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河南汝州的中国汝瓷小镇,以特色鲜明的汝瓷文化产业、田园花海观光旅游及相关文创产业为主导产业,与原有旅游带相辅相成,今天已成为旅游带延展到伏牛山自然风光旅游必经之地。
一、汝瓷小镇规划建设现状
中国汝瓷小镇镇域面积151平方公里,下辖34个自然村。该镇规划建设先后获得国家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发改委“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河南省田园综合体”、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首批河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河南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汝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汝州既是汝瓷的故乡、古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又是河南省非遗项目曲剧的发祥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和店汝窑遗址,以及近百处唐宋元时期汝窑遗址,是宋代北方青瓷重要的烧造中心。 汝瓷小镇处在河南西部丘陵地带,非常适合景观花海的建设,镇区内规划建设的硕平花海、华予生态园花海等项目,特点突出,特色明显,丰富了小镇的节庆文化旅游。小镇内已探明陶瓷土矿储量丰富,另外還有硅、石灰石、长褐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汝瓷小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半扎古镇寨正在申请“万里茶道”世界级文化遗产,建于宋代的观音寺,是礼佛禅修的绝佳之地’。该镇依托严和店汝窑遗址、蟒川河宋代窑址群、半扎古寨的历史积淀,打造融合发展的新空间,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农业、文化+旅游业优势明显。
二、汝瓷小镇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有张公巷窑、清凉寺窑和严和店窑。特别是北宋时期,汝州是北方烧造青瓷的中心,因当时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鲁山县、汝阳县、
叶县、襄县等地,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到了北宋晚期,皇室认为定窑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以玛瑙入釉,烧成后莹润如玉,其天青、天蓝釉,素淡高雅,明净润泽,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应运而生,成为一代名瓷,名扬天下,使得汝州陶瓷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宋室南迁,汝窑烟灭,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国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带病挥毫为汝瓷欣然命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6年,遵照周总理指示,临汝县政府在民生汝瓷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临汝县汝瓷一厂,成立了汝瓷试验小组。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大会上做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的生产,特别是汝窑和龙泉窑”的指示,引起高度重视,汝窑恢复进入快车道。实验组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复烧出了失传已久的汝瓷。1988年,汝瓷生产终于全面恢复。
汝瓷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传世品的稀少而弥足珍贵,200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划定汝州市作为汝瓷原产地域保护范围。2005年被世贸组织确定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性产品。2006年5月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1月,《汝瓷烧制技艺》被河南省政府批准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汝瓷烧制技艺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一地理标志产品汝瓷》的行业标准。2013年5月,严和店窑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一批12家汝瓷企业为汝瓷地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截至目前,汝州市共培养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0多人,国家级大师3人,省级大师50多人。
2010年,汝州市举办了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2011年,汝窑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大赛。张公巷窑址、严和店窑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际国内陶瓷界久负盛名,汝州市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名窑·瓷魁之乡”美誉。2017年12月,汝州市举办“纪念周总理指示恢复汝窑60周年”系列活动。
汝瓷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围绕汝瓷文化做大做强相关产业。汝州有大大小小200多家汝瓷企业,但相对分散,成规模的屈指可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销路不畅,效益一般,小镇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将产业集聚发展,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开发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小镇共入驻陶瓷企业80余家,生产产品从工艺瓷器发展到观赏陶艺,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汝州市委、市政府积极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利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的优势,推出了《汝州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80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达到常态200创业人才在小镇发展,为汝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汝瓷小镇内建设有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河南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机构,承担着周边省份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任务,为汝瓷追根溯源、原产地保护发展服务。
汝瓷小镇内的大师创作园,汇集了260多位行业大师,学院翘楚,进行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国汝瓷博物馆,既是全国最大的汝瓷专题博物馆,又是汝州历史博物馆,是汝瓷小镇上最耀眼的明珠;创客源,青年创业基地,小镇汝瓷文化创新发展的发动机,不断为园区注入青春活力和创新血液;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兼容并蓄,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加强东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古窑遗址公园,每一处窑址就是一段历史,在这里,可以品读到丰富的陶瓷历史和窑址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陶瓷产品创作创新、展示、交流、教育等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 蟒川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小镇,上游有四座水库保证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无污染,水流清澈,河滨水生态系统,将优美的自然风光谱写出一幅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盛景。小镇内的九峰山、蒋姑山,山势险峻,林木葱郁,高山飞瀑,景色迷人。万亩香草花田,将经济型作物香草与观赏花海相结合,不仅可以观赏,同时又可以带动可食用、可使用的香草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小镇内的半扎古镇是“万里茶道”的途经之地,古镇内的古寨、古桥、残碑、水磨等古建筑韵味十足。非遗文化岛,非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这里不仅活态传承汝州非遗文化,同时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非遗文化,汝瓷艺术、曲剧艺术、打铁梨花表演等齐聚小镇,精彩纷呈。小镇内自然景观与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万亩香草花田,除观赏价值之外,还形成了集食用、药用、化妆品制作等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小镇内年游客接待量可达到200万到500万人次,拉动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达5万人。汝瓷产品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可直接间接带动就业3万人。
三、汝瓷小镇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汝瓷小镇位于丘陵地带,多数土地未曾利用,在镇区建设上坚持集约集中利用土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推进产镇融合。汝瓷小镇总体建筑风格在“宋风瓷韵”和“田园风光”的主体思路下,融合现代艺术元素,结合小镇不同的功能板块,将建筑风格细化分类,各具特色。建设有大师创作园、中国汝瓷博物馆、汝州市美术馆、汝帖文化园、河南省陶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创客源、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古窑遗址公园、蟒川河滨水生态系统、非遗文化岛、香草花田等。小镇内分布有万亩花海,30多家蔬果采摘生态园,一年四季均可赏花采果。在衔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结合地域环境,依托严和店汝窑遗址、蟒川河宋代窑址群、半扎古寨的历史积淀,打造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汝瓷小镇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網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投资建设蟒川镇政府综合服务办公大楼、镇居民区、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健康养老中心、派出所、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贴近人们的工作生活。店铺布局合理,与居民区分开,动静结合。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汝瓷小镇是具有汝州地域特色和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的特色艺术小镇。
四、汝瓷小镇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蟒川河两岸的先人们就开始制作陶器,在汝州市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绘画的鼻祖。宋代,汝州是全国青瓷的烧造中心,有“天下名窑,汝瓷为魁”的美誉。汝州市为保护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和店窑址的基础上,把国营一厂等40多处窑址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半扎古镇目前正在申请“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在小镇建设的非遗文化岛,不仅活态传承汝州非遗文化,同时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非遗文化。
目前汝瓷小镇已与中央美院、清华大学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国内十几所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靠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优势向小镇文化领域转化。
壮丽70年,建功新时代。汝瓷小镇的规划符合汝州市汝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计划到2020年,汝瓷小镇一期完全建成,将实现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万人,入驻企业200家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10万人就业,成为集聚农业转移人口的核心载体和世界陶瓷名镇。
一、汝瓷小镇规划建设现状
中国汝瓷小镇镇域面积151平方公里,下辖34个自然村。该镇规划建设先后获得国家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发改委“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河南省田园综合体”、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首批河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河南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汝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汝州既是汝瓷的故乡、古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又是河南省非遗项目曲剧的发祥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和店汝窑遗址,以及近百处唐宋元时期汝窑遗址,是宋代北方青瓷重要的烧造中心。 汝瓷小镇处在河南西部丘陵地带,非常适合景观花海的建设,镇区内规划建设的硕平花海、华予生态园花海等项目,特点突出,特色明显,丰富了小镇的节庆文化旅游。小镇内已探明陶瓷土矿储量丰富,另外還有硅、石灰石、长褐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汝瓷小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半扎古镇寨正在申请“万里茶道”世界级文化遗产,建于宋代的观音寺,是礼佛禅修的绝佳之地’。该镇依托严和店汝窑遗址、蟒川河宋代窑址群、半扎古寨的历史积淀,打造融合发展的新空间,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农业、文化+旅游业优势明显。
二、汝瓷小镇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有张公巷窑、清凉寺窑和严和店窑。特别是北宋时期,汝州是北方烧造青瓷的中心,因当时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鲁山县、汝阳县、
叶县、襄县等地,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到了北宋晚期,皇室认为定窑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以玛瑙入釉,烧成后莹润如玉,其天青、天蓝釉,素淡高雅,明净润泽,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应运而生,成为一代名瓷,名扬天下,使得汝州陶瓷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宋室南迁,汝窑烟灭,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国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带病挥毫为汝瓷欣然命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6年,遵照周总理指示,临汝县政府在民生汝瓷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临汝县汝瓷一厂,成立了汝瓷试验小组。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大会上做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的生产,特别是汝窑和龙泉窑”的指示,引起高度重视,汝窑恢复进入快车道。实验组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复烧出了失传已久的汝瓷。1988年,汝瓷生产终于全面恢复。
汝瓷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传世品的稀少而弥足珍贵,200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划定汝州市作为汝瓷原产地域保护范围。2005年被世贸组织确定为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性产品。2006年5月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1月,《汝瓷烧制技艺》被河南省政府批准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汝瓷烧制技艺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一地理标志产品汝瓷》的行业标准。2013年5月,严和店窑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一批12家汝瓷企业为汝瓷地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截至目前,汝州市共培养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0多人,国家级大师3人,省级大师50多人。
2010年,汝州市举办了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2011年,汝窑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大赛。张公巷窑址、严和店窑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际国内陶瓷界久负盛名,汝州市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名窑·瓷魁之乡”美誉。2017年12月,汝州市举办“纪念周总理指示恢复汝窑60周年”系列活动。
汝瓷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围绕汝瓷文化做大做强相关产业。汝州有大大小小200多家汝瓷企业,但相对分散,成规模的屈指可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销路不畅,效益一般,小镇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将产业集聚发展,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开发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小镇共入驻陶瓷企业80余家,生产产品从工艺瓷器发展到观赏陶艺,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汝州市委、市政府积极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利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的优势,推出了《汝州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80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达到常态200创业人才在小镇发展,为汝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汝瓷小镇内建设有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河南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机构,承担着周边省份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任务,为汝瓷追根溯源、原产地保护发展服务。
汝瓷小镇内的大师创作园,汇集了260多位行业大师,学院翘楚,进行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国汝瓷博物馆,既是全国最大的汝瓷专题博物馆,又是汝州历史博物馆,是汝瓷小镇上最耀眼的明珠;创客源,青年创业基地,小镇汝瓷文化创新发展的发动机,不断为园区注入青春活力和创新血液;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兼容并蓄,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加强东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古窑遗址公园,每一处窑址就是一段历史,在这里,可以品读到丰富的陶瓷历史和窑址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陶瓷产品创作创新、展示、交流、教育等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 蟒川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小镇,上游有四座水库保证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无污染,水流清澈,河滨水生态系统,将优美的自然风光谱写出一幅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盛景。小镇内的九峰山、蒋姑山,山势险峻,林木葱郁,高山飞瀑,景色迷人。万亩香草花田,将经济型作物香草与观赏花海相结合,不仅可以观赏,同时又可以带动可食用、可使用的香草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小镇内的半扎古镇是“万里茶道”的途经之地,古镇内的古寨、古桥、残碑、水磨等古建筑韵味十足。非遗文化岛,非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这里不仅活态传承汝州非遗文化,同时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非遗文化,汝瓷艺术、曲剧艺术、打铁梨花表演等齐聚小镇,精彩纷呈。小镇内自然景观与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万亩香草花田,除观赏价值之外,还形成了集食用、药用、化妆品制作等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小镇内年游客接待量可达到200万到500万人次,拉动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达5万人。汝瓷产品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可直接间接带动就业3万人。
三、汝瓷小镇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汝瓷小镇位于丘陵地带,多数土地未曾利用,在镇区建设上坚持集约集中利用土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推进产镇融合。汝瓷小镇总体建筑风格在“宋风瓷韵”和“田园风光”的主体思路下,融合现代艺术元素,结合小镇不同的功能板块,将建筑风格细化分类,各具特色。建设有大师创作园、中国汝瓷博物馆、汝州市美术馆、汝帖文化园、河南省陶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创客源、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古窑遗址公园、蟒川河滨水生态系统、非遗文化岛、香草花田等。小镇内分布有万亩花海,30多家蔬果采摘生态园,一年四季均可赏花采果。在衔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结合地域环境,依托严和店汝窑遗址、蟒川河宋代窑址群、半扎古寨的历史积淀,打造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汝瓷小镇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網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投资建设蟒川镇政府综合服务办公大楼、镇居民区、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健康养老中心、派出所、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贴近人们的工作生活。店铺布局合理,与居民区分开,动静结合。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汝瓷小镇是具有汝州地域特色和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的特色艺术小镇。
四、汝瓷小镇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蟒川河两岸的先人们就开始制作陶器,在汝州市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绘画的鼻祖。宋代,汝州是全国青瓷的烧造中心,有“天下名窑,汝瓷为魁”的美誉。汝州市为保护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和店窑址的基础上,把国营一厂等40多处窑址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半扎古镇目前正在申请“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在小镇建设的非遗文化岛,不仅活态传承汝州非遗文化,同时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非遗文化。
目前汝瓷小镇已与中央美院、清华大学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国内十几所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靠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优势向小镇文化领域转化。
壮丽70年,建功新时代。汝瓷小镇的规划符合汝州市汝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计划到2020年,汝瓷小镇一期完全建成,将实现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万人,入驻企业200家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10万人就业,成为集聚农业转移人口的核心载体和世界陶瓷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