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攸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攸水
  攸水的秀丽,或许是源于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
  在远古时期,攸水本土有一名叫攸女的女子,在山溪暴涨、洪灾肆虐的时代,美丽聪慧的攸女熟知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向奉舜帝之命前来治水的大禹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投身于治水事业,造福攸州百姓。在治水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爱情,并结为伉俪。传说中,大禹迹遍天下,攸女德响九州,而攸水之名,正是起源于攸女。
  初到攸水,湛蓝的湖水从酒埠江水库的闸口喷涌而出,以一种强大之势,冲击出雪白的浪花,然后穿过同心桥,缓缓流入同心湖中……
  伫立在大坝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无以言状的美。清风徐来,空气中裹挟着若有若无的油桐花香,宛如少女身上散发着淡淡的体香,似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令人神往。酒仙湖浩渺的水面升起的雾霭,柔美如披在这山水间若隐若现的面纱,为酒仙湖增添了几分神秘之美。
  此时的酒仙湖,刚刚接受一场夜雨的洗礼,雨水为美丽的酒仙湖披上黛绿的盛装,湖畔的青山蜿蜒起伏,宛若静卧于一泓秋水中的少女,沐浴在这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中。而山谷中一棵棵的油桐树,正在初夏的清晨绽放一树树稠密的小花,远远望去,似雪如云,像是细腻的画家,用他手中的油笔,在黛青色的裙摆上描摹上洁白的碎花,缤纷了雨后的阴郁,婉约了雨霁初晴的长空。
  凝望着酒仙湖如诗如画的景致,我不禁疑惑,这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究竟是上天赠与攸水人民的珍贵礼物,还是本就是攸水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景区的贺主任告诉我:“酒仙湖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根据地理环境的优势筑坝。大坝建于1958至1960年间,是攸水、醴陵两县10万人民并肩作战的成果,也是湖南省内十大水库之一,集水面积61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3亿立方米,肩负着攸水、醴陵、萍乡三个县市的灌溉用水的重任。”
  听完贺主任简要的介绍,我对酒仙湖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禁对眼前茫茫的湖水有了一种由衷的敬畏。秀美的酒仙湖,不仅是游人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连绵30多个乡镇的生命之源。
  在风光旖旎的酒仙湖泛舟的时候,著名画家、作家张展欣老师望着眼前烟波浩渺的湖面对我说:“写水,过于单一,如若没有深度的采访与扎实的文字功底,要将攸水写好,实属不易。”而我仍然不改初衷,执着要写攸水。因为我知道,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有“水利万物而不争”之大气,有清流之高洁,有激流之勇敢,有容天下之博大。
  或许,小女子婉约的文字,写不出黄河之水气吞山河的气势,描绘不出长江之水的绵长,道不出漓江之水的清澈,也无法如风情万种的春风,催开五月的油桐。但那蓝天下的酒仙湖水,已在我心中溢满无限的情怀。
  上午时分,我们乘坐的游船缓缓驶入湖心,悠然在酒仙湖秀美而温柔的怀里。游船在平静的水面推开一道道波纹,柔软如一张用轻风编织的网,俘虏了每一位游客的心。我与张展欣老师坐在一层的船舱,透过玻璃,望着窗外的湖景,心绪也如身边的湖水,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微波荡漾。
  在游船的顶层,可以览胜整个湖景。坐在底层船舱的我,却与水有了更近的距离。我可以触摸湖水的脉动、可以聆听它的歌唱,还可以感受它的呼吸、它的沉吟、它的呓语,仿佛听见大禹正向美丽、智慧、婉约的攸女表露心迹。他将赤诚,付诸于那依偎于水边的黏土,将爱永恒成湖底的磐石。攸水回应大山的爱意,它温柔地亲吻火红的堤岸,犹如柔情似水的攸女,亲吻大禹健硕的胸膛、轻抚他跳动的脉搏,羞涩的红晕,是否也曾染红天边的夕阳?
  “仙湖丽水何处来?”
  “攸攸之水天上来!”
  幽默诙谐的杨柳老师,似乎有高超的读心术,在我身旁俏皮地说。
  “不,酒仙湖的水不光从天上来,还从攸河来,从地下来,从山上来。”导游小姐笑着说。因为酒埠江地区是喀斯特地貌,湖中有丰富的地下水不断涌出,还有山上溶洞密布,植被茂密,清澈的溪水与天上的雨水一起,汇流成河,源源不断地流入湖中,成为攸水的生命之源,滋润了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湖鱼虾。
  在青山秀水环绕的怡醇园内,勤劳的人民用攸水酝酿成香醇的谷酒,在鼻祖杜康的神殿前,我亲眼看见一朵洁白的油桐花,醉倒盛满甘霖的酒缸里。
  攸水情长
  水至柔,关山层叠,执着追求,柔而有骨,令人肃然起敬。
  水无形,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引来高山流水觅知音。
  离开酒仙湖时,我在云中寺深处恰逢一位刚从湖里打鱼归来的渔民。60多岁的老人,身体依然健壮,古铜色的皮肤,袖子下露出骄傲的肌肉。当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家的小船上向外泼水,渔网散落在船头,依稀可见在网里挣扎的鱼虾。
  我靠近他,笑着向他问好,征得他的同意,上了小船,坐在船头与他攀谈起来。
  他说酒仙湖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光是湖里的鱼,就有几十种之多。除了常见的种类外,还有鳜鱼、银鱼、乌鱼、青鱼、鲶鱼、翘嘴红鱼等十余种名贵品种。我往他装盛鱼虾的小桶望去,果真有鳜鱼、青鱼,还有白条、鲤鱼与黄尾鱼,从数量上看,今天的收获并不算丰硕,但是对于自家食用而言,已经很丰盛了。聊及家人的情况,老人说儿女们都去广东发展了,并且都有了稳定的事业,各自在大城市里安了家,孙辈们也在外面读书,有了理想的生活。现在家里只剩下他与老伴相依,忙时瓜果李下,闲时撒网打捞鱼虾,过着惬意而无忧的生活。问他为什么不随儿女到城里生活,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人边收拾渔网边告诉我:“在酒埠江生活了大半辈子,丢不下家业,也离不开这里的山山水水。”
  攸水西流,如一股激流,贯穿攸水县城。自强不息的攸水滋养了恭俭勤劳、纯朴善良、勇立潮头的攸水人精神;培育了一大批杰出英才,处处闪耀着攸水人智慧的光芒。
  欧阳四清是传播攸水文化的使者,是三友文化城总经理,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青年儒商。他经营着攸水首家集图书、办公、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也是乡贤文化理事会的會长。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位有爱心的商人,他不卖盗版书,不做伤害读者身心的事,守住了商人的底线,也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接受过诸多媒体的采访,还上过电视,是当地具有正能量典范的青年才俊。   每一位成功者背后,都有许多心酸的往事,欧阳四清也是如此。当我在微信里采访他,问及他的过去与创业史的时候,从言语间,我隐约感觉到他昔日的艰辛与痛楚。24岁那年,欧阳四清辞去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工作,只身到广州当起了出租车司机。从银行职员到出租车司机的身份转变,并不是华丽的转身,而是他无奈的选择,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妻子是他曾经的同事。在银行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热恋,哪怕他离开了单位,没有稳定职业的情况下,她还是顶着来自亲情与社会的压力,毅然嫁给了他。妻子的深爱,是他努力的动力,哪怕身处异乡,在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里,他也没有迷失在灯红酒绿里。因为,不管身在何处,妻子始终是他心中的一盏明灯。
  1998年,他们的爱情结晶来到这个世界。欧阳四清还未从初为人父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早产引发严重的脑积水伴着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沉重的打击,几乎将他打入了深渊,陷入了绝望之中。脑积水不仅导致孩子发育障碍与动作上的不协调,还伤害了视觉神经,但他们并没有听从医生放弃治疗的建议,而是选择了逆风而行,不离不弃。
  他们带着孩子天南海北择良医,湖南、广州、陕西,都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只要听说哪里有医治成功的案例,他们就追寻到哪里。昂贵的医疗费令他们入不敷出,但是为了孩子,为了尽一名父亲的责任与坚持心中的那份信念,他用爱撑起一片天,用激流的精神,鼓舞着妻子。或许是上天感动于他的执着,他终于成功了。
  被医生判定治好了也只能自己吃饭的儿子,在欧阳四清的不抛弃、不放弃与家人们不懈的努力下,他创造了奇迹,挑战了不可能!孩子不仅能自己吃饭,而且还传承了父亲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因为身体的不协调与视力的阻碍,孩子比同学们付出多倍的努力,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经历过人生历练的欧阳四清,在创业的漫长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凭借他坚韧的个性与不服输的精神,一路走到今天。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不会因为遇阻而停止奔腾的脚步。遇到高山险滩,它以退为进,迂道而行,哪怕是在悬崖前面,也无所畏惧,化为激流,形成飞瀑,涤荡起生命的浪花。
  欧阳四清,他是一股时代激流,欣然接受生活的挑战,不悲观,不抱怨,以水的慈柔,一路向前,终汇入大海。
  魅力攸水
  在攸县这方热土,流淌着一条别样的河流。攸水如绵绵无声的春雨,滋润着这片土地,又如涓涓的溪流,缓缓流过心间。
  这就是由夏昭炎、杨莲金、欧阳四清等29位乡贤汇成的人文之河。
  石羊塘镇谭家垅村的“乡贤馆”,是83岁的夏昭炎老人回馈家乡而创办的。夏老原是湖南科技大学美学教授,退休后偕夫人杨莲金一起回到家乡。当他看到村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村民聚赌成性后,深深刺痛了夏老的心,他毅然决定留下来,与夫人一起在家乡播撒文化与文明的种子,通过开办农家书屋,利用浓郁的文化渲染来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文明新风、普及科学技术、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关爱留守儿童、丰富空巢老人生活。
  夏老带领村民学习法律、科学生活、文化教育等实用的知识,组织村民开展读书会与跳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传授农业科学技知识,既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也纯净了社会风气。夏老不求回报,一心为民的精神,如一汪清泉,润泽着这片祥和的土地,洁净了民风,还原了乡村最初的淳朴。
  夏老“不种庄稼种文化”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他的“乡贤馆”也成了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的“门前三小”工程的示范点,他那让人敬佩的善举与让人感动的事迹,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先后被评为“攸水十大书香人家”、“湖南书香家庭”、“攸水第二届道德模范”、“感动株洲十大人物”、“湖南最美家庭”、“全国孝老之星”、“中国好人榜”等荣誉称号。
  在石羊塘镇谭家垅村乡贤馆,我见到了让人景仰的夏老。83岁的老人,虽然已是高龄,还患过严重的疾病,却依然身轻体健,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讲起课来依然激情飞扬。在接受采访时谦逊地尊称各位为老师,在贈书时一丝不苟地写下“某男士或某女士雅正”,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君子般谦和的微笑,处事的严谨更是予人上善若水的厚重。
  在二楼墙角,最吸引我的是那几面比人还高的书报墙。读书人都爱书、惜书、藏书,视书如命,夏老尤甚。读过的书报从不舍得扔,也舍不得卖,一摞一摞、整整齐齐地堆放在椅子旁边的墙根上,书报纸张与油墨散发的清香,芬芳了夏老非凡的人生。
  夏老做人做事,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他说“意境”强调美的氛围,乡村的自然美当然好,但若没有文化的温床,不去除人心的浮躁,就没有诗意的美了。故此,夏老竭尽所能将美的意境,毫无保留地献给大家,成为乡贤文化的标杆。
  行走在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上,望着眼前的田畴与脚下的小桥流水,感受着这里淳朴的民风,处处氤氲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夏老这些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的文化与文明的种子,已经在土地上生根、发芽,迎着和煦的阳光,正在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咔擦、咔擦、咔擦”的声音,几十年来始终清晰地回響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姥姥织布扔梭子的声音。  男人下地种庄稼,女人在家纺线织布,是那时农村的生活状态。夏天,姥姥就把纺车搬到角门外的大槐树下,同邻居的大姨、妗子们一起纺线。老槐树能罩起几间屋大的荫凉,这里也成了我和小朋友们玩耍的乐园,我们在纺车间走来跑去。嗡、嗡、嗡的纺线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幸福和谐的交响乐。老槐树下老太太、小媳妇纺线的画面永远定
期刊
我的母亲77岁了,一直在乡下,住在我十三年前盖的四合院里。  十年前的腊月,我在县城买了一套面积一百二十平米的楼房,虽然花了十八万元,欠了不少外债,但终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上楼那天,我特意接母亲过来,一来让母亲看看我的楼房,让母亲高兴高兴。二来母亲年龄大了,在老家生活不方便,想让母亲在县城定居。进城次数不多的母亲刚开始来到我的新楼房里,满脸好奇,这儿摸摸,那儿捏捏。尤其看到新颖的厨房更是睁大了
期刊
阿爸像毕勒古泰山一样沉默。  那天,我坐在阿爸的摩托车后面,从巴彦淖尔村往西日嘎村赶。走了一半路程,突然,天空飘来一团团厚厚的乌云,顷刻兜头洒下倾盆大雨。  匆忙中,摩托车的链条刮到石头,断了。急雨后的山地草原,沙土路本就坑洼不平,越发不能走。我们下了这条唯一的大路,抄一条最近的小路往回走。  雨后的阳光比先前更毒辣,似要把刚下的雨水全部收回。  阿爸一声不吱地推着摩托车,车轮碾压浓绿的草,发出唰
期刊
我懒懒地坐在长毛兔舍门前,翻看着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一輛吉普车停在了我家门口不远的路上,县委的王书记和乡、村里的书记朝这边走来。  “王书记来了。”我父亲快步迎了上去。  “老周,长毛兔有多少只了?年底你要带头当万元户啊!”王书记边说边将一支香烟递给了我父亲。  “200多只,感谢王书记关心……”  我跟着这批干部走进了兔舍,王书记按兔舍编号数兔子,细心地翻看长毛兔档案,不时回过头看我:“
期刊
未至不惑之年的我,近日,儿时的那些青涩记忆却频来入梦,而堂哥心灵和他的娘亲却是我童年记忆中无法割裂的旋律。  说起堂哥心灵,我无法模糊他的娘亲——我称之为大娘的李氏。大娘李氏青春孀居,而后带着拖油瓶再嫁堂伯。堂伯并没有因大娘的再嫁而薄待她,夫妻恩爱,孕育堂哥姐弟二人。然时运多舛,不久,堂伯病逝,留下大娘李氏和她的孩子们。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还不富裕,有男人的家庭,那几年都不好过
期刊
其实,攸县向来都称“仙人桥”。但我去了后,感觉应该是“仙人·桥”。  先说“仙人”。据传这仙人桥本是一块巨石,阻住桥下的水,漕泊因此成了一个大水湖,連年水患成灾。而下游却滴水不见,土地干旱,民不聊生。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至此,怒不可遏,用铁拐往石锋上一戳,戳出了一个大窟窿,满湖之水顺着山势流到了穷苦人住的兰村满江。满江,也因满江溪水而得名。也许是为了纪念铁拐李的缘故吧,在通往仙人桥的路上,人们看到
期刊
我6岁那年的杨梅季,妈妈端出一碗杨梅给大家品尝。杨梅紫得发黑,它们长满了刺,像一个个可爱的刺猬精灵。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往嘴里送。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这时,爷爷过来了,也拿起一颗杨梅,放进了嘴里,不一会儿就吞下去了。我惊讶极了:爷爷竟然连核也不吐,是怎么做到的?爷爷把核吞下去,它会不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然后在头上长出杨梅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天天吃杨梅了。   哈哈!这太有意思了,我也要变成一棵杨
期刊
她是殖民者。   当一个碧眼白肤的法国小女孩出现在信息还远远没有通达的西贡,乘一艘船无依地游足在异乡的河流上,她的身份就显得毫无疑问了。这个词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厌恶,随它而来的必然是炼狱般的词:压迫、剥削、表权、民族耻辱……但对于这个只有十五岁半的穷姑娘而言,殖民,不过是一个生计罢了,一个底层者才愿意接受的生计。   对于穷殖民者来讲,殖民不过是一个合法的饭碗。   我無从理解对一个小女孩来说
期刊
早有去草原一游的念头。   今年夏季,燥热得连树上的蝉儿都懒得鸣叫,气温有时竟高达40℃,让去内蒙古草原一游的避暑计划很快成行。此行,还可犒劳照料孙子有功的老伴儿,再者也是几个吃货好友的心愿,尝尝草原上那鲜嫩的羊肉和美味的奶茶,狠狠解解馋。驴友一拍即合,两日行程虽短,避避暑热,倒也开心。   自太原经呼市飞抵赤峰,夜宿不提,次日早餐后,六人从赤峰驱车向草原而去,要去的乌兰布统草原,是国家级风景
期刊
我的家乡,在楠溪江畔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素面十分出名。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门口的道坦上早已排开了一架架素面架子。母亲把挂着面条的竹条支在木架上的小孔中,只见她娴熟地挥动着手中的竹条,双手张开又合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活像一位音乐指挥家。素面飘飘,纤丝翻飞,是哪个仙子将她的白玉绸缎摆出来比美啊?在阳光的暴晒下,淡淡的面香便一点点蒸腾上来。晒干后,母亲习惯性地把面交叠成“8”字形,一叠叠整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