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沂孙,宋季时以咏物词独步词坛,他远祖风骚,瓣香白石,词采众家,研铸出凄咽悱恻,哀婉低回,郁结凝重的碧山词。以比兴寄托的方式伤悼国运,陶写孤怀;用质直幽深的笔调试语哀思,唱叹愁情。
关键词:王沂孙;风骚遗韵;黍离之悲;咏物词;寄托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13-01
大宋的土地上,氤氲着词的芬芳:才子畅饮放浪,迁客独酌泄愤,少女怅然寄怀,志士慨叹悲吟……阴雨晦明,岁月流转,词伴着宋人享尽了浮华欢愉,尝尽了苦涩心酸。当历史的时针指向了宋末元初,酣醉百年的“繁华梦”(《水龙吟·牡丹》)被惊醒,晨昏之间,天渊地别,南宋覆亡。使得生值季世的王沂孙与周密、张炎、蒋捷等遗民词人饱寓哀伤,共同唱出了怨郁哀思的亡国之音。在这些泣血悲吟的遗民词人中,被誉为“南宋之杰”①的词家作手王沂孙,堪称此中代表,他的词传世不多,现存《花外集》一卷(又名碧山乐府),共收词65首,但唐圭璋先生认为其中《望梅》一词为无名氏的作品,应除外。②3366实际存词64首,残句4句。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这仅有的几十首质高蕴远的词,使他在卷帙浩繁,词才辈出的词史赢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受到当世词人的赏赞,更为后世词人所膜拜。
王沂孙承继了《风》、《骚》笔法含蓄蕴藉,沉郁深婉的特色,将深沉凝重的情感曲隐寄托于物,不见激切言语,不露夺人气势,隐微幽婉,盘旋低回的抒发亡国之恨,失家之痛,别友之思。
一、哀婉低回的亡国之恨
王沂孙生活于宋元易代的王朝鼎革时期,面对故国的覆亡,作为一介书生,他既没有李煜“故国不堪回首”般炙心之耻,也没有文天祥“只有丹心难灭”的壮志豪语,他不浊于世,在淡淡的哀思与深深的怀恋中远避政治,寄情山水,在自然风物中寻找人生的慰藉。君国之忧,黍离之悲的凄苦情愫始终萦绕在碧山词间,王沂孙凄咽悱恻的故国之痛在其《眉妩·新月》中淋漓尽致的挥洒着,满纸尽是凄凉之音。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王沂孙词作中的精品,將深埋心底的苦楚和哀伤遥寄新月,借新月来代表、暗示国破的现实。词的上片着意于月色之美:“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新月出生,轻柔朦胧;“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眉月中天,冷月挂清秋,幽渺而凄冷。王沂孙之所以不赋圆月,却赋新月,暗含了国破不可复的悲凉之感。下片一句“千古盈亏休问。”不仅道出了沧海桑田的无奈,更是对破碎故国的哀悼。
二、凄咽悱恻的失家之痛
与故国一同逝去的是曾经的家园,无论现在的疮痍荒败,物是人非;还是曾经的繁华阜丰,升平欢愉。那都是词人最感温暖的故园,虽然今日不似往昔,但“剪不断,理还乱”的眷恋之情不曾减半,只会因眼前的破败景象而倍感凄咽。一首《长亭怨·重过中庵故园》将故地重游的郁结心情跃然纸上,花落园空,人远天涯,悲慨万千。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此词写词人独驾轻舟,重游中庵故园的情景,中庵是词人诗友,其家是昔日文人雅士聚会品评诗酒之地,现已荒芜败落,一片萧杀。上片重在忆旧,“泛孤艇、东皋过遍。”词人孤身一人寻访旧日行迹,反复寻觅后,发现仍是孤舟一人,以个“遍”字道尽了对故园的留恋之情。“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此句化用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之句,因景生愁,包含着无穷悲感。“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故人离散,沦落憔悴,别易会难。下片“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二句述说着人生今昔之感,故园乔木之悲。
三、郁结凝重的别友之思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碧山则源出《风》、《骚》。兼采众美,托体最高,于白石亦最异。”③碧山词继承了《风》、《骚》比兴寄托的传统来表达沉郁幽怨之怀,托闺情以寄怨怀,使其词更加含蓄深婉,其别友伤别之词中表现得最明显。曲终人散,故人终会别去,蓦然回首,前尘如梦,不可摆脱的摧抑之情不觉袭上心头。如《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请友韵》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陈廷焯赞此词为:“无限哀怨,一片热肠,反复低回,不能自已。以视白石之《暗香》、《疏影》,应有过之无不及。”④3811“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三句描绘了早春之景,残余的几抹雪痕尚堆积在庭院的角落,微寒的轻风吹起帘幕,微微晃动,律管中的葭灰已经飞去,春日已到,本应欣喜之事,可词人却“不知春在谁家。”词人借此来暗示此春已非我春,以此来寄托浓浓的悲慨。“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写自己对异地故人的思念,夜来幽梦,梦醒伊人不见,满目凄然。下片叙写友情,尽数离愁别恨。“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江南春色本已撩人愁绪,更何况时值古道,归雁平沙之时。“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道出了相思无可言说的烦愁。“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春归人去,低回掩饰,这样的春色还能经得起几度春风,几度花谢,诗人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故国之忧,感喟无穷。
王沂孙远祖《风》、《骚》,将其含蓄蕴藉的笔法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其词作中,用低回委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黍离之痛,用风骚之遗韵深婉含蓄的唱出了心底的亡国之恨,失家之痛,别友之思。
注释:
①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花外集跋[M].清光14年(1888).
②唐圭璋.全宋词(第五册)[M].中华书局,1965.
③(清)陈廷焯著,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④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6).
[2]王沂孙著,吴则虞笺注.花外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3).
关键词:王沂孙;风骚遗韵;黍离之悲;咏物词;寄托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13-01
大宋的土地上,氤氲着词的芬芳:才子畅饮放浪,迁客独酌泄愤,少女怅然寄怀,志士慨叹悲吟……阴雨晦明,岁月流转,词伴着宋人享尽了浮华欢愉,尝尽了苦涩心酸。当历史的时针指向了宋末元初,酣醉百年的“繁华梦”(《水龙吟·牡丹》)被惊醒,晨昏之间,天渊地别,南宋覆亡。使得生值季世的王沂孙与周密、张炎、蒋捷等遗民词人饱寓哀伤,共同唱出了怨郁哀思的亡国之音。在这些泣血悲吟的遗民词人中,被誉为“南宋之杰”①的词家作手王沂孙,堪称此中代表,他的词传世不多,现存《花外集》一卷(又名碧山乐府),共收词65首,但唐圭璋先生认为其中《望梅》一词为无名氏的作品,应除外。②3366实际存词64首,残句4句。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这仅有的几十首质高蕴远的词,使他在卷帙浩繁,词才辈出的词史赢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受到当世词人的赏赞,更为后世词人所膜拜。
王沂孙承继了《风》、《骚》笔法含蓄蕴藉,沉郁深婉的特色,将深沉凝重的情感曲隐寄托于物,不见激切言语,不露夺人气势,隐微幽婉,盘旋低回的抒发亡国之恨,失家之痛,别友之思。
一、哀婉低回的亡国之恨
王沂孙生活于宋元易代的王朝鼎革时期,面对故国的覆亡,作为一介书生,他既没有李煜“故国不堪回首”般炙心之耻,也没有文天祥“只有丹心难灭”的壮志豪语,他不浊于世,在淡淡的哀思与深深的怀恋中远避政治,寄情山水,在自然风物中寻找人生的慰藉。君国之忧,黍离之悲的凄苦情愫始终萦绕在碧山词间,王沂孙凄咽悱恻的故国之痛在其《眉妩·新月》中淋漓尽致的挥洒着,满纸尽是凄凉之音。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王沂孙词作中的精品,將深埋心底的苦楚和哀伤遥寄新月,借新月来代表、暗示国破的现实。词的上片着意于月色之美:“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新月出生,轻柔朦胧;“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眉月中天,冷月挂清秋,幽渺而凄冷。王沂孙之所以不赋圆月,却赋新月,暗含了国破不可复的悲凉之感。下片一句“千古盈亏休问。”不仅道出了沧海桑田的无奈,更是对破碎故国的哀悼。
二、凄咽悱恻的失家之痛
与故国一同逝去的是曾经的家园,无论现在的疮痍荒败,物是人非;还是曾经的繁华阜丰,升平欢愉。那都是词人最感温暖的故园,虽然今日不似往昔,但“剪不断,理还乱”的眷恋之情不曾减半,只会因眼前的破败景象而倍感凄咽。一首《长亭怨·重过中庵故园》将故地重游的郁结心情跃然纸上,花落园空,人远天涯,悲慨万千。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此词写词人独驾轻舟,重游中庵故园的情景,中庵是词人诗友,其家是昔日文人雅士聚会品评诗酒之地,现已荒芜败落,一片萧杀。上片重在忆旧,“泛孤艇、东皋过遍。”词人孤身一人寻访旧日行迹,反复寻觅后,发现仍是孤舟一人,以个“遍”字道尽了对故园的留恋之情。“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此句化用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之句,因景生愁,包含着无穷悲感。“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故人离散,沦落憔悴,别易会难。下片“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二句述说着人生今昔之感,故园乔木之悲。
三、郁结凝重的别友之思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碧山则源出《风》、《骚》。兼采众美,托体最高,于白石亦最异。”③碧山词继承了《风》、《骚》比兴寄托的传统来表达沉郁幽怨之怀,托闺情以寄怨怀,使其词更加含蓄深婉,其别友伤别之词中表现得最明显。曲终人散,故人终会别去,蓦然回首,前尘如梦,不可摆脱的摧抑之情不觉袭上心头。如《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请友韵》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陈廷焯赞此词为:“无限哀怨,一片热肠,反复低回,不能自已。以视白石之《暗香》、《疏影》,应有过之无不及。”④3811“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三句描绘了早春之景,残余的几抹雪痕尚堆积在庭院的角落,微寒的轻风吹起帘幕,微微晃动,律管中的葭灰已经飞去,春日已到,本应欣喜之事,可词人却“不知春在谁家。”词人借此来暗示此春已非我春,以此来寄托浓浓的悲慨。“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写自己对异地故人的思念,夜来幽梦,梦醒伊人不见,满目凄然。下片叙写友情,尽数离愁别恨。“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江南春色本已撩人愁绪,更何况时值古道,归雁平沙之时。“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道出了相思无可言说的烦愁。“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春归人去,低回掩饰,这样的春色还能经得起几度春风,几度花谢,诗人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故国之忧,感喟无穷。
王沂孙远祖《风》、《骚》,将其含蓄蕴藉的笔法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其词作中,用低回委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黍离之痛,用风骚之遗韵深婉含蓄的唱出了心底的亡国之恨,失家之痛,别友之思。
注释:
①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花外集跋[M].清光14年(1888).
②唐圭璋.全宋词(第五册)[M].中华书局,1965.
③(清)陈廷焯著,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④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6).
[2]王沂孙著,吴则虞笺注.花外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