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探究、生活”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自主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特征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针对该教学模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根据课程布置课前任务、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结合生活构建问题情境等实践方法,以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63-01
  引言: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本质认知、逻辑思维、自主探究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特点
  第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该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了教学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气氛。
  第二,强化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课堂的时间多数留给了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难点进行方向引导,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二、“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一)根据课程布置课前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级,将课程中的简单知识点作为课前作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1]。例如,某校教师在准备“光的反射规律”课程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层,布置预习任务:第一,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内容阅读,学生需要掌握本章节主要讲述的物理现象;第二,学生结合教学课程内容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和相应物理规律;第三,学生开拓思维,找出此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对“光的反射规律”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预习过程中,会出现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存在光的漫反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角度在任何时候是否都会保持一致?”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课程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
  初中物理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结合物理实验设置相应的课程问题,在体验合作的乐趣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枯燥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等抽象性知识。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认识浮力”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将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石塊、水作为学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将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的状态,乒乓球浮在水面,引出“浮力”的概念;教师再次指导学生将石块放入水中,观察石块的状态,教师提出“石块是否受到了浮力?”的问题,由小组自己利用实验室中的工具进行猜想的验证。学生利用实验室中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在空气中的受力值。将石块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放入空量杯中,向量杯中注水,直至完全淹没石块,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数值,将多次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石块受到浮力的结果。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小组猜想进行物理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对于抽象化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结合生活构建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的大部分内容都和实际生活相关。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性知识学习,以提高学生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分子运动”课程教学时,用透明玻璃杯装了一杯水,然后在水中滴入了一滴墨汁,墨汁在水中慢慢扩散,在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情境的问题。学生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说出“炒菜时的香味扩散”、“家里招待客人泡茶”等生活中实例。教师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继续进行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引出“分子运动”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教师挑选学生进行物体分子的扮演,模拟分子运动的过程,然后附加一些变化条件,如温度升高、物质状态等。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记忆。结合生活构建问题情境,教师对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课程布置课前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加深了学生对于抽象化知识的理解,结合生活构建问题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琼玉.浅谈“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3):21.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口语测试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另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随着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口语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也进行了改革,因此,教师对口语测试题型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口语测试题的题量和内容加以充分考虑,以此来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效率。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小学英语口语测试题型的变化。  【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融入到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讲课的内容更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但也存在着部分教师守旧,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教学以及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28-02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生产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不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链接起来,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在如此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的背景下,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唯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本地学生的实际基础,找到当地学生学习的定位,方可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链接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84-02  语文,是融字、词、句、段、篇、章和听、说、读、写、译、编等基础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字能力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群文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课内指导,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意识,语文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一)对“群文阅读
期刊
【摘要】随着一系列全新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小组合作学习法逐渐地与各个学科握手。与此同时,广大家长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寄托了殷切希望。笔者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及教学中所遇到的活生生的实例,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如下探析。  【关键词】小学 英语 合作学习 预习 课堂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得不到保障。本文以搞活乡村阅读实践为研究目标,论述了几种整合区域图书资源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于农村中小学课堂阅读现状的改善起到一些微小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资源 阅读实践 阅读现状 大篷车 总分馆制 队伍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78-02  201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部分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这样不但会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数学的教育质量,我将以高中数学为教学案例,针对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辅助功能的教学策略展开初步阐述,以此希望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辅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当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等特征,数学学科的教学同样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及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用来解决和分析问题。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1]。基于此,本文就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 数学教学 数学应
期刊
【摘要】阅读的目的是提高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包含数字、符号、文字、圖表、公式等特殊语言的学科,要想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应重视有效的数学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乐读、会读,在感受数学阅读快乐中形成数感,使学生丰富数学语言体系、增强数学语言水平、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
期刊
【摘要】老年人歧视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蕴含着对老年人群体的误解和误判,相对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歧视问题,老年人歧视有其独特性,其广泛性、隐蔽性、可干预性等特点决定了老年人歧视是极其“微妙的”。研究发现,积极的与消极的歧视都将对老年人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产生反向作用。积极老龄化理论中的健康、参与、保障理念,为化解老年人歧视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老年人歧视 健康 参与 保障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