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教学提升学生古诗审美水平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歌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蕴涵了诸多美的因素。“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闪耀着美的光彩,给人以深刻启迪。教师针对不同诗歌的特色采用“三美”教学,会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不断提高学生古诗审美水平。
  关键词:绘画美 情感美 哲理美 教学 审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具有言简意丰,凝练跳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正如著名诗人艾青所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它所反映的社会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为集中。古典诗歌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蕴涵了诸多美的因素。“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闪耀着美的光彩,给人以深刻启迪。教师针对不同诗歌的特色采用“三美”教学,会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不断提高学生古诗审美水平。
  一、图画美——绘画重现诗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往往借助精美的文字构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给人以悠悠不尽的美的享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夕阳近照,水波不兴,江面上红绿相映,红的像玛瑙一样美丽,绿的如翡翠一样透明。真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日落秋河图。不一会,太阳落山了,江面上水气升腾。俯视露珠点点晶莹悦目,仰视碧空如洗,新月在天,不禁使人陶醉于优美的自然景色里。又如“篱落蔬蔬一径深“的错落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壮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明丽美,“明月松间照”的清新美。一句诗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
  教师在教这类诗与画和谐的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沉浸于诗情画意里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之具体化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更深入了解古典诗歌中所拥有的美感。比如在教陶渊明的《饮酒》时,教师可布置作业用一幅画来表现这首诗任意一句话的内涵。学生创意百出,有铅笔画,有钢笔画,有水粉画,甚至有一位同学直接用电脑绘出一幅美丽的画来。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就应该做激发潜力者,让学生在设计、展示自己才能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诗画合一的特色。
  二、情感美——吟诵品味诗情
  诗人臧克家指出:“诗歌在文艺领域上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两个大字:抒情。”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地溢出的,因此,诗人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美好情感体现了古诗的情感美。讲授古诗的教师首先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使自己的情感被诗中的情感牵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体味诗作的思想境界,获得美的熏陶。对于具有浓烈情感的古典诗歌,教师可利用吟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诗情,诱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品尝诗味,把握诗歌意境。
  例如抒发热爱祖国的豪情的诗歌。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吟诵这首古诗时,就当注意利用诗中对比的重点诵读来表现主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写了诗人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第一句用叙述的平调朗诵,第二句则应该用重点强调“鬼雄”的激昂语调朗读。将爱国激情字字掷出,才可以达到振耳发聩的效果。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则应用沉痛而坚定的语调,突出诗人的心声。
  又如抒忧恤民生悲情的典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印证了安史之乱中国家的破败,人民的苦难。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而发出了“吾庐独死亦足”的铮铮壮语。充分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吟诵此诗时,对于自我的凄惨生活,用沉重而吞咽的声气朗读,对于天下百姓的凄苦命运的哀怜,则应该用激烈而高昂的语调诵出,凸现杜甫对于民生疾苦的强烈同情与博大胸怀。
  三、哲理美——写作体验诗意
  古诗固然以抒情见长,重在以情感人,但艺术魅力总是与思想的光辉水乳交融、契合无间的,因而更能震动人心,益人神智,令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示。这些诗篇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着“理趣”,闪耀着理与智慧之光,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力量,这就是哲理美。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纯属议论世上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观察各有不同。只有善于从各个侧面对事物进行观察和体会,才不至于局限于一隅之见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像这类“诗中有理”的名诗佳句,数量可观。诸如此类,还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教这类蕴涵哲理妙语佳句,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笔墨,将自己平时积累的体会和经历作为对于这些哲理的补充写出来,从而体会诗歌所提供的观点,加强对哲理美的体会。比如在教《题西林壁》时,学生练笔的小文章有的从学习方面来写,有的从观察问题的方式上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总结概况的能力,而且凸现了哲理诗歌的独特魅力。
  古诗处处渗透着美,只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必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从而达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
  [2] 《中学生必古诗》,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小学生必背古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成语运用是语文高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在模拟练习中,如何设计一道针对性较强的成语运用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宜贴近现实,忌生冷艰深从历年的高考题目来看,成
忙碌的人不一定是有成就的人。证明教师价值的东西并不是忙碌程度,而是取得教学成就的大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效率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如何向45分钟要效益,许多的教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阅读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已经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首先,阅读是个体生命精神成长的需要。我们经常说,和一个人交谈,就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的品位和气质。一个人如果热爱读书,他就能从书中得到文化的滋养,找到人生的榜样,他就会变得气质高雅。有位文学家讲,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的身体,渗入你的生命深处,成为你
新课程改革刚刚启动时,我上过一节公开课讲《商鞅变法》。当时山东作为新课改的实验地区,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依然吸引着不少外地教师前来听课。讲台下,听课教师的频频点头和微笑使我倍受鼓舞,我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呼应热烈,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后半部分的一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哪些启发”这个问题。按照我的课堂预设,从中得到的启发应该是——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商鞅舍小我、顾大家,利国利民,精神
摘要:信息溝的利用可以有效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处理教材,设计真实或模拟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然地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信息沟的创设使高中英语课堂更加生动、真实,具有活力,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习得语言,提高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沟 高中英语教学 创设    一、现状分析  《中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