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旅游管理专业十余年办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从产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政行校企多维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举措。
关键词:多维合作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建设探析
加强多方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定位来看,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多维合作体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四川工商职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办于2001年,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建设以学院为主体,根据政府的导向,行业协会的指导,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专业办学的基本依据和方向,密切与企业协作,以服务区域旅游发展为依托,联动多方,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拓宽多维合作范围和深度,增强专业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搭建高质量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也成为专业今后发展思考的新问题。
一、专业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多维合作的机制未形成
目前,学院旅游专业与地方政府、旅游协会和企业的合作的多维合作实际上大多数是靠私人的人际关系来衔接和维系,合作的形式也多限于单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咨询培训等,没有多向互动的交集,并且缺乏相关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影响力也不够广,迫切需要形成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2.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
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所设课程多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忽视了其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未达到模块化,未进一步细化方向课程,而且实际授课中理论多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旅游岗位的需求脱节。根据不断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中小型旅游企业的一线督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此定位下,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
3.师资团队的“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到学校教书或从中文、英语专业转行而来,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团队整体缺乏旅游行业的最新实践经验,不具备过硬的行业岗位职业技能,与旅游企业也缺少沟通与联系,教师团队缺少行业的影响力,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4.专业师资和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从深度看,专业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输送人才、委托培训、专题讲座等手段,缺乏利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也较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广度看,专业主要服务于都江堰市的旅游行业,对大成都乃至四川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的服务主要依赖于输送人才这一单一途径,服务范围和项目还需拓展。
二、多维合作模式下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1.打造“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搭建多维合作共享平台
政行校企联合打造服务教学和地方经济的“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可由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旅游资源共享平台三大部分构成)(见图1),整合资源,探索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合作新模式,推进产研结合、校企合作,將企业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通过项目共同建设、教学共同参与、研究协力推进等方式,融产于教、融研于学、产研同力、服务教学,培养旅游技术技能人才,深化多维合作领域,助推地方旅游经济产业发展。
2.深化“多维联动、项目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管理制度,利用来自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为专业人才培养“把关”、“送经”,引导专业人才培养。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引进各种旅游项目,共同开发这些旅游项目,并将其设计成为能够运用于教学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分阶段、分批次参与,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将联合旅游局、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共同开设旅游管理培训班、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同进行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同建设特色课程、共同开发实用型教材、共同进行教学评价,推动多维深度合作,从传统的人才输出向在职培训、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
3.优化职业能力导向的“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深入调研区域旅游中小企业经营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分析职业岗位标准,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职业能力,形成围绕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模块系统。整合学院内专兼职教师、院校旅游专家、旅游行业内行家里手、企业高管、政府部门专家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以项目引导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并制定相应课程和项目标准,优化“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逐步提升(如图2所示)。
4.多途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以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又有创新性、实践性品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内培和外引的投入。通过创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学习调研,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学历提升、参与校外行业课题项目培训,为专职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引进更多优秀企业和行业一线管理、技术人才成为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团队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双师素质,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充实。
5.做好保障措施,平衡各方利益
多维合作过程中,政府要及时将合作项目涉及的相关优惠政策提供给高职院校和合作的行业、企业,以政策推进合作,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合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供机制保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项目进展监控与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多维合作的长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多维联动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抓住机遇,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转变观念,探索创新,接收新知,共同努力,注重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利益,创建多维协同的合作模式,适应人才需求新形势,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助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冬.加强政行校企合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校科技.2012.05
[2]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31期
[3]钟先丽.对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10.12
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四川广汉人,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刘洋(1979-),男,重庆奉节人,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蔡登火(1965-),男,四川简阳人,副教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多维合作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建设探析
加强多方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定位来看,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多维合作体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四川工商职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办于2001年,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建设以学院为主体,根据政府的导向,行业协会的指导,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专业办学的基本依据和方向,密切与企业协作,以服务区域旅游发展为依托,联动多方,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拓宽多维合作范围和深度,增强专业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搭建高质量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也成为专业今后发展思考的新问题。
一、专业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多维合作的机制未形成
目前,学院旅游专业与地方政府、旅游协会和企业的合作的多维合作实际上大多数是靠私人的人际关系来衔接和维系,合作的形式也多限于单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咨询培训等,没有多向互动的交集,并且缺乏相关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影响力也不够广,迫切需要形成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2.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
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所设课程多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忽视了其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未达到模块化,未进一步细化方向课程,而且实际授课中理论多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旅游岗位的需求脱节。根据不断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中小型旅游企业的一线督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此定位下,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
3.师资团队的“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到学校教书或从中文、英语专业转行而来,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团队整体缺乏旅游行业的最新实践经验,不具备过硬的行业岗位职业技能,与旅游企业也缺少沟通与联系,教师团队缺少行业的影响力,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双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4.专业师资和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从深度看,专业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输送人才、委托培训、专题讲座等手段,缺乏利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也较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广度看,专业主要服务于都江堰市的旅游行业,对大成都乃至四川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的服务主要依赖于输送人才这一单一途径,服务范围和项目还需拓展。
二、多维合作模式下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1.打造“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搭建多维合作共享平台
政行校企联合打造服务教学和地方经济的“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可由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旅游资源共享平台三大部分构成)(见图1),整合资源,探索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合作新模式,推进产研结合、校企合作,將企业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通过项目共同建设、教学共同参与、研究协力推进等方式,融产于教、融研于学、产研同力、服务教学,培养旅游技术技能人才,深化多维合作领域,助推地方旅游经济产业发展。
2.深化“多维联动、项目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管理制度,利用来自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为专业人才培养“把关”、“送经”,引导专业人才培养。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引进各种旅游项目,共同开发这些旅游项目,并将其设计成为能够运用于教学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分阶段、分批次参与,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将联合旅游局、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共同开设旅游管理培训班、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同进行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同建设特色课程、共同开发实用型教材、共同进行教学评价,推动多维深度合作,从传统的人才输出向在职培训、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
3.优化职业能力导向的“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深入调研区域旅游中小企业经营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分析职业岗位标准,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职业能力,形成围绕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模块系统。整合学院内专兼职教师、院校旅游专家、旅游行业内行家里手、企业高管、政府部门专家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以项目引导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化,并制定相应课程和项目标准,优化“多平台递进式”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逐步提升(如图2所示)。
4.多途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以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又有创新性、实践性品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内培和外引的投入。通过创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学习调研,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学历提升、参与校外行业课题项目培训,为专职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引进更多优秀企业和行业一线管理、技术人才成为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团队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双师素质,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充实。
5.做好保障措施,平衡各方利益
多维合作过程中,政府要及时将合作项目涉及的相关优惠政策提供给高职院校和合作的行业、企业,以政策推进合作,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合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供机制保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项目进展监控与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多维合作的长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多维联动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抓住机遇,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转变观念,探索创新,接收新知,共同努力,注重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利益,创建多维协同的合作模式,适应人才需求新形势,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助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冬.加强政行校企合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校科技.2012.05
[2]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31期
[3]钟先丽.对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10.12
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四川广汉人,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刘洋(1979-),男,重庆奉节人,讲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蔡登火(1965-),男,四川简阳人,副教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