,而是举措、是工具。目前,大多数医学院的教师队伍中都集中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但是在高素质的教师并不等于高素质的队伍。加强教师合作,在日常教學活动中加强交流与讨论,以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教学资源、创新思想以及实践经验的共享。此外,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通过购置新的教学设备、网络服务、提高实验室配置等措施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也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改革成效。
3.成效
我校近年来大力开展教学改革,通过重新定义专业教育目标、更改课程设置、应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购置教学设备、加强校外合作、加强各学科专业教研组内部的教师交流等多项措施,在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表1为某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及教学态度。其中,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本组学生在改革前后的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学方法与教师)和学习兴趣指标均优于改革前(P均<0.05)。
4.结语
确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理念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4]。笔者认为目前医学院校针对专业目标、教材以及课程的改革大体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医学院还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改革考核形式,加强校外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培养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会恒.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6(05):252-253.
[2] 唐文. 医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1(04):268-269.
[3] 李斌,张丽凤,王锋等. 高等医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12(03):79-81.
[4] 张增学,乔艳华,彭伟等. 河北省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建议[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11(05):104-106.
注:
通讯作者:张军艳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育改革;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成为医疗事业的重要助推器。医学院肩负着医学人才孕育培养和国家医学发展的重要职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是医学院最根本的工作重心。在全社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医学院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1.改革现状
1.1 现有的改革路径与措施
1.1.1 专业目标与教材
专业目标是教育方向定位的核心体现。目前医学专业的教育目标除了传统的知識和技能传授外,还涵盖其他丰富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学知识、管理理论等等,力求医学人员技能的全面性。专业目标的极大丰富直接带来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此外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式也必须相应的进行改革。
1.1.2 课程改革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医疗实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医学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医学院主要的课程模式有以下几类。
(1)问题式学习(PBL)
PBL主要是指基于问题,即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知识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常用于临床教学中。教育学家认为, 知识的构成和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度越高, 其灵活性越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1]。因为临床教学与医疗工作最为贴近,在临床教学中学生所发现的问题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2)适当提前临床学习
国内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时间越晚,学生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越弱。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已采用第八、九学期实习,第十学期上理论课的做法[2]。
(3)设立模拟病人(SP)
SP主要是指通过专业训练将健康自愿者训练为能够准确地表现(语言、病情自诉等)某疾病的“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应用SP训练学生针对某类疾病的诊治依据、策略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目前,华西医大正在部分专业部分课程开展SP的教学实践。
1.2 弊端
1.2.1 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性不足
目前国内医学院的人才培养仍然主要是以培养生理治疗型医务人员为目标,无法从社会心理角度做好病人的保健、心理健康等非生理治疗。虽然国内许多医学院都已经开设了相应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学课程,但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也不甚重视,使得传统医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人文以及心理学上的延伸。
1.2.2 学制复杂,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医学院的学制有多种,从三年到八年不等,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培养深度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理论教学课程时间过长,不仅总课时多,几乎覆盖了每个学期。相比之下,临床实践的课时长捉襟见肘,学生的实践机会少,经验积累不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跨度过长也使学生难以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
1.2.3 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虽然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但目前国内的医学教学仍然以记、背、考为主。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思考,缺乏知识的灵活变通和运用能力。这样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是一名“理论”专家,但难以成为是一名“实践”专家。
2.对策
2.1 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
医学院应当切实遵守“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深入分析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医学教育改革应当始终以临床医疗为出发点,积极确立科学的,适宜我国社会医疗事业发展的多元化医疗人才标准,从教学观念、思路、内容、体制等多层面进行综合改革。从单向传输式教学观念向双向互动式教学观念转变,转变教学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从课堂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向临床实操为主教学内容转变,以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以生理治疗为主的单一培养目标向生理心理和社会并重的多元培养目标转变,重视人文素养和心理学教学,并注重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生理治疗教学中,加强学生诊疗技能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2.2 积极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教学方式决定了考核形式。目前医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这是由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单纯记忆有关。一些学生将死记硬背作为了考试法宝,一些院校的专业考试仍然停留在填空、选择及判断这类低级题型上,且多年不变。因此与医学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考核形式也应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认为,一是从考核形式上,一定要选择学生医学理论和时间能力的最佳表现方式,除了保持传统的闭卷笔试外,还应当加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操表现、面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学组合,以期通过科学的考核形式、分数比重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学术型学习向临床型学习转变,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3 加强校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目前医学院教学多以模型、器官标本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且这些工具还专属各医学专业的教研组或实验室所有,学生没有实际的使用权。增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学院应当跳出校内的理论模型学习,加强校外合作。譬如,与当地社区医院、防疫站等建立医学人才定向培养的长期合作关系,或是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病患资源联合办立建立培训基地等;与兄弟院校加强学生层面的学术交流。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通过与病患的直接交流接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地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在一定上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定位,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4 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非目的,而是举措、是工具。目前,大多数医学院的教师队伍中都集中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但是在高素质的教师并不等于高素质的队伍。加强教师合作,在日常教學活动中加强交流与讨论,以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教学资源、创新思想以及实践经验的共享。此外,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通过购置新的教学设备、网络服务、提高实验室配置等措施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也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改革成效。
3.成效
我校近年来大力开展教学改革,通过重新定义专业教育目标、更改课程设置、应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购置教学设备、加强校外合作、加强各学科专业教研组内部的教师交流等多项措施,在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表1为某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及教学态度。其中,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本组学生在改革前后的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学方法与教师)和学习兴趣指标均优于改革前(P均<0.05)。
4.结语
确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理念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4]。笔者认为目前医学院校针对专业目标、教材以及课程的改革大体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医学院还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改革考核形式,加强校外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培养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会恒.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6(05):252-253.
[2] 唐文. 医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1(04):268-269.
[3] 李斌,张丽凤,王锋等. 高等医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12(03):79-81.
[4] 张增学,乔艳华,彭伟等. 河北省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建议[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11(05):104-106.
注:
通讯作者:张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