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以史为鉴”写作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是过往真实的存在,历史也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又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由“历史”引出的话题材料。当今社会,戏说历史、篡改历史、否定历史、忘记历史的社会现象泛滥,所以由这个话题在于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尊重历史,如何继承历史文化,如何对待历史和未来的关系等等。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句和第二句可以分为两层,注意两者之间的并列关系。第一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历史是什么?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实。人在书写历史的时候,不论是否经过心灵选择,都不能避免它的真实存在;第二层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无论环境如何,无论先进与否,历史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言传身教,不断地丰富、发展历史文化,不断地继承先进文化。这样,把人书写的过往历史和通过人的传承性的历史就结合在一起了。第三层强调历史和未来的关系。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才能让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当代青年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更实事求是来看;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甚至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立意可大可小,只要能体现积极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怀就好。
  素材及化用
  素材展示1:抛弃传统文化,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
  运用示例:这是一个历史文化缺失的时代。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立足的基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抛弃传统文化,丢掉根本,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是啊,如果我们丢掉了历史,放弃了文化传承,就犹如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稳,方向不定,狂风巨浪来临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
  历史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BBC的纪录片《文明的轨迹》记载和揭示了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是留给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但这不仅仅是总结和映射,它的传承性在于,不断地让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追寻历史文明的轨迹,也能让你在芜杂的历史记忆中寻找到生命突破口和永久的精神支柱。
  素材展示2:1994年,张纯如第一次看见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愤怒立刻灌满了这个26岁年轻人的全身。可是在美国那么多年,饱读诗书的她竟没有看到任何一本正式的书中提到这一切。为了把屠杀从历史的尘封中取出,她从1995年开始,走遍大城市所有的档案馆,寻访很多在世的大屠杀幸存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但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是让她崩溃了,她患上了抑郁症,2004年,举枪自杀,年仅36岁。
  运用示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一颗正直而又追求和平的心,张纯如的名字就来源于这句话,她追求正义的心成了她战斗的动力。当她在美国第一次看到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她是愤怒的;当她明晓祖辈们是怎样逃离人间地狱,怎样举家迁到美国时,她是震惊的;当她倾尽所有,每天工作超10小时,承受身心上极度刺激与疲劳,终于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我们是钦佩的。
  仅仅是一个正义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一个原本平凡的女作家的人生轨迹。她始终铭记:那条曾被染成鲜红的长江,那桩不为人知的大案,是真实的,是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的;犹太人遭到纳粹屠杀的历史,早已被记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张纯如,用她年仅36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真相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例文精选
  现实的镜子
  □浙江省新昌中学 林侃
  张定浩曾经把理想与历史比作是当下的镜子。而历史是我们对过去的记录,理想则是我们希望可以留下的历史。故而古人常说以史为鉴,现在我们向着这面当下的镜子,看见的是不仅是过去,还有我们自己,甚至是未来的影子。
  历史会对我们产生这么大的价值,归根结底是源于它是过往时光的如实反映,作为事实的载体,自然拥有一种真实的力量。同时由于时间不断地流逝和更新,历史也不断地发展和延伸,那份能够震动人心的力量也就随之越过岁月消磨世代更迭,于我们身边轻声道来,却是直接叩击在了心中。不仅如此,延续传承的过程中,那些案牍典籍也不再止于一件件的大小事宜,还融合了每一段时间内的文化。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传承、积累和慢慢拓展,悄然之中便描繪出人类行进的轨迹。而如今现实中种种事物,无不是从其中生长出来的,史料作为当下的映射,以其为镜的我们,能够令当下更有价值,也会使未来有希望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俞荣根教授潜心于儒法研究十二年,希望实现当下的“良法善治”的他,向先秦贤儒们祈求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而这一剂良药,便是从历史这面镜子中觅得的。镜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事,而一件件的事里却是藏着古人的经历、思考、看法评价乃至于对未来的无限想象,以史为鉴,便是要抽丝剥茧,层层地打开其中蕴藏的珍贵思想。余教授说不管再怎么熟悉的史料,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在这些懂得历史的价值的人眼中,这面镜子通过过去反射出现实,是两个时代的碰撞和交融,于其中迸发出来的火花,为接下去的路点明了方向。
  可若是没有历史作为载体,所有这些过往的美好恐怕都难以到达我们现代人的手中。而历史由人创造,也由人来记录,因而修史一直是我们坚持的传统,每一段时间都不愿放弃。陈荣昌作为绍兴市志的执行主编,继往开来,和同僚一起谱写新时代的新志,以为后世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录。而我们确实需要陈荣昌这样的努力者,既然过往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巨大的价值,那么书写下我们的当下便是必要的。于历史这面镜子中留下现实的影像,是留存的过程,为后世栽树,同时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书写历史给了我们一个审视自己、思考现实以及从中警醒继而努力纠正一些错误的机会。
  不管是发掘以前的历史,还是书写当下的历史,所有这些的出发点,还是要落实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所有为了历史做出过奉献的人。近年来,网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诋毁英雄的言论,而这无疑是对历史没有敬畏之心的表现,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英雄家属甚至于亿万人对他们的感情,也在随意涂抹修改事实,毁损了历史力量的根基,削弱了对于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靠感。故而不论在什么位置,不论在什么年纪,不论我们多么平凡,我们总是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小小的一点历史的责任,需要好好地去尊重和守护它。
  美国作家艾萨克认为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因为事实是客观而不带情感的反映,同样由事实构架的历史也是如此,这面镜子投射的并非那个特定的当下,而是需要我们从过往的事实中看出一些适合于现在的事物,由它出发来构建属于我们的更好的当下。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方法,透过自然、社会现象感悟情理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的方法,透过社会、生活现象探究关系、联系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透过事物关系、联系探究个人、社会灵魂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事说理,说理就要发表看法,阐述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议事说理只有达到一定的
2019年10月,据报道,在浙江湖州荻港有一件牵扯着老百姓们的事,那就是喝早茶,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是街头文化的一种缩影。茶馆老板叫潘平福,今年77岁。从老板口中得知,他在五十多年前接手了这家老茶馆。一直以来,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风貌,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多年如一日的忙碌早起,烧水煮茶,即使物价飞涨,依然执着坚守为老茶客们提供一元一杯的茶……不忍茶馆一直亏损,茶客们顺理成章地把自
这个世界上最可笑的一句话是“你变了”。  动物应季会换毛。河流结冰又融化。日子来来回回,途经喜怒哀乐,哪有任何事情发生得无缘无故。  时间不是唯一的权威。在我看来,人的本質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所谓的“变化”,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参与到对方成长的曲线当中。环境在变,眼睛在变。可你永远都是那个过去的自己汇总出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因囿于自身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促使我们形成不同的形式风格和人格面貌——哪怕是
理,本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有时是指逻辑之理,有时指的是理性,有时也是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理,正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的冥冥中的支配力量。我们迫切地寻找着理,并使用着理。  理是客观存在着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追寻到了渠水清澈的原因,在程朱理学家眼里,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物理學家牛顿在苹果树下被熟透的苹果砸中,受启发而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然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我很信服这句话,许多事物经过粉饰,就显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倒不如简简单单,方能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著名作家余华在采访中说:“我认识的汉字不多,这大概就是别人评价我的小说简明平淡的原因。”诚然,这是余华先生自谦的说法。但“简明平淡”确实是他小说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他的文字才如此扣人心弦。  余华在小说
本期赛题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謝。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
陆婉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她创建了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分析中心,建立了从天然气到渣油的整套分析方法,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陆婉珍对科研工作严谨踏实,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简朴。她虽出身名门,但自幼受祖母淡然生活态度的熏陶,一直恪守俭朴的习惯,对于物质生活要求极低。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不要被物降住。”  在学生们的印象中,陆婉珍每年冬天的打扮都一样:一
7月7日,一段長6.38分钟的视频,和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女孩,一起刷爆了网络,感动了14亿中国人。她就是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唯一一位本科生代表发言的95后女孩张薇。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声音轻轻的,但在她温柔的语气中,字字句句都带着坚持:“我始终记得曾经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推研成功以后,我决定延迟1年入学,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
范晔在《后汉书》中曾这样告诫后人:“舍近求远,劳而无功。”提倡的就是人们做事情时要讲究方法,明明身边就有最佳选择,就不需要绕远路从而白费力气。话虽简短,却字字珠玑,前人的这个想法让我很是钦佩。在人生之旅上,我们既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道理,也无需通过复杂的方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因为大多时候,答案就隐藏于我们的内心。  我们应从内心寻找答案。  孟子在《离娄·章句下》中曾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道在迩而
瘫痪机场、暴力袭警、围殴记者……三个多月以来,香港持续发生极端暴力违法事件,一些年轻人包括学生受“反中乱港”势力教唆参与其中,冲击香港法治,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侮辱国徽、国旗,甚至喊出“港独”口号,发展至今带有明显的颜色革命特征,并开始出现恐怖主义苗头。  8月25日,香港“荃葵青游行”结束后,暴徒多次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在执法中拘捕36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只有12岁。这是自今年6月示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