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等臂假双着丝粒22q部分四体胎儿羊水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了胎儿羊水细胞的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分析,探讨SNP-array技术在染色体异常诊断方面的价值。

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的核型,并采用SNP-array对羊水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高分辨率分析。

结果

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核型为47,XX,+mar,高分辨率SNP-array结果显示mar为等臂假双着丝粒psu idic(22)(q11.2),提示胎儿在22q11.1- q11.2区间存在1.7 Mb染色体的四倍性,涉及猫眼综合征(Cat eye syndrome, CES)的关键区域。

结论

通过结合常规G显带方法和SNP-array技术,明确了1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高分辨率SNP-array技术能够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判定异常染色体的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2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性质,探讨3q微缺失与CHD的关系。方法提取CHD胎儿脐带组织的DNA,用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检测其CNVs。结果2例CHD胎儿均携带3q微缺失。病例1表现为室间隔缺损、唇腭裂,携带3q29区1.66 Mb的缺失,涉及3q29微缺失综
期刊
目的探讨1例眼齿指发育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别按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筛选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患者中发现一个新发GJA1错义突变c.412G>A,患者父母均未携带此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的第138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丝氨酸(p.G138S),并经Sanger测序证实。该变异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
目的对1例不明原因发育落后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法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基因测序显示患儿GRIA3基因的第2外显子存在c.455T>C (p.L152P)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患儿诊
目的明确2例疑似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检测,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新一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例1携带GALT基因c.564G>C(p.Q188H)和c.116A>T(p.D39V)复合杂合突变;例2携带c.754C>T(p.Q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提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探讨二者的符合率。方法对92例产前NIPS提示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孕妇(其中包括21三体高风险62例、13三体高风险5例、18三体高风险1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11例、其他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3例)的羊水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
期刊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未进行CD138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10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初诊时常规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的结果。结果常规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24.8%(27/109),FISH
目的对1例以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方法采用芯片捕获ENG、ACVRL1和SMAD4三个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结果高通量测序检出先证者ACVRL1基因的1个致病突变c.814C>T(p.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小脑综合征、慢扫视运动、周围神经病、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多个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该基因编码ataxin-2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增突变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导致发病。本文就近年来SCA2在临床、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