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以及探讨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0.81%,108例宫缩乏力,56例胎盘因素,3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
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是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宫缩乏力是主要因素。孕妇加强孕前检查,排除可能因素,能够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3-01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阴道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主要指胎儿娩出后,阴道继续出血,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ml,直接威胁胎儿和母亲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虽然产后出血率有所下降,但是仍为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的因素[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年龄22-39岁,平均为(23.94.3)岁,经产妇23例,初产妇177例,有人工流产或者引产史者34例,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内科疾病。
1.2诊断方法。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可以通过称重法、面积法或者容积法计算患者产后出血量。称重法:将敷料、产包事先称重,产后再次进行称重,两次称重差值按血液比重1.05兑换成毫升数值。容积法:在产妇分娩出胎儿后立即用积血器在其臀下收集出血[2]。
1.3观察内容。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
1.4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资料和我国孕产妇死亡统计资料,产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病因的首位。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防止措施是当前妇产科的重要课题。有研究资料表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分娩[3]。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构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证实宫缩乏力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首位,发生率为54.0%。宫缩乏力的产科因素有子宫感染、难产、子宫病变或者畸形、多胎妊娠、妊高症、前置胎盘、巨大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产程延长等。子宫肌层是否能够收缩有力决定胎盘剥离后是否出血。产妇自然分娩后,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血窦不能够有效、迅速地关闭,造成产后出血。因此,分娩的产程中要保护产力,使子宫保持缩复和收缩功能,从而防止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胎盘原因,并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孕妇流产次数多、产次多、年龄偏大有关。前置胎盘的孕产妇,胎盘附于子宫下段,肌纤维缺乏收缩能力,血窦正常闭合障碍,发生大出血。胎盘剥离后在宫腔内停滞或者胎盘剥离不完全,从而发生产后出血。故避免多次流产、引产,合理规划怀孕和做好计划生育,降低子宫内膜损伤,是降低再次怀孕时胎膜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滞留的重要措施。软产道损伤也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宫颈裂伤、会阴损伤。宫颈裂伤原因为产妇用力过早、宫缩过强、胎儿过快进入没有充分扩张的宫颈。在产程中,子宫颈没有完全张开,胎儿通过宫颈时速度过快,撕裂软产道,有时能够达到阴道穹窿,或者造成子宫下段损伤,导致产后大出血。分娩助产没有良好保护会阴,导致会阴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产后出血的一个原因,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造成血液不凝,引起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营养过剩,胎儿过大,增加了阴道分娩的困难,同时增加了产后出血率[4]。
对宫缩乏力患者采取子宫按摩、宫体部注射缩宫素,观察是否出血,没有效果的产妇给予前列腺素类药物舌下含服,垂体后叶素宫体部注射,仍没有效果者,宫腔内填塞纱布条[5]。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预防对于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非常重要,产妇分娩前做好综合评估。对有人工流产、引产史,产后出血史、羊水过多、胎盘滞留史的孕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前做好输血准备。正确处理分娩时的产程,有产后出血可能的孕产妇提前住院观察,经验丰富的医生帮助孕产妇分娩,产后仔细关注产妇的血压变化和宫缩情况。加强孕产妇产前管理,定期检查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分娩前明确着床部位、胎盘功能,分娩时保护软产道等都会降低产后出血率。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启松.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38-39
[2]雷红,赵凌,孙莉君.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3]周俏苗.产后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19-1623
[4]戴满花,钟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妇幼保健,2012,4(11):293
[5]袁晓敏,产后出血172例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医学,2013,1(19):8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0.81%,108例宫缩乏力,56例胎盘因素,3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
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是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宫缩乏力是主要因素。孕妇加强孕前检查,排除可能因素,能够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3-01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阴道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主要指胎儿娩出后,阴道继续出血,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ml,直接威胁胎儿和母亲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虽然产后出血率有所下降,但是仍为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的因素[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年龄22-39岁,平均为(23.94.3)岁,经产妇23例,初产妇177例,有人工流产或者引产史者34例,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内科疾病。
1.2诊断方法。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可以通过称重法、面积法或者容积法计算患者产后出血量。称重法:将敷料、产包事先称重,产后再次进行称重,两次称重差值按血液比重1.05兑换成毫升数值。容积法:在产妇分娩出胎儿后立即用积血器在其臀下收集出血[2]。
1.3观察内容。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
1.4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资料和我国孕产妇死亡统计资料,产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病因的首位。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防止措施是当前妇产科的重要课题。有研究资料表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分娩[3]。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构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证实宫缩乏力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首位,发生率为54.0%。宫缩乏力的产科因素有子宫感染、难产、子宫病变或者畸形、多胎妊娠、妊高症、前置胎盘、巨大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产程延长等。子宫肌层是否能够收缩有力决定胎盘剥离后是否出血。产妇自然分娩后,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血窦不能够有效、迅速地关闭,造成产后出血。因此,分娩的产程中要保护产力,使子宫保持缩复和收缩功能,从而防止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胎盘原因,并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孕妇流产次数多、产次多、年龄偏大有关。前置胎盘的孕产妇,胎盘附于子宫下段,肌纤维缺乏收缩能力,血窦正常闭合障碍,发生大出血。胎盘剥离后在宫腔内停滞或者胎盘剥离不完全,从而发生产后出血。故避免多次流产、引产,合理规划怀孕和做好计划生育,降低子宫内膜损伤,是降低再次怀孕时胎膜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滞留的重要措施。软产道损伤也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宫颈裂伤、会阴损伤。宫颈裂伤原因为产妇用力过早、宫缩过强、胎儿过快进入没有充分扩张的宫颈。在产程中,子宫颈没有完全张开,胎儿通过宫颈时速度过快,撕裂软产道,有时能够达到阴道穹窿,或者造成子宫下段损伤,导致产后大出血。分娩助产没有良好保护会阴,导致会阴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产后出血的一个原因,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造成血液不凝,引起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营养过剩,胎儿过大,增加了阴道分娩的困难,同时增加了产后出血率[4]。
对宫缩乏力患者采取子宫按摩、宫体部注射缩宫素,观察是否出血,没有效果的产妇给予前列腺素类药物舌下含服,垂体后叶素宫体部注射,仍没有效果者,宫腔内填塞纱布条[5]。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预防对于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非常重要,产妇分娩前做好综合评估。对有人工流产、引产史,产后出血史、羊水过多、胎盘滞留史的孕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前做好输血准备。正确处理分娩时的产程,有产后出血可能的孕产妇提前住院观察,经验丰富的医生帮助孕产妇分娩,产后仔细关注产妇的血压变化和宫缩情况。加强孕产妇产前管理,定期检查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分娩前明确着床部位、胎盘功能,分娩时保护软产道等都会降低产后出血率。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启松.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38-39
[2]雷红,赵凌,孙莉君.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3]周俏苗.产后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19-1623
[4]戴满花,钟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妇幼保健,2012,4(11):293
[5]袁晓敏,产后出血172例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医学,2013,1(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