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校于2013年停办幼师以来,县科教局领导提出了将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打造成“教师之家”的工作目标,掀起了一场师训工作的变革。它打破了原有的教师培训工作方式,重构了师训工作的机制。我们通过加强保障、优化网络和强化管理,努力创建“教师之家”。今天的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功能场室齐全,生活设施完善,培训课程实用,师训团队强大,培训网络健全,管理服务专业,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
加强组织保障,为“教师之家”护航
科学发展离不开组织保障。我们通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培训经费、完善工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等,为 “教师之家”护航。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县成立了由科教局局长任组长的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教师培训项目都由局领导亲自开班讲话,有的班甚至亲自授课,继教办工作人员更是全程跟踪。
2.落实培训经费。认真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条例》“按照额度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要求,在县府财政预算中列支继续教育经费。我县每年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00多万元。
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安排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并将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纳入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范畴。
3.完善工作制度。2013年以来,我县先后出台了《龙门县教师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龙门县教师发展工作坊实施方案》《龙门县教师发展工作坊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成果文件,形成了县局、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三级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培训学时学分管理、违纪情况通报惩处、不合格不报销培训费、教师外出培训反馈等制度。
4.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县投入约200万元,对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全方位改造。可以说,如今的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焕然一新,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培训功能不断增强。
挖掘优质资源,为“教师之家”添翼
我县逐步完善进修学校、培训基地、工作坊(室)和中小学等网络,打造“四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培训平台,并采取“专兼结合”方式,努力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本土教师培训师队伍。
1.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研训员培养。我们将科组进行合并重组,改变了过去业务交叉、研训割裂的传统体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我们结合学校工作需要,具体规划了每名研训员的研究方向,为研训员提供中小学顶岗培养、在职进修、外出学习和到基层调研等多种学习机会。每个培训项目都按照学员5%的比例,安排研训员全程参与。
2.創建培训基地,充实培训师队伍。近年来,我们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以及教师网、华师网等媒体合作,并在京、江、浙、沪、湘、广、深、佛等教育发达省市创建了教师培训基地,并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教师培训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室)主持人等担任讲师,进一步充实教师培训师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出台了《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对兼职教师培训师的管理。每年,我们都安排这些教师培训师参与培训,开展了教师培训师、教师培训管理师和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师等培训项目,以确保他们走在师训工作的前沿,引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3.打造工作坊(室)。如何实现研训一体?如何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变“输血”为“造血”?如何让培训更加“接地气”?如何有效地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 2016年,我们开展了“片区教师发展工作坊”试点工作,在实验探索中解决以上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坊,落实工作坊的工作任务、管理细则、办公场地和运作经费等一些列动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片区教师培训活动,片区教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得以完善。
4.重视校本研修。中小学是最大、最重要的教师培训基地,校本研修或许是教师培训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出台了《龙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规范培训管理,让“教师之家”专业
为了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我们制定了《龙门县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流程》。通过项目管理流程,促进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极大地提高了培训项目效益,使学校培训工作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1.重视调研。各个研训组每个季度都会采取主动走访学校、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了解一线中小学校长、教师的需求。
2.科学立项。为了避免教师培训内容简单重复、零敲碎打,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制定了《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2016—2020年)》。
在每年第四季度,我们深入一线调研,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培训总体方案,于12月中旬报学校领导审定后,于12月底前报县科技教育局审批立项。在项目开展之前,每个项目办都要进行培训需求的专项调研与分析,并邀请5—7位优秀教师进行项目课程推荐与评估,然后才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3.完善课程。将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培训课程之中,加强师德师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师的心理辅导。尤其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安排培训模块,组织专题培训与研讨等,切实帮助教师、校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各项目办根据培训方案,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安排落实培训课程和选聘任课教师。培训结束后,将各个项目进行梳理,形成培训案例。最后,由学校遴选经典案例,汇编案例集,逐步形成具有龙门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4.注重实效。一方面,我们实现了培训管理信息化,主动地利用微信、问卷星、PPT等软件,大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积极引进优质网络培训机构,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菜单式”培训课程,满足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同时,我们注重培训形式多样化,推行了“五段式教师跟岗培训”“世界咖啡”“教师发展工作坊”等培训模式,并鼓励参与式、讨论式、情景式培训,使整个培训工作呈现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局面。
5.规范经费。2016年,我们出台了《龙门县内教师培训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严格经费审批及过程监控,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6.及时反馈。我们制定了《培训质量评估表》,项目评价结果均通过适当方式向有关人员进行反馈。班主任对培训班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之,提高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是师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只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训网络和强化过程管理,我们的“教师之家”一定会越来越有魅力!
加强组织保障,为“教师之家”护航
科学发展离不开组织保障。我们通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培训经费、完善工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等,为 “教师之家”护航。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县成立了由科教局局长任组长的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教师培训项目都由局领导亲自开班讲话,有的班甚至亲自授课,继教办工作人员更是全程跟踪。
2.落实培训经费。认真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条例》“按照额度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要求,在县府财政预算中列支继续教育经费。我县每年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00多万元。
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安排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并将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纳入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范畴。
3.完善工作制度。2013年以来,我县先后出台了《龙门县教师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龙门县教师发展工作坊实施方案》《龙门县教师发展工作坊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成果文件,形成了县局、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三级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培训学时学分管理、违纪情况通报惩处、不合格不报销培训费、教师外出培训反馈等制度。
4.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县投入约200万元,对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全方位改造。可以说,如今的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焕然一新,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培训功能不断增强。
挖掘优质资源,为“教师之家”添翼
我县逐步完善进修学校、培训基地、工作坊(室)和中小学等网络,打造“四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培训平台,并采取“专兼结合”方式,努力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本土教师培训师队伍。
1.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研训员培养。我们将科组进行合并重组,改变了过去业务交叉、研训割裂的传统体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我们结合学校工作需要,具体规划了每名研训员的研究方向,为研训员提供中小学顶岗培养、在职进修、外出学习和到基层调研等多种学习机会。每个培训项目都按照学员5%的比例,安排研训员全程参与。
2.創建培训基地,充实培训师队伍。近年来,我们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以及教师网、华师网等媒体合作,并在京、江、浙、沪、湘、广、深、佛等教育发达省市创建了教师培训基地,并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教师培训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室)主持人等担任讲师,进一步充实教师培训师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出台了《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对兼职教师培训师的管理。每年,我们都安排这些教师培训师参与培训,开展了教师培训师、教师培训管理师和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师等培训项目,以确保他们走在师训工作的前沿,引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3.打造工作坊(室)。如何实现研训一体?如何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变“输血”为“造血”?如何让培训更加“接地气”?如何有效地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 2016年,我们开展了“片区教师发展工作坊”试点工作,在实验探索中解决以上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坊,落实工作坊的工作任务、管理细则、办公场地和运作经费等一些列动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片区教师培训活动,片区教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得以完善。
4.重视校本研修。中小学是最大、最重要的教师培训基地,校本研修或许是教师培训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出台了《龙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规范培训管理,让“教师之家”专业
为了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我们制定了《龙门县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流程》。通过项目管理流程,促进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极大地提高了培训项目效益,使学校培训工作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1.重视调研。各个研训组每个季度都会采取主动走访学校、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了解一线中小学校长、教师的需求。
2.科学立项。为了避免教师培训内容简单重复、零敲碎打,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制定了《龙门县教师继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2016—2020年)》。
在每年第四季度,我们深入一线调研,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培训总体方案,于12月中旬报学校领导审定后,于12月底前报县科技教育局审批立项。在项目开展之前,每个项目办都要进行培训需求的专项调研与分析,并邀请5—7位优秀教师进行项目课程推荐与评估,然后才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3.完善课程。将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培训课程之中,加强师德师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师的心理辅导。尤其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安排培训模块,组织专题培训与研讨等,切实帮助教师、校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各项目办根据培训方案,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安排落实培训课程和选聘任课教师。培训结束后,将各个项目进行梳理,形成培训案例。最后,由学校遴选经典案例,汇编案例集,逐步形成具有龙门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4.注重实效。一方面,我们实现了培训管理信息化,主动地利用微信、问卷星、PPT等软件,大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积极引进优质网络培训机构,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菜单式”培训课程,满足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同时,我们注重培训形式多样化,推行了“五段式教师跟岗培训”“世界咖啡”“教师发展工作坊”等培训模式,并鼓励参与式、讨论式、情景式培训,使整个培训工作呈现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局面。
5.规范经费。2016年,我们出台了《龙门县内教师培训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严格经费审批及过程监控,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6.及时反馈。我们制定了《培训质量评估表》,项目评价结果均通过适当方式向有关人员进行反馈。班主任对培训班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之,提高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是师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只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训网络和强化过程管理,我们的“教师之家”一定会越来越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