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国内外对其小说及其英译本的研究非常之多。本文通过整合目前针对莫言小说英译展开的研究状况,来探究关于此领域的研究空间,总结出目前对莫言小说的英译研究主要是翻译策略研究、整体性述评、语言学视角研究等。
  【关键词】:莫言小说英译;翻译策略;整体性;语言学视角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国内外对其小说及其英译本的研究非常之多。所以,本篇文献研究综述所涉及的英译本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都是对莫言小说英译的研究。截止到2015年12月,莫言共有十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由葛浩文翻译为英文。然而,对这些英译本的研究综述却相对匮乏。本文整合目前针对莫言小说英译展开的研究状况来探究关于此领域的研究空间。根据笔者收集到的材料,目前对莫言小说的英译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翻译策略研究、概括性述评、语言学视角研究等。
  第一类是翻译策略研究。笔者从文献中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在某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莫言小说的英译本,研究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在这些研究中,则以“文学翻译的补偿原则”、“改写理论”等宏观研究为主。研究者们从翻译理论和一些细节的翻译策略,如修辞手段等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英译本进行探讨,对中国小说的英译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赵枰(2013)、张晓波(2014)分别以《天堂蒜薹之歌》、《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为例,以改写理论为视角,分析英译莫言小说过程中所采取的改写策略。李玉英、张蕾(2014)在《论文学翻译的补偿类型——以莫言小说英译为例》中根据文学翻译特点,将文学翻译的补偿类型可分为审美补偿、文化补偿、语义补偿、语用补偿四种;陈雅文、袁苓(2013)在《论文学翻译的补偿策略——兼评莫言小说<檀香刑>英译》中,从增益法、概略法、替代法、加注四个补偿策略来分析葛浩文所译《檀香刑》,分析不同补偿手段的功能和效果。这些论文通过分析补偿原则和策略在译本中的运用,旨在发现提高文学翻译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类是整体性研究。该类论文从整体上评价了莫言小说的英译本,还有对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述评。邵璐(2011)在《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中重点关注莫言作品在西方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在她所列出的七点理由中,重点阐述了译者葛浩文以及莫言“适合西方口味的特殊叙事方式”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缪建维(2013)在《莫言小说英译研究述评》中,缪建维指出,“对莫言小说英译本的研究,多数还是围绕具体的翻译文本展开的个案研究”。讨论最多的译本为《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师傅越来越幽默》以及《生死疲劳》。繆建维针对当时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情况指出了四条不足之处,其中,对莫言小说英译本研究分布不均的情况如今仍然存在,需要译界给予适当重视。
  第三类是语言学视角研究。笔者从资料中发现,该类论文涉及的语言学理论和视角包括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语用学中的顺应论、语篇可接受性、平行语料库等。邵璐(2013)在《翻译阅读模式研究---莫言〈生死疲劳〉英译解读》中,从翻译叙事文体学视角出发,细度此作品的双语文本,并考察目标文本的语言,可区分语言学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特色。她总结出对译者而言,翻译小说的阅读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源文本为基础的翻译小说批评法,其下包括叙事学,和从传统到后巴别法的方法;二是历史描述法与对比阅读。刘克强(2014)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莫言小说的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运用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葛浩文所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为例,从小说回目、正文、文化专有项三个方面探究葛浩文的翻译规律,总结葛浩文在这三个方面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莫言小说的英译现已得到各个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英译本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研究,翻译策略、整体性、语言学视角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研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译语读者反馈的实证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对莫言小说英译本的研究集中在翻译策略和传播情况等方面,但针对目的语读者反馈的实证研究却较少。读者是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已与读者反馈的实证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本土文化走出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第二,加强对莫言小说译本的综合把握。在研究莫言小说英译的论文中,大多数研究更加全面、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对于作家、作品、译者的整体研究也将有助于其他学者借鉴学习。因此,加强对莫言小说译本的综合研究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来参与探讨,从而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从莫言英译作品譯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J].中国翻译,2015,01:13-17.
  [2]陈雅文,袁苓.论文学翻译的补偿策略——兼评莫言小说《檀香刑》的英译[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5(2):128-131.
  [3]单畅,王永胜.葛浩文英译:“异域”风情中的“归乡”情结——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4,3:202-207.
  [4]李玉英,张蕾.论文学翻译的补偿类型——以莫言小说英译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35(2):86-88.
  [5]刘克强.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4,29(1):155-157+160.
  [6]缪建维.莫言小说英译研究述评[J].芒种,2013,05:57-58.
  [7]邵璐.翻译阅读模式研究——莫言《生死疲劳》英译解读[J].语言与翻译,2013,3:55-59.
  [8]邵璐.莫言《生死疲劳》英译中隐义明示法的运用:翻译文体学视角[J].外语教学,2013,34(2):100-104.
  [9]邵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1:45-56.
  [10]王文强.刘婷婷.试析葛浩文的翻译伦理观---以莫言小说英译为例[J].潍海工学院学报,2014,12:9.
  [11]辛红娟,张越,陆宣鸣.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J].当代外语研究,2014,02:53-57.
  [12]徐爱芳.传播学视角下贾平凹、莫言小说海外传播对比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01:7-8.
  [13]张晓波.改写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的英译——以《师傅越来越幽默》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82-85.
  [14]赵枰.改写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J].安徽文学,2013,9:114-116.
  [15]朱振武,杨世祥.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J].翻译评论,77-80.
其他文献
【摘要】:国学大师钱穆对整理国故功不可没,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视程度也超乎寻常学者。本文从钱先生一篇专论中国文学的文章《欣赏与刺激》出发,总结钱先生特别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欣赏论”,由此把握其对于当代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钱穆;欣赏;内外之别;一元论  钱穆先生的作品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裨益是广为人知的。本文希望从其专论中国文学的演讲集《中国文学论丛》中
期刊
个体生命体验是指个体生命对于自身生活阅历以及生存状态的深刻领悟和反思的过程。但是作家在提炼个体生命经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既定社会规则的影响。作家从媒介讯息、个体言谈中得来的信息、故事往往带有已知社会规范性。因为从社会道德层面讲,故事(包括信息)的价值观面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在这种被动状态下,假如作家将所收集的故事以书面形式进行客观表达陈述,这种书面语实际上仅是一种社会性话语,具有消费性。它不足
期刊
【摘要】:《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经典,重点讲述了佛教的般若性空思想。《心经》共计不足300字,却浓缩了大小乘佛教的思想精华。其中关于“色”、“空”的辩证论述尤为著名,使得历代学人无不孜孜不倦的探索其思想内涵。本文认为《心经》中“色”、“空”二者的關系是圆融无碍的,并藉龙树的中观思想展开论述。  【关键词】:心经;中观;色;空;中道  一、《心经》简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摩诃般若波罗
期刊
【摘要】:包拯因其廉洁自守、铁面无私而受到老百姓的崇敬,其人其事亦经过文学的夸张敷演而颇具神奇色彩。本文从包拯的不同称谓、生活环境以及形象气质来分析其形象中蕴含着的民俗意象原型,从多角度理解包拯这一形象。  【关键词】:包拯;称谓;生活环境;形象气质  “原型”最早存在于神话之中,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发掘神话的深层内涵,总结出神话中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来源于人们的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
期刊
【摘要】: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生活的快乐》、《红色的和谐》以及《舞蹈》是其极其重要的作品。在其绘画中他完美的运用粗放有力的笔触与原始的格调,创造出了一种纯粹而奔放的绘画风格。本文通过对亨利·马蒂斯代表作的分析来感受其具有独特的绘画技巧、独树一帜的画风。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野兽派  马蒂斯最让人感动的作品不是大家所认识他晚期的成熟之作,却是他在不断尝试与探索期间
期刊
【摘要】: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是日本有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以及英文学者,本名为夏目金之助,代表作品有《我是猫》、《明暗》、《过了春分时节》等,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本文选自夏目漱石1909年收录在“朝日新闻”的《永日小品》,原名为《泥棒》,讲述一家人在新年将近时遭遇小偷和服带子的趣事,语言活泼诙谐,是一篇可读性与文学性都较强的小品文。  【关键词】:小偷;夏目漱石;
期刊
作品二
期刊
【摘要】:王石谷一生中有三次进京分别在康熙十七年、康熙二十四年和康熙二十九年,这三次进京中王石谷的身份、逗留时间以及在京影响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王石谷这三个时期的具体活动的考证,分析王石谷在这三个人生片段中的心态、社会声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三个时间段的整合,力求反映王石谷达到声誉顶峰的过程。  【关键词】:王石谷;进京;《南巡图》  王石谷名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早年师承张珂,后为王鉴
期刊
【摘要】: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东方文学因国家众多、民族复杂,宗教影响巨大,同时又遭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所以在文学上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关键词】:东方文学;历史地位;特征  一、东方文学的含义  季羡林先生认为:“‘东方文学’这个名称是在解放以后逐步形成的,它由单纯的地理概念而加入了政治内容。我们所说的‘东方’,指
期刊
【摘要】:《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作者通过描写她们在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压抑、孤独、不被理解的悲凉生活,揭示了那个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文中的女性一生的追求不断受挫,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沦为男性社会的牺牲品。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她们拼命挣扎、寻找自我,但作为社会中他者的她们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这样的生活让她们感到孤独、压抑、困惑,最后无法把握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