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大潮已经拉开序幕,开展“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导制”,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是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专业 体验型 校园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00-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日益普及,逐渐成为“信息家电”,具有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人群比例大幅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分工细化且专业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的趋势,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竞争力,前提是要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做好市场调研,从而对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课程改革成为了要走的“第一步”。而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工作体验,使更多的同学毕业后能直接“为社会所用” ,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然而,与其他一些能够大规模实训或就业的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用人需求相对分散,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接纳能力有限,很难满足较大规模的师生实训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是指以校园为实训平台,以“服务部”的形式让学生在未进入社会工作之前获得足够的校内实践“体验”,并在此过程取得技能和经验的双丰收,为今后成功就业奠定基础。“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既能为师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实践体验,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计算机专业“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开展:
1 成立“信息技术校园实训基地”,按需组建服务部
首先,要以学校名义成立“信息技术校园实训基地”,正式挂牌运行,制定详尽合理的基地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业老师参与基地的建设与日常管理;然后,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校园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逐步建设和建全各类服务部门开展校内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当中,有许多的内容是和计算机专业紧密关联的,这是我们划分服务部门的重要依据。以我校为例,大致划分如下三个部门:
1.1 计算机及网络维护服务部
本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微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数字化阅览室的维护、校园网络(有线/无线)系统的维护、办公室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教师个人电脑维护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硬件安装与软件安装);熟悉计算机系统常见软硬件故障的检查与排除;熟悉校园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各类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
1.2 网站建设服务部
根据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号召,本部门主要面向全校开展各类网站建设服务,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学校、学部、班级及各类个人网站的建设及日常维护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网站建设的一般流程,能够胜任网站需求分析、栏目设置、网站美工、DIV/CSS排版、WEB/FTP服务器架设、网站后台搭建(asp/.net/PHP/其它)中的2个或2个以上岗位。
1.3数字媒体服务部
主要负责学校和学部宣传橱窗的设计与布置、校内各类海报和宣传资料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各类优质课/公开课/教学比赛的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校内各类活动/会场记录及后期制作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2款或2款以上的专业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LASH、Premiere、After Effect、AutoCAD等;有较好的构思及创意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一件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各服务部门成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之外,更应该注重在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服务基地能够健康成长和稳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 推行“双导制”,推动人才培养
基地建成之后,最关键的工作是如何开展活动,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双导制”是将“导师”和“导生”相结合(即 “老师帮带学生”和“学生帮带学生” 相結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双导制”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以点带面的递推作用,校园实训基地开展“双导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导师”:在实训基地的每个服务部门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每位专业教师在学生中选拔3-5名学生作为指导对象,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完成以“项目”引领的服务任务,并在此过程使师生得到足够的实践体验,使师生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例如:网站建设服务部安排3名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每位教师指导3名学生,共组成3个“1+3”的团队,每个团队负责2个学部的所有网站建设任务;
2.2“导生”:经过培养,优秀的学生专业骨干可以担任“导生”,以同样的模式组建自己的团队,完成“项目”服务任务。“导生”的优势在于:第一,同学之间更易于交流沟通,也更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递;第二,有助于缓解“师资”不足带来的学生指导压力,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实践体验机会;第三,“导生”在项目实施及实践指导过程,使其组织领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使其今后职业生涯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理强的“创业能力”。
3 稳步发展,建设“创业型”校园实训基地
随着校园实训基地的稳步发展,专业教师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专业骨干得以不断成长,专业实力必将逐步壮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成为新的困惑。进一步建设“创业型”的校园实训基地无疑是最好的战略性举措,也将实现校园实训基地“质”的飞跃。从“体验型”升级到“实战型”,意味着走出校门,真正实现与社会“接轨”,是检验“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准,也将推动一批优秀的专业能手走上创业之路。
综上所述,实施中职计算机专业“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无疑是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1.物质保障: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提供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设施设备,是实训基地成立的物质保障;
2.人才保障:如果没有一批专业实力雄厚且对专业发展动向有敏锐的观察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就会缺乏最基本的人才保障,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强师资培训,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
3.制度保障: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课改大潮之前,相信 “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必然会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动力,为专业的课程改革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张 峰 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 《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4] 贾少华 教育理念: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 面向实践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 第8版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专业 体验型 校园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00-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日益普及,逐渐成为“信息家电”,具有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人群比例大幅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分工细化且专业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的趋势,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竞争力,前提是要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做好市场调研,从而对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课程改革成为了要走的“第一步”。而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工作体验,使更多的同学毕业后能直接“为社会所用” ,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然而,与其他一些能够大规模实训或就业的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用人需求相对分散,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接纳能力有限,很难满足较大规模的师生实训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是指以校园为实训平台,以“服务部”的形式让学生在未进入社会工作之前获得足够的校内实践“体验”,并在此过程取得技能和经验的双丰收,为今后成功就业奠定基础。“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既能为师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实践体验,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计算机专业“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开展:
1 成立“信息技术校园实训基地”,按需组建服务部
首先,要以学校名义成立“信息技术校园实训基地”,正式挂牌运行,制定详尽合理的基地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业老师参与基地的建设与日常管理;然后,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校园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逐步建设和建全各类服务部门开展校内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当中,有许多的内容是和计算机专业紧密关联的,这是我们划分服务部门的重要依据。以我校为例,大致划分如下三个部门:
1.1 计算机及网络维护服务部
本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微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数字化阅览室的维护、校园网络(有线/无线)系统的维护、办公室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教师个人电脑维护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硬件安装与软件安装);熟悉计算机系统常见软硬件故障的检查与排除;熟悉校园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各类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
1.2 网站建设服务部
根据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号召,本部门主要面向全校开展各类网站建设服务,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学校、学部、班级及各类个人网站的建设及日常维护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网站建设的一般流程,能够胜任网站需求分析、栏目设置、网站美工、DIV/CSS排版、WEB/FTP服务器架设、网站后台搭建(asp/.net/PHP/其它)中的2个或2个以上岗位。
1.3数字媒体服务部
主要负责学校和学部宣传橱窗的设计与布置、校内各类海报和宣传资料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各类优质课/公开课/教学比赛的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校内各类活动/会场记录及后期制作等内容。
成员专业能力要求:熟悉2款或2款以上的专业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LASH、Premiere、After Effect、AutoCAD等;有较好的构思及创意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一件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各服务部门成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之外,更应该注重在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服务基地能够健康成长和稳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 推行“双导制”,推动人才培养
基地建成之后,最关键的工作是如何开展活动,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双导制”是将“导师”和“导生”相结合(即 “老师帮带学生”和“学生帮带学生” 相結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双导制”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以点带面的递推作用,校园实训基地开展“双导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导师”:在实训基地的每个服务部门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每位专业教师在学生中选拔3-5名学生作为指导对象,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完成以“项目”引领的服务任务,并在此过程使师生得到足够的实践体验,使师生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例如:网站建设服务部安排3名专业教师担任“导师”,每位教师指导3名学生,共组成3个“1+3”的团队,每个团队负责2个学部的所有网站建设任务;
2.2“导生”:经过培养,优秀的学生专业骨干可以担任“导生”,以同样的模式组建自己的团队,完成“项目”服务任务。“导生”的优势在于:第一,同学之间更易于交流沟通,也更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递;第二,有助于缓解“师资”不足带来的学生指导压力,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实践体验机会;第三,“导生”在项目实施及实践指导过程,使其组织领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使其今后职业生涯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理强的“创业能力”。
3 稳步发展,建设“创业型”校园实训基地
随着校园实训基地的稳步发展,专业教师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专业骨干得以不断成长,专业实力必将逐步壮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成为新的困惑。进一步建设“创业型”的校园实训基地无疑是最好的战略性举措,也将实现校园实训基地“质”的飞跃。从“体验型”升级到“实战型”,意味着走出校门,真正实现与社会“接轨”,是检验“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准,也将推动一批优秀的专业能手走上创业之路。
综上所述,实施中职计算机专业“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无疑是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1.物质保障: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提供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设施设备,是实训基地成立的物质保障;
2.人才保障:如果没有一批专业实力雄厚且对专业发展动向有敏锐的观察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就会缺乏最基本的人才保障,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强师资培训,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
3.制度保障: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课改大潮之前,相信 “体验型”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必然会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动力,为专业的课程改革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张 峰 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 《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4] 贾少华 教育理念: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 面向实践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