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无论从词汇的量度、课文的长度还是知识点的难度,都明显让学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教师千方百计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往往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收放自如,既做到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什么时候“放”,如何放
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由于枯燥单调而且量多,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充分预习,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然后有针对性地让他们领读较简单的单词。复习词汇的时候,可以用较有趣的方式进行检测:单词接龙、根据单词提示猜另一个相关单词、同反义词对比、同形词对比等等。例如在检测单词pyramid(金字塔)时,我曾给出了三个相关单词king(国王),tomb(坟墓),Egypt(埃及).在这种游戏中,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知识巩固得牢。他们甚至在平时记词汇的时候,也经常自己设计一些这样的题型,效果非常良好。
教师在导入新的听力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放一放,先以故事、图片、歌曲、或者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听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开个好头。在Module 3 Unit 4 “Astr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Using Language, Listening,这段听力材料是关于牛顿如何发现地球引力、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以及霍金和他的黑洞理论。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比较难,而且让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也有相当的难度。我用幻灯片呈现三位科学家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其中,黑洞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呈现了黑洞的相关信息后,我提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lack holes?学生们讨论了他们对黑洞的理解后,初步理解了Stephen Hawking的黑洞理论:Black holes can not only “eat” objects but also “spit” them out.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前,可以Brainstorm、列提纲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引导,“放”开学生的思维,加强写作技能练习,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比如,在NSEFC Module 1 Unit 1中,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封回信。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读完材料内容后,要求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找出方法,改变现状,既不让同学们误会他早恋,又能跟女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我作了示范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们再对材料内容进行取舍并按照可行性进行排序。然后,给出一些提示词。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们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什么时候“收”,如何收
在“放”开的课堂活动中,老师要把握好节奏, 适可而止,不要使之变成一个狂欢的party。老师在“收”的时候,也不能猛然“刹车”,要做到巧妙,遵循“自然而然,承上启下”的原则,不能让学生感到突兀或依然沉浸在原来活动带来的兴奋中,而无法转到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等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然而,在以游戏、歌曲、图片等活动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不要耽搁很多时间。例如教授NSEFC Module 3 Unit 2 “Healthy Eating”中,在warming up这一部分,刚刚过完年的学生们说起食物津津有味,然后,我话锋一转:Do you think you are healthy eating? What is healthy eating?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主题。
在语法教学中要收得及时,适时、精要地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则,让学生领会语法意义,从而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 “放”主要体现在导入和例句中,但切忌拉长扯远。曾经在一堂讲定语从句的课中,我用了大量漂亮的图片来配例句,然后要求学生大声齐读句子,而忽略了关系词与先行词之间的关系的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高昂,做练习时却模棱两可。后来,我吸取此次教训,在上语法课时,以图、声等形式导入后,立即收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什么时候“放”,如何放
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由于枯燥单调而且量多,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充分预习,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然后有针对性地让他们领读较简单的单词。复习词汇的时候,可以用较有趣的方式进行检测:单词接龙、根据单词提示猜另一个相关单词、同反义词对比、同形词对比等等。例如在检测单词pyramid(金字塔)时,我曾给出了三个相关单词king(国王),tomb(坟墓),Egypt(埃及).在这种游戏中,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知识巩固得牢。他们甚至在平时记词汇的时候,也经常自己设计一些这样的题型,效果非常良好。
教师在导入新的听力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放一放,先以故事、图片、歌曲、或者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听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开个好头。在Module 3 Unit 4 “Astr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Using Language, Listening,这段听力材料是关于牛顿如何发现地球引力、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以及霍金和他的黑洞理论。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比较难,而且让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也有相当的难度。我用幻灯片呈现三位科学家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其中,黑洞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呈现了黑洞的相关信息后,我提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lack holes?学生们讨论了他们对黑洞的理解后,初步理解了Stephen Hawking的黑洞理论:Black holes can not only “eat” objects but also “spit” them out.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前,可以Brainstorm、列提纲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引导,“放”开学生的思维,加强写作技能练习,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比如,在NSEFC Module 1 Unit 1中,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封回信。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读完材料内容后,要求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找出方法,改变现状,既不让同学们误会他早恋,又能跟女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我作了示范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们再对材料内容进行取舍并按照可行性进行排序。然后,给出一些提示词。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们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什么时候“收”,如何收
在“放”开的课堂活动中,老师要把握好节奏, 适可而止,不要使之变成一个狂欢的party。老师在“收”的时候,也不能猛然“刹车”,要做到巧妙,遵循“自然而然,承上启下”的原则,不能让学生感到突兀或依然沉浸在原来活动带来的兴奋中,而无法转到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等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然而,在以游戏、歌曲、图片等活动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不要耽搁很多时间。例如教授NSEFC Module 3 Unit 2 “Healthy Eating”中,在warming up这一部分,刚刚过完年的学生们说起食物津津有味,然后,我话锋一转:Do you think you are healthy eating? What is healthy eating?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主题。
在语法教学中要收得及时,适时、精要地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则,让学生领会语法意义,从而准确、得体地运用语法。 “放”主要体现在导入和例句中,但切忌拉长扯远。曾经在一堂讲定语从句的课中,我用了大量漂亮的图片来配例句,然后要求学生大声齐读句子,而忽略了关系词与先行词之间的关系的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高昂,做练习时却模棱两可。后来,我吸取此次教训,在上语法课时,以图、声等形式导入后,立即收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