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露豪奢官员周久耕、追问“躲猫猫”事件真相、曝光公款天价账单、展开人肉搜索伸张正义……草根的网络监督效力及草根的群体力量在最近被炒得很热。事实上,网络监督的力量十分有限,草根的这种监督离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还很远,但相比而言,今时今日的草根网民的确具备了一种群体能量,他们身上体现了社会民主的进步。
“自视甚高”——草根们这种不输现实的倔强的理想正是他们“有成”的驱动力。放眼看去,“草根英雄”、“草根代表”、“草根文化”在当今的表现日益抢眼,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莱亚德认为,政治家应该把人民是否快乐当成制定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之一。其实快乐的寓意从来都很简单,只要能撩拨起人们关于开心、激情、愉悦的神经,让所有与快乐有关的细胞跃动,鲜活起来演绎为“俱欢颜”便是。当快乐的基础变得广泛而强大的时候,那么正是草根狂欢的高潮。
放眼当下,经济危机中幸福感变得弥足珍贵。草根明星的节节胜利,山寨文化的风起云涌以及自娱自乐的泛娱乐时代的来临,无疑成为支撑大众快乐指数的策源和调味剂。
很民星 很草根
赵本山、郭德纲、王宝强、阿宝……这些明星的蹿红常常与“草根”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流派”各不相同,但身上却具有“非学院派”,“才华横溢”、“群众基础强大”的一致标签。时下,最吸引人眼球的小沈阳无疑成为草根明星的领军人物。还有因“疯狂”系列电影而走红的黄渤,尽管是北漂之后从北电出来的非主流科班毕业生,但因饰演各类草根人物而迅速走红。曾经备受争议的男旦李玉刚也因被中国歌剧舞剧院“招安”,而成为草根胜利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小沈阳的后春晚生活
穿着花裤衩,跳着八字步,小沈阳“Pia Pia”地闯入了大江南北无数人的视线,火得一塌糊涂,老出名了。除央视外,他横扫四家地方春晚;他的句式,成了手机短信中的流行语,他常说的象形词“pia pia”地,被网友列为了2009年第一个热门词汇;网上出现数十万个关于他的视频……小沈阳就像一枚神舟6号屁股下的小火箭正噌噌地往上蹿,他的“粉丝”男女老少通吃,像张艺谋郎朗之类的很多圈里大腕也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对小沈阳的喜欢。由于老谋子对他的“钟情”,小沈阳被许多媒体派生出了“谋男郎”的新概念,让影视圈人艳羡不已。而在最近的全国“巡笑会”中,小沈阳旋风席卷大江南北,他的演出场场爆满,俨然一个超级“民星”。
3年前,北京、天津一带的知识青年有了个秘密乐趣,那就是去看郭德纲的相声,开始是小圈子的流行,观众们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怀着改变娱乐现状,抨击虚伪谎言的雄心,开始在网上讴歌这位胖敦敦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小沈阳的经历跟郭德纲有些类似,起于草莽,火红于民间。后者更是在春晚的强大推手下,一夜走红。
当然,就在小沈阳登上多家卫视春晚频频露脸收获掌声之时,密集的节目让一些观众也感到了审美疲劳——头上别发卡,跑偏七分裤,抹个红嘴唇,背个小包,走路还PiaPia的,人们发现小沈阳的包袱不过这几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说,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因其没有思想内涵。
对此,小沈阳表现低调,但他说“我一个纯爷们要打扮成女的模样,要讨人喜欢,就必须用心琢磨,哪个点大家能接受,哪个点逗大家乐呵,就算跑偏了还得转回来,这些都得在表演中看大家的反应。我觉得:能给大家带去快乐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文化,就是那个快乐文化。”赵本山则认为小沈阳长期在民间演出,他很了解观众的口味,“有着十几年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冯小刚更是在访谈中为小沈阳打抱不平:“怎么让观众高兴点就跟犯了罪似的?就那么抬不起头来。”
的确,小沈阳身上充满了不属于主旋律意义这种厅堂气质的草根味儿,或许有人会觉得低俗,但他却有着某种久违的亲近和轻松,以及一个民间艺人面对观众的那种实实在在的诚意。正因为如此,所有小沈阳的“粉丝”都希望他身上的那种鲜活和生动能够走的越远越好,当然这一切的主题词来源于“创新”,而不是昙花一现。
疯狂的黄渤
据说,黄渤的风趣可以灭了当前所有内地主持人。有人把他和宁浩的组合称为新一代的葛优与冯小刚,曾与他合作的导演管虎说他“每个毛孔都透着聪明”。
毋庸置疑,伴随《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操着口青岛话的黄渤“疯狂”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他屡屡将青岛话应用于影视作品中,让青岛话特有的喜感大放异彩,让青岛人着实又惊又喜。
2006年,一部无明星、低成本,毫无前期新闻话题的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让黄渤以疯狂的方式走红。《疯狂的石头》火了之后,黄渤就开始操着自己的胶东话在许多影视剧中“上蹿下跳”,《疯狂的赛车》、《高兴》、《爱情左右》、《幻想之旅》,黄渤用胶东话抖的包袱常常让人笑到捧腹,他最终从小配角成功篡位,喧宾夺主,每每成了剧中最大亮点。
黄渤自身民工式的长相,外加邋遢的造型和土得掉渣的山东话,使得他成为电影世界中最理想的草根阶层的代言人,比表面邋遢实则帅气的星爷更加彻底的草根,一看就是一个生活中彻底失败并且没什么希望的底层小人物。可以说,黄渤天生是一个主演草根电影的演员。比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是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不是正直的保安队长,也不是派头十足的国际大盗或者道哥,而是那个用青岛话说出:“班尼路,牌子啊”、“你MLGB”的黑皮。《疯狂的赛车》中黄渤被扶正,担当男主角,饰演一个受奸商所害被终身禁赛的自行车手,外表邋遢粗俗,内心善良,将各种好玩的元素发挥到极致,令人忍俊不禁。
黄渤在银幕上总是出演一些民工小偷这样的角色,其实他出身于青岛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生。每逢有人到他家,他父母就拿出黄渤的照片解释:“其实平时他还是很正常的。”
对于很多人提出的黄渤到底是草根派还是学院派,是来自江湖还是庙堂的提问。黄渤用很通俗的语言回答“演戏就跟做饭一样,你自以为做的是佛跳墙,但可能还没有旁边人做的臭豆腐好吃。”
在黄渤看来,以前的国产喜剧电影往往用挤眉弄眼 油腔滑调或者靠糟践自己和他人来取乐,这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娱乐。而他的表演则致力于种通过情节张力和荒诞逻辑来表现的冷幽默,让人们不仅乐在脸上,也能够乐在心里,一直笑到影院之外。这或许就是黄渤疯狂走红的秘笈。
双面李玉刚
台上美娇娘,台下纯爷们。从男扮女装漂泊走场到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并成为季军,李玉刚用了10年;从星光大道成为明星到今年2月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名正式演员,李玉刚又用了3年。李玉刚这位被称为“最美男旦”的草根明星加盟中国歌剧舞剧院,成为该院独唱演员,李玉刚的住房、户口均由该院团解决。在众多的草根演员中,像李玉刚这样能够转成“正规军”的为数不多。
从《星光大道》脱颖而出后,李玉刚可谓大红大紫,但他却受到梨园界的非议。两年前,陈凯歌筹拍《梅兰芳》时,也曾把他邀到家中面试,不过最后李玉刚还是没有能出演。虽然双方都没有解释此事,但是这可能与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意见有关,因为梅葆玖曾公开炮轰李玉刚,言辞激烈:“一个男人,戴着假胸罩,全身涂得白白的,唱《贵妃醉酒》,太不像话!然而,包括阎维文,斯琴高娃等艺术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喜欢李玉刚,除了他几乎不可复制的才艺和造型,更多地还是感叹和佩服他为理想执着追求的劲头。
男旦很多,男扮女装的演员也不在少数,但像李玉刚那样扬弃了传统戏曲,以惊艳的美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却是凤毛麟角。曾经,李玉刚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为了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前前后后拜过上百位老师,包括演艺界、戏曲界、服装界、化妆界、舞蹈界、声乐界……其中不乏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了美女形象,他买来了各种时尚类服饰类杂志,学着上面美女的形象打造自己。他还抛弃戏曲用的油彩,去商店买来化妆品,一笔一笔描眉、抹口红、上粉底到布料商场,摸布料的手感,看颜色、问材质:去服装设计店,自己设计服装造型。如今,李玉刚甚至比很多女孩子都更了解,更会使用化妆品,他还能够认出上百种布料的材质,说出它们的用途、产地,名称及价格。这些积淀都为他之后的厚积薄发做好了准备。
2005年春节,《欧洲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消息:中国当红男旦李玉刚随中国《玫瑰钻石》表演艺术团赴欧洲巡演,把中国古老的艺术带出国门。接下来的十几天,李玉刚火遍欧洲各国,新闻联播用的表演花絮镜头都是李玉刚的女装扮相。期间,有法国艺术家邀请李玉刚留在法国发展,被他婉拒。他认为学习国粹艺术并发扬光大,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氛围。
如今的李玉刚,已不单纯是一个演员的名字,他更多地成为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牌,一个为众多老百姓所喜欢的文化标签。
很山寨 很草根
有人说,如果推选2008年的一句流行语,那“山寨”完全可以当选。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后来的山寨话剧,山寨明星甚至是山寨春晚。山寨现象已经从一种纯粹的消费商品,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傲慢的权威。
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提案:“反对山寨文化”,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各大门户网站数万人发表评论,更有网友将其称为“山寨大妈”。足以见“原来是农业学大寨,现在是大家都山寨”的广泛流行性。就在倪萍反对山寨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政协委员则表示,山寨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生存依据,山寨文化创造的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应该纳入保护的范围之内。
从山寨手机开始……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它泛指一些没有经过国家各项标准认证,绝大部分为精仿的数码产品,尽管具有强大的功能集成和低廉的价格,但却由于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以及有盗版侵权之嫌,一度饱受争议。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发展模式多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山寨手机”的出现,也许是制造业近三十年来不断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并不是说东莞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型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山寨手机”所标志的,只是从代工制造升级至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过渡阶段。它有明显的仿冒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侵权,同时又不乏创意和技术革新。
随着“山寨手机”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山寨”这个具有江湖气的词汇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山寨文化、山寨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而之所以称之为“山寨”,也有占山为王,和正规品牌“分庭抗礼”的味道。
有人说,2008年开始兴起的“山寨文化”,其实是“精英VS平民”、“边缘VS主流”、“草根VS士大夫”等近二十年来一系列文化概念明争暗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这些林林总总的文化流派,在潮起潮落、分分合合中通过“山寨”这个通关密码成功突围。
全民皆山寨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曾说:“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号经济。人们去吃汉堡包,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吃到过汉堡包,因为,真正的汉堡包只存在于完美绝伦的广告画中,那种青翠与淡黄相间的亮丽汉堡包,只能作为一种恒久而又延迟的欲望存在。”
山寨文化之妙正在于“汉堡包的符号代替了汉堡包”,并以廉价、实用满足了人们欲望中符号似的“奢侈”快感。在小康社会还没有全面形成的今天,草根阶层、平民阶层距离“精英文化”越来越远,越来越消费不起主流文化。草根与平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时尚文化的渴望,几乎瞬间义无反顾地“消解”在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和酷爱当中。
“你痛恨贵族泛滥,为民生自成一派。欢呼声如海,万千期待,梦站在,长城外,任番邦心胆颤。论江山,功劳有我山寨。”民间词人罗列《山寨》的歌词一经上传,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捧。
现在,虽然山寨机的势头没有之前那么火热,但“山寨”这个词却在网络上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当中广泛流行开来。这种并非单纯的仿冒,又“碰巧”与中国的次文化导向合流,从而共谋出一整套完备的文化策略。由于很多人都将“山寨”的定义和“模仿”挂钩,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山寨”一词在文化中的覆盖面,不仅仅在物质产品和广告中存在山寨现象,就连电影、电视剧,甚至如春晚等众多形态的娱乐节目,也都打上了“山寨”的烙印。如果越过“山寨”的表层形式转向其文化内涵,究其本质,不难发现,那就是从草根化、平民化中创造自我成就之路,自娱自乐、天下共赏。
对于山寨现象,人们见仁见智,但大都以一种宽容,娱乐的心态接受它,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草根文化,体现草根挑战社会精英话语权垄断的种生活态度。
山寨“出口” 很多年以前,在狮子山下木屋区“山寨厂”里呵欠连天地缝衣服、做塑料花的那些人绝对不会想到,“山寨”这个词,半世纪之后竟然会变成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面大旗,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猎猎招展。
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普林瓦利市的汉当特兰特一直醉心于中国文化,他用砖块和黏土建造了一条一英里长的“山寨版长城”,并且每个细节都和“原版”长城“完全一样”。无独有偶,孟加拉国一位富豪导演不惜耗资5800万美元,按1比1的比例建造了“山寨泰姬陵”。虽然他声称用的是与真泰姬陵一样的大理石、花岗岩和钻石,但大多数游客却是失望而归。
除了山寨长城,欧美版的山寨影视《西游记》也是越雷越受宠——唐僧变成了高大英俊的美国学者;孙悟空还是照样被压在山下,不过是座蒸汽山;猪八戒居然减肥,瘦得可以看到“排骨”——这就是欧美版《西游记》。目前最红的山寨名人当属印尼版奥巴马,34岁的印度尼西亚摄影师伊尔哈姆·阿纳斯与奥巴马相貌几乎一模一样,自从去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阿纳斯就在网络世界迅速蹿红。除了山寨版奥巴马之外,山寨版普京,山寨版布什也曾经红火一时。
最雷的还是山寨媒体假《纽约时报》开的一个大玩笑。几乎所有美国人都会对去年11月12日免费赠送的《纽约时报》记忆犹新:伊拉克战争结束了!美国军队将陆续撤出伊拉克!更有甚者,当天的报道还说,布什总统因叛国罪遭到指控:国务卿赖斯公开为美军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道歉……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份假报,虽然它的版式乍一看与《纽约时报》并无二致,但它的出版日期却是2009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也许人们会对小报刊载的某个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绯闻一笑了之,但这份“山寨版”《纽约时报》的玩笑可真是开大了。
很娱乐 很草根
像《士兵突击》一样充满异数的新英雄主义题材一样,《我的团长我的团》在银屏上大行其道,为男性观众们津津乐道。每一个草根都有过英雄的梦想,但草根无数,英雄寥寥。更何况在消费时代,成为英雄的成本太高。当下,有这样一个娱乐的形式,代替草根实现英雄或者做着英雄的事情,这看似是草根消费草根的过程,其实就是草根们表达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的过程。尽管,所有的大众娱乐看上去是如此浮躁而俗气。
我们的选秀生活
“玉米”、“凉粉”,“盒饭”……这些原本属于娱乐明星拥趸者之间的传播密码,开启了“草根娱乐”中的“粉丝文化”的先河,这一切的推手来自于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一个多元的娱乐形态的释放。
李宇春两度登上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她与张靓颖等一干超女开创了一个“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选秀时代。此后,挟“超女”成功的余威,最具影响力的《快乐男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挑战麦克风》等一批电视选秀节目,以更大的力度继续吸引着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眼球。蒲巴甲、尚雯婕、张峻宁、陈楚生、阿宝、凤凰传奇等名字成为娱乐界的关键词,他们没有一个与学院派或者阳春白雪有关,几乎统统是微尘一样的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每一个人都能写就一部娱乐版的《奋斗》苦情戏。他们化身为平民圆梦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一种平民精神文化的崛起。
包括央视、东方卫视在内,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电视台都开办了类似的选秀节目,诸如《红楼梦》、《聊斋》等电视剧更是将选秀作为前期炒作的铺垫。平民大众的广泛参与使得选秀节目在强大的群众基础之上,成为保证电视台收视率和掘金的高招。最高峰时中国有1000多个选秀节目,80岁的老人可以参与《魅力大妈》,牙牙学语的小儿可以加入《阳光宝贝》,全人群无缝隙策划覆盖,激发每个人的成名冲动。
“海选”为“草根”成名提供了机会,在这个喜欢做秀的泛娱乐时代,只要你有表现欲,就有机会走到人前。或许你昨天还在台下腆着脸看别人演出,而今天,就已经屹立于舞台的正中央,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据说,《超级女声》将在今年卷土重来,新一轮选秀热潮又将袭来。
电视讲座普及快餐文化
毋庸置疑,近年来热度不减的电视讲座,成为普及国学的一道文化快餐,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通过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认识并喜爱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有人认为,用这种通俗的形式来重新解读曾经曲高和寡的国学,是草根文化得胜的另一个标志。尽管,它看上去娱乐化的成分更多一些——我们提倡的主流文化不是一直都讲究寓教于乐吗?
尽管有人不赞同将文化人聚集的《百家讲坛》归于草根系列,并举例说明于丹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其父亲曾担任中华书局高层,云云。但你不得不承认,当于丹大气飘逸地用通俗易懂且优雅生动的语汇解读《论语》、《老子》,以生命感悟激活了属于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中的精神基因时,她身边形成的“气场”不仅吸引了普通意义上的文化人,更折服了很多“下里巴人”,使之成为坚定拥趸。
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学者那样的严肃和学究气,包括于丹、易中天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学者在内的“讲坛人”,除了拥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之外,还用一种类似当年“说书人”常用的技巧来抓住观众。他们面对的是大众传媒和大量非专业人士,于是他们把讲座当作电视剧来设计,以悬念和疑案作牵引,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每隔3至5分钟来一个悬念或噱头。他们常用“诸葛亮唱的是卡拉OK,曹操其实很可爱,关羽应该当爱神。这样的草根语言,让大家在平和、快乐轻松的状态下,了解历史认识传统文化——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雅俗共赏。易中天很乐于接受“草根”的定位,并坚持用“草根”的方式与“学院派”拉开距离。
网络成全草根名人
网络时代,普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人们从胡戈、荚蓉姐姐、后舍男生等网络红人身上看到了成名的捷径。总体来看,草根名人主要可分为以胡戈为首的技术恶搞派:以都市放牛等为代表的博客派;以芙蓉姐姐为典型的哗众取宠派。在普遍充满矫情、说教、虚伪、居高临下的艺术氛围里,不管是“馒头”还是“石头”,民众表现出来的,是对强势话语权的反感与抗议。
从世俗意义上讲,他们彻彻底底地成功了。这种成功,也许他们盼望已久,但速度之快,实在让他们自己意料不到。这些无背景无靠山的无名之辈,终于有机会接受铺天盖地的掌声和鲜花。他们的胜利让那些曾经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的人看到了希望。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天仙妹妹、后舍男生、胡子男、小胖等网络名人的走红就是一个范例。
这是个“草根精神”引领的娱乐时代、恶搞、傍名人、炒作、出格、机遇……有了互联网,出名得利似乎唾手可得。但无论超女、快男,那些一夜间窜红的“快餐”艺人们,冒出来快,掉下去也快,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诸多昙花一现的名字是如此轻易地被人遗忘。《星光大道》火了羊倌阿宝,于是各地操着原生态唱法复制“阿宝”的草根源源不绝;《超级女声》让李宇春成名了,于是舞台上放眼看去一片中性主义,芙蓉姐姐在论坛里猛贴自己的照片,顿时大红大紫。后来的××妹妹、××哥哥和××大婶之流也玩这招儿,结果在骂声中落荒而逃。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了。阿宝、李宇春,芙蓉姐姐能领别人之先,就是天才,是“炫身”一族中的精英。
自从康德两个世纪以前的美学定义诞生以来,我们一直被告知艺术是一种以超然的态度体验到的东西,一种于我们没有直接实际价值的东西。当下,至少网络成全的一个个草根名人,让我们对偶像少了一些崇拜感,而更多了一些平实和自信。
“自视甚高”——草根们这种不输现实的倔强的理想正是他们“有成”的驱动力。放眼看去,“草根英雄”、“草根代表”、“草根文化”在当今的表现日益抢眼,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莱亚德认为,政治家应该把人民是否快乐当成制定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之一。其实快乐的寓意从来都很简单,只要能撩拨起人们关于开心、激情、愉悦的神经,让所有与快乐有关的细胞跃动,鲜活起来演绎为“俱欢颜”便是。当快乐的基础变得广泛而强大的时候,那么正是草根狂欢的高潮。
放眼当下,经济危机中幸福感变得弥足珍贵。草根明星的节节胜利,山寨文化的风起云涌以及自娱自乐的泛娱乐时代的来临,无疑成为支撑大众快乐指数的策源和调味剂。
很民星 很草根
赵本山、郭德纲、王宝强、阿宝……这些明星的蹿红常常与“草根”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流派”各不相同,但身上却具有“非学院派”,“才华横溢”、“群众基础强大”的一致标签。时下,最吸引人眼球的小沈阳无疑成为草根明星的领军人物。还有因“疯狂”系列电影而走红的黄渤,尽管是北漂之后从北电出来的非主流科班毕业生,但因饰演各类草根人物而迅速走红。曾经备受争议的男旦李玉刚也因被中国歌剧舞剧院“招安”,而成为草根胜利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小沈阳的后春晚生活
穿着花裤衩,跳着八字步,小沈阳“Pia Pia”地闯入了大江南北无数人的视线,火得一塌糊涂,老出名了。除央视外,他横扫四家地方春晚;他的句式,成了手机短信中的流行语,他常说的象形词“pia pia”地,被网友列为了2009年第一个热门词汇;网上出现数十万个关于他的视频……小沈阳就像一枚神舟6号屁股下的小火箭正噌噌地往上蹿,他的“粉丝”男女老少通吃,像张艺谋郎朗之类的很多圈里大腕也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对小沈阳的喜欢。由于老谋子对他的“钟情”,小沈阳被许多媒体派生出了“谋男郎”的新概念,让影视圈人艳羡不已。而在最近的全国“巡笑会”中,小沈阳旋风席卷大江南北,他的演出场场爆满,俨然一个超级“民星”。
3年前,北京、天津一带的知识青年有了个秘密乐趣,那就是去看郭德纲的相声,开始是小圈子的流行,观众们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怀着改变娱乐现状,抨击虚伪谎言的雄心,开始在网上讴歌这位胖敦敦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小沈阳的经历跟郭德纲有些类似,起于草莽,火红于民间。后者更是在春晚的强大推手下,一夜走红。
当然,就在小沈阳登上多家卫视春晚频频露脸收获掌声之时,密集的节目让一些观众也感到了审美疲劳——头上别发卡,跑偏七分裤,抹个红嘴唇,背个小包,走路还PiaPia的,人们发现小沈阳的包袱不过这几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说,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因其没有思想内涵。
对此,小沈阳表现低调,但他说“我一个纯爷们要打扮成女的模样,要讨人喜欢,就必须用心琢磨,哪个点大家能接受,哪个点逗大家乐呵,就算跑偏了还得转回来,这些都得在表演中看大家的反应。我觉得:能给大家带去快乐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文化,就是那个快乐文化。”赵本山则认为小沈阳长期在民间演出,他很了解观众的口味,“有着十几年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冯小刚更是在访谈中为小沈阳打抱不平:“怎么让观众高兴点就跟犯了罪似的?就那么抬不起头来。”
的确,小沈阳身上充满了不属于主旋律意义这种厅堂气质的草根味儿,或许有人会觉得低俗,但他却有着某种久违的亲近和轻松,以及一个民间艺人面对观众的那种实实在在的诚意。正因为如此,所有小沈阳的“粉丝”都希望他身上的那种鲜活和生动能够走的越远越好,当然这一切的主题词来源于“创新”,而不是昙花一现。
疯狂的黄渤
据说,黄渤的风趣可以灭了当前所有内地主持人。有人把他和宁浩的组合称为新一代的葛优与冯小刚,曾与他合作的导演管虎说他“每个毛孔都透着聪明”。
毋庸置疑,伴随《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操着口青岛话的黄渤“疯狂”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他屡屡将青岛话应用于影视作品中,让青岛话特有的喜感大放异彩,让青岛人着实又惊又喜。
2006年,一部无明星、低成本,毫无前期新闻话题的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让黄渤以疯狂的方式走红。《疯狂的石头》火了之后,黄渤就开始操着自己的胶东话在许多影视剧中“上蹿下跳”,《疯狂的赛车》、《高兴》、《爱情左右》、《幻想之旅》,黄渤用胶东话抖的包袱常常让人笑到捧腹,他最终从小配角成功篡位,喧宾夺主,每每成了剧中最大亮点。
黄渤自身民工式的长相,外加邋遢的造型和土得掉渣的山东话,使得他成为电影世界中最理想的草根阶层的代言人,比表面邋遢实则帅气的星爷更加彻底的草根,一看就是一个生活中彻底失败并且没什么希望的底层小人物。可以说,黄渤天生是一个主演草根电影的演员。比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是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不是正直的保安队长,也不是派头十足的国际大盗或者道哥,而是那个用青岛话说出:“班尼路,牌子啊”、“你MLGB”的黑皮。《疯狂的赛车》中黄渤被扶正,担当男主角,饰演一个受奸商所害被终身禁赛的自行车手,外表邋遢粗俗,内心善良,将各种好玩的元素发挥到极致,令人忍俊不禁。
黄渤在银幕上总是出演一些民工小偷这样的角色,其实他出身于青岛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生。每逢有人到他家,他父母就拿出黄渤的照片解释:“其实平时他还是很正常的。”
对于很多人提出的黄渤到底是草根派还是学院派,是来自江湖还是庙堂的提问。黄渤用很通俗的语言回答“演戏就跟做饭一样,你自以为做的是佛跳墙,但可能还没有旁边人做的臭豆腐好吃。”
在黄渤看来,以前的国产喜剧电影往往用挤眉弄眼 油腔滑调或者靠糟践自己和他人来取乐,这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娱乐。而他的表演则致力于种通过情节张力和荒诞逻辑来表现的冷幽默,让人们不仅乐在脸上,也能够乐在心里,一直笑到影院之外。这或许就是黄渤疯狂走红的秘笈。
双面李玉刚
台上美娇娘,台下纯爷们。从男扮女装漂泊走场到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并成为季军,李玉刚用了10年;从星光大道成为明星到今年2月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名正式演员,李玉刚又用了3年。李玉刚这位被称为“最美男旦”的草根明星加盟中国歌剧舞剧院,成为该院独唱演员,李玉刚的住房、户口均由该院团解决。在众多的草根演员中,像李玉刚这样能够转成“正规军”的为数不多。
从《星光大道》脱颖而出后,李玉刚可谓大红大紫,但他却受到梨园界的非议。两年前,陈凯歌筹拍《梅兰芳》时,也曾把他邀到家中面试,不过最后李玉刚还是没有能出演。虽然双方都没有解释此事,但是这可能与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意见有关,因为梅葆玖曾公开炮轰李玉刚,言辞激烈:“一个男人,戴着假胸罩,全身涂得白白的,唱《贵妃醉酒》,太不像话!然而,包括阎维文,斯琴高娃等艺术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喜欢李玉刚,除了他几乎不可复制的才艺和造型,更多地还是感叹和佩服他为理想执着追求的劲头。
男旦很多,男扮女装的演员也不在少数,但像李玉刚那样扬弃了传统戏曲,以惊艳的美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却是凤毛麟角。曾经,李玉刚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为了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前前后后拜过上百位老师,包括演艺界、戏曲界、服装界、化妆界、舞蹈界、声乐界……其中不乏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了美女形象,他买来了各种时尚类服饰类杂志,学着上面美女的形象打造自己。他还抛弃戏曲用的油彩,去商店买来化妆品,一笔一笔描眉、抹口红、上粉底到布料商场,摸布料的手感,看颜色、问材质:去服装设计店,自己设计服装造型。如今,李玉刚甚至比很多女孩子都更了解,更会使用化妆品,他还能够认出上百种布料的材质,说出它们的用途、产地,名称及价格。这些积淀都为他之后的厚积薄发做好了准备。
2005年春节,《欧洲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消息:中国当红男旦李玉刚随中国《玫瑰钻石》表演艺术团赴欧洲巡演,把中国古老的艺术带出国门。接下来的十几天,李玉刚火遍欧洲各国,新闻联播用的表演花絮镜头都是李玉刚的女装扮相。期间,有法国艺术家邀请李玉刚留在法国发展,被他婉拒。他认为学习国粹艺术并发扬光大,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氛围。
如今的李玉刚,已不单纯是一个演员的名字,他更多地成为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牌,一个为众多老百姓所喜欢的文化标签。
很山寨 很草根
有人说,如果推选2008年的一句流行语,那“山寨”完全可以当选。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后来的山寨话剧,山寨明星甚至是山寨春晚。山寨现象已经从一种纯粹的消费商品,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傲慢的权威。
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提案:“反对山寨文化”,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各大门户网站数万人发表评论,更有网友将其称为“山寨大妈”。足以见“原来是农业学大寨,现在是大家都山寨”的广泛流行性。就在倪萍反对山寨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政协委员则表示,山寨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生存依据,山寨文化创造的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应该纳入保护的范围之内。
从山寨手机开始……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它泛指一些没有经过国家各项标准认证,绝大部分为精仿的数码产品,尽管具有强大的功能集成和低廉的价格,但却由于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以及有盗版侵权之嫌,一度饱受争议。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发展模式多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山寨手机”的出现,也许是制造业近三十年来不断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并不是说东莞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型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山寨手机”所标志的,只是从代工制造升级至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过渡阶段。它有明显的仿冒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侵权,同时又不乏创意和技术革新。
随着“山寨手机”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山寨”这个具有江湖气的词汇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山寨文化、山寨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而之所以称之为“山寨”,也有占山为王,和正规品牌“分庭抗礼”的味道。
有人说,2008年开始兴起的“山寨文化”,其实是“精英VS平民”、“边缘VS主流”、“草根VS士大夫”等近二十年来一系列文化概念明争暗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这些林林总总的文化流派,在潮起潮落、分分合合中通过“山寨”这个通关密码成功突围。
全民皆山寨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曾说:“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号经济。人们去吃汉堡包,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吃到过汉堡包,因为,真正的汉堡包只存在于完美绝伦的广告画中,那种青翠与淡黄相间的亮丽汉堡包,只能作为一种恒久而又延迟的欲望存在。”
山寨文化之妙正在于“汉堡包的符号代替了汉堡包”,并以廉价、实用满足了人们欲望中符号似的“奢侈”快感。在小康社会还没有全面形成的今天,草根阶层、平民阶层距离“精英文化”越来越远,越来越消费不起主流文化。草根与平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时尚文化的渴望,几乎瞬间义无反顾地“消解”在对“山寨文化”的追捧和酷爱当中。
“你痛恨贵族泛滥,为民生自成一派。欢呼声如海,万千期待,梦站在,长城外,任番邦心胆颤。论江山,功劳有我山寨。”民间词人罗列《山寨》的歌词一经上传,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捧。
现在,虽然山寨机的势头没有之前那么火热,但“山寨”这个词却在网络上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当中广泛流行开来。这种并非单纯的仿冒,又“碰巧”与中国的次文化导向合流,从而共谋出一整套完备的文化策略。由于很多人都将“山寨”的定义和“模仿”挂钩,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山寨”一词在文化中的覆盖面,不仅仅在物质产品和广告中存在山寨现象,就连电影、电视剧,甚至如春晚等众多形态的娱乐节目,也都打上了“山寨”的烙印。如果越过“山寨”的表层形式转向其文化内涵,究其本质,不难发现,那就是从草根化、平民化中创造自我成就之路,自娱自乐、天下共赏。
对于山寨现象,人们见仁见智,但大都以一种宽容,娱乐的心态接受它,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草根文化,体现草根挑战社会精英话语权垄断的种生活态度。
山寨“出口” 很多年以前,在狮子山下木屋区“山寨厂”里呵欠连天地缝衣服、做塑料花的那些人绝对不会想到,“山寨”这个词,半世纪之后竟然会变成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面大旗,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猎猎招展。
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普林瓦利市的汉当特兰特一直醉心于中国文化,他用砖块和黏土建造了一条一英里长的“山寨版长城”,并且每个细节都和“原版”长城“完全一样”。无独有偶,孟加拉国一位富豪导演不惜耗资5800万美元,按1比1的比例建造了“山寨泰姬陵”。虽然他声称用的是与真泰姬陵一样的大理石、花岗岩和钻石,但大多数游客却是失望而归。
除了山寨长城,欧美版的山寨影视《西游记》也是越雷越受宠——唐僧变成了高大英俊的美国学者;孙悟空还是照样被压在山下,不过是座蒸汽山;猪八戒居然减肥,瘦得可以看到“排骨”——这就是欧美版《西游记》。目前最红的山寨名人当属印尼版奥巴马,34岁的印度尼西亚摄影师伊尔哈姆·阿纳斯与奥巴马相貌几乎一模一样,自从去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阿纳斯就在网络世界迅速蹿红。除了山寨版奥巴马之外,山寨版普京,山寨版布什也曾经红火一时。
最雷的还是山寨媒体假《纽约时报》开的一个大玩笑。几乎所有美国人都会对去年11月12日免费赠送的《纽约时报》记忆犹新:伊拉克战争结束了!美国军队将陆续撤出伊拉克!更有甚者,当天的报道还说,布什总统因叛国罪遭到指控:国务卿赖斯公开为美军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道歉……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份假报,虽然它的版式乍一看与《纽约时报》并无二致,但它的出版日期却是2009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也许人们会对小报刊载的某个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绯闻一笑了之,但这份“山寨版”《纽约时报》的玩笑可真是开大了。
很娱乐 很草根
像《士兵突击》一样充满异数的新英雄主义题材一样,《我的团长我的团》在银屏上大行其道,为男性观众们津津乐道。每一个草根都有过英雄的梦想,但草根无数,英雄寥寥。更何况在消费时代,成为英雄的成本太高。当下,有这样一个娱乐的形式,代替草根实现英雄或者做着英雄的事情,这看似是草根消费草根的过程,其实就是草根们表达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的过程。尽管,所有的大众娱乐看上去是如此浮躁而俗气。
我们的选秀生活
“玉米”、“凉粉”,“盒饭”……这些原本属于娱乐明星拥趸者之间的传播密码,开启了“草根娱乐”中的“粉丝文化”的先河,这一切的推手来自于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一个多元的娱乐形态的释放。
李宇春两度登上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她与张靓颖等一干超女开创了一个“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选秀时代。此后,挟“超女”成功的余威,最具影响力的《快乐男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挑战麦克风》等一批电视选秀节目,以更大的力度继续吸引着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眼球。蒲巴甲、尚雯婕、张峻宁、陈楚生、阿宝、凤凰传奇等名字成为娱乐界的关键词,他们没有一个与学院派或者阳春白雪有关,几乎统统是微尘一样的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每一个人都能写就一部娱乐版的《奋斗》苦情戏。他们化身为平民圆梦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一种平民精神文化的崛起。
包括央视、东方卫视在内,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电视台都开办了类似的选秀节目,诸如《红楼梦》、《聊斋》等电视剧更是将选秀作为前期炒作的铺垫。平民大众的广泛参与使得选秀节目在强大的群众基础之上,成为保证电视台收视率和掘金的高招。最高峰时中国有1000多个选秀节目,80岁的老人可以参与《魅力大妈》,牙牙学语的小儿可以加入《阳光宝贝》,全人群无缝隙策划覆盖,激发每个人的成名冲动。
“海选”为“草根”成名提供了机会,在这个喜欢做秀的泛娱乐时代,只要你有表现欲,就有机会走到人前。或许你昨天还在台下腆着脸看别人演出,而今天,就已经屹立于舞台的正中央,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据说,《超级女声》将在今年卷土重来,新一轮选秀热潮又将袭来。
电视讲座普及快餐文化
毋庸置疑,近年来热度不减的电视讲座,成为普及国学的一道文化快餐,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通过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认识并喜爱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有人认为,用这种通俗的形式来重新解读曾经曲高和寡的国学,是草根文化得胜的另一个标志。尽管,它看上去娱乐化的成分更多一些——我们提倡的主流文化不是一直都讲究寓教于乐吗?
尽管有人不赞同将文化人聚集的《百家讲坛》归于草根系列,并举例说明于丹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其父亲曾担任中华书局高层,云云。但你不得不承认,当于丹大气飘逸地用通俗易懂且优雅生动的语汇解读《论语》、《老子》,以生命感悟激活了属于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中的精神基因时,她身边形成的“气场”不仅吸引了普通意义上的文化人,更折服了很多“下里巴人”,使之成为坚定拥趸。
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学者那样的严肃和学究气,包括于丹、易中天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学者在内的“讲坛人”,除了拥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之外,还用一种类似当年“说书人”常用的技巧来抓住观众。他们面对的是大众传媒和大量非专业人士,于是他们把讲座当作电视剧来设计,以悬念和疑案作牵引,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每隔3至5分钟来一个悬念或噱头。他们常用“诸葛亮唱的是卡拉OK,曹操其实很可爱,关羽应该当爱神。这样的草根语言,让大家在平和、快乐轻松的状态下,了解历史认识传统文化——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雅俗共赏。易中天很乐于接受“草根”的定位,并坚持用“草根”的方式与“学院派”拉开距离。
网络成全草根名人
网络时代,普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人们从胡戈、荚蓉姐姐、后舍男生等网络红人身上看到了成名的捷径。总体来看,草根名人主要可分为以胡戈为首的技术恶搞派:以都市放牛等为代表的博客派;以芙蓉姐姐为典型的哗众取宠派。在普遍充满矫情、说教、虚伪、居高临下的艺术氛围里,不管是“馒头”还是“石头”,民众表现出来的,是对强势话语权的反感与抗议。
从世俗意义上讲,他们彻彻底底地成功了。这种成功,也许他们盼望已久,但速度之快,实在让他们自己意料不到。这些无背景无靠山的无名之辈,终于有机会接受铺天盖地的掌声和鲜花。他们的胜利让那些曾经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的人看到了希望。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天仙妹妹、后舍男生、胡子男、小胖等网络名人的走红就是一个范例。
这是个“草根精神”引领的娱乐时代、恶搞、傍名人、炒作、出格、机遇……有了互联网,出名得利似乎唾手可得。但无论超女、快男,那些一夜间窜红的“快餐”艺人们,冒出来快,掉下去也快,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诸多昙花一现的名字是如此轻易地被人遗忘。《星光大道》火了羊倌阿宝,于是各地操着原生态唱法复制“阿宝”的草根源源不绝;《超级女声》让李宇春成名了,于是舞台上放眼看去一片中性主义,芙蓉姐姐在论坛里猛贴自己的照片,顿时大红大紫。后来的××妹妹、××哥哥和××大婶之流也玩这招儿,结果在骂声中落荒而逃。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了。阿宝、李宇春,芙蓉姐姐能领别人之先,就是天才,是“炫身”一族中的精英。
自从康德两个世纪以前的美学定义诞生以来,我们一直被告知艺术是一种以超然的态度体验到的东西,一种于我们没有直接实际价值的东西。当下,至少网络成全的一个个草根名人,让我们对偶像少了一些崇拜感,而更多了一些平实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