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多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于人体胃肠道内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病症的病理学相关特点。
  方法:以3例累及胃肠道的ALCL病患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理特点。
  结果:本组3例病患确诊为普通型的ALCL,检查结果显示其肿瘤细胞皆为多形状的大细胞,CD30表达较强且弥漫,表达中至少有1种细胞毒性的抗原。
  结论:累及人体胃肠道的ALCL疾病在临床分析中,呈现出独有的病理学特点。
  关键词:胃肠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48-01
  ALCL为NHL(非霍奇金的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之一[1],其组成细胞为有丰富的胞浆及多形状的细胞核的大型细胞,且其肿瘤细胞对于CD30的阳性表达极强,可累及患者的骨骼、软组织、淋巴结、结外皮肤与胃肠道[2]。临床研究者对ALCL最初的认识以恒表达CD30及形态学特征为基础[3],当前的报道大幅度拓宽,但对累及胃肠道的报道依旧相对较少。我院为掌握ALCL累及胃肠道的状况加以掌握,对3例ALCL病患展开了病理分析,下文为病理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3例标本为我院病理科在200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集,由病理分析人员根据形态学表现、分子检测、免疫组织指标选出,男2例,各于42岁、29岁时发病,女1例,发病于27岁时。累及小肠以及胃窦的患者分别为2例、1例,3例患者由便黑、发热、腹痛、腹泻、肺内结节等收治入院,均确诊为ALCL累及胃肠道病症,接受手术治疗,但均因为肿瘤而死亡。
  1.2方法。病理分析人员对3例病患标实施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性征以及TCR基因重排三项检验,并接受了EBER病毒原位地杂交检测。①病理学检验均由10%的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且进行了石蜡包埋、常规脱水与切片处理,切片厚度为4μm,对代表性切片实施免疫组织的化学标记,在HE染色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并以美国Arizona研制的Ventana Benchmark XT的全自动染色仪为CD标号为3、5、20、30、56、79a及CD8、AE1/AE3、ALK抗体染色。②EBER检测试剂盒为泰普生物科学公司生产,检测在石蜡切片中按照检测盒要求实施,设置阳性与阴性的对照检测盒。③TCR基因重排的DNA提取盒为天根生化科技公司生产,检测3盒6管标本,以试剂盒的说明书为依据,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若结果不明确,则进一步实施检测,一直到得到明确的结果为止。
  2结果
  2.13例患者均取下长度约为130cm的组织作为标本送交检验,初步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例患者小肠内出现溃疡型的肿瘤物质,数量约为20个,肿瘤直径为1.1cm~2.5cm,1例患者出现隆起性的肿物,尺寸为2.5cm×2.4cm×1.0cm。其中,1例患者的小肠系膜上出现多个淋巴结(直径为1.6cm~3.0cm)。
  2.2镜下观察结果显示,3例病患肿瘤细胞均为多形状、大体积的大细胞,这些细胞处于浸润性生长的环境,多为镶嵌成片或散在地存在,对黏膜与浆膜层均有所侵犯。其胞浆透明、丰富、嗜酸,细胞核呈叶状、马蹄形或花环状,大多不规则,有类圆形的淡染区域出现在核旁,多见核分裂现象,核仁明显。肿瘤组织的成分较为单一,仅少数出现嗜酸性或浆细胞、反应性的淋巴细胞。
  2.33例病患的CD30表达非常强烈且呈弥漫状,核旁的淡染区与典型胞膜为阳性部位;CD5、CD8、CD20、CD79a、AE1/AE3均表达为阴性;阳性与阴性的ALK各2例。
  2.4为3例患者实施基因重排,没有EBER的阳性细胞出现,DNA均符合质量检测标准,但PCR的反应体系检测中,3例患者细胞液体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的管数均为≥1。
  3讨论
  ALCL最早由病理学专家Stein(德国)进行描述,时间为1985年,他将其定位成T细胞淋巴瘤的新种类,并为其病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界定,指出ALCL由大型细胞组成,具备多形性核及丰富胞浆,几乎全部的肿瘤细胞呈现强烈的CD30阳性表达。他之后的病理研究人员进一步为ALC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并探讨了该肿瘤对于人体内系统与器官的累及影响,丰富了人们关于ALCL的认知。但是,ALCL累及胃肠道的临床病理分析则较少,我院病理科为了增加该方面的研究资料,对3例ALCL病患实施了累及胃肠道的病理分析,得出了其结内状况与组织学形态均与其他ALCL相差不大的结论,但其T细胞淋巴瘤则有多种,且各种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显著。综上所述,在对ALCL累及胃肠道的病患进行诊治时,临床医师需要依据该病症的独特病理特点进行诊断,将该病症与其他淋巴瘤与黑色素恶性瘤区分开来,以避免造成误诊。
  参考文献
  [1]叶启东,汤静燕,潘慈.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2,17(1):13-16
  [2]孙健,周皎琳,陈杰.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228-233
  [3]郑爱青,穆海玉,梁克明.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J].武警医学,2012,23(1):71-73
其他文献
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和病态疲劳为临床表现。本文通过对该病的病理病机研究及探讨临床表现,明确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0-02  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免疫细胞依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给予对照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胫骨结节牵引的非手术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老年患者治疗的临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伴发病症、导致受伤因素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结果:对
期刊
摘要:目的:胶体液与晶体液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预输注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分为A组(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和B组(乳酸钠林格氏液)。  结果: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麻黄碱用量也低于B组。  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预先输注胶体液优于晶体液,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胶体液晶体液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石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胆石性胰腺炎,并按照是否存在胰腺炎病变严重度和胆道梗阻分为4中临床类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梗阻性重型、梗阻性轻型、非梗阻性重型、非梗阻性轻型患者分别为7例、51例、35例和105例。  结论:梗阻性重型患者应给予早期手术进行治疗,非梗阻性重型患者推荐使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进
期刊
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分析和研究其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奥曲肽治疗。  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胃肠道减压量的降低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明显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肾盂肾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中共有10例患者痊愈,治疗的总有效可达92%;对照组中共有8例患者痊愈,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72%,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以及探讨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0.81%,108例宫缩乏力,56例胎盘因素,3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  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是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宫缩乏力是主要因素。孕妇加强孕前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多索茶碱联合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吸氧、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和氨溴索治疗(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并发胸腔渗液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的肺癌术后并发胸腔渗液患者临床资料3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皮下注射0.1mg奥曲肽,1次/8h,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有效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临床新方法。  方法:选取患有龋齿的166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检查研究,分别选用传统的牙钻去腐牙以及化学方法用机械去腐牙,针对微创无痛治疗检查对龋齿的治疗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传统治疗腐牙与化学机械治疗相比,在治疗过[1]程中使用伢典去腐对比车真治疗腐牙感觉无痛轻微疼痛,而在治疗后比较填充物和继发龋刑两者用着明显的差距。  结论:机械治疗去腐方法无痛、微创、相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