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和问题进行必要和恰当的追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获得新知和提升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问方式
一、引言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对“追问”的定义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表现,也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和步骤,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追问,能激励、帮助学生,培养其主观能动性,深化理解,发掘思维潜力,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时机和方式
1.在错误处追问
在数学教学中,面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学生很容易出错,对此,我们不能直接指出其错误,更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设计问题,不断追问,让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自己来认识和纠正。
例如:已知关于x方程x2+px+q=0的两根为p、q,求p与q的值。
很多学生一看到题目,往往容易将x=p、x=q分别代人方程,得到p=0、q=0,或p=-0.5、q=-0.5,或p=1、q= -2的三组解。
追问1:上述三组解是否均成立?(显然第二组解不成立。)
追问2:那么第二组解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往往不明白。)
追问3:若试用韦达定理求解结果如何?(可以得到二组解。)
追问4:比较二种解法,你认为有什么区别?
通过上述追问,让学生知道:这里的方程二根x1、x2与方程的根x1、x2不一样,若x1≠x2时,有可能存在p=q=x1或p=q= x2的情形,第二组答案恰恰是这种情形,这就是用代入法求解与用韦达定理求解的本质不同。
2.在多解处追问
在数学解题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思考的起点、方法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解题过程。对此,我们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拓宽思路。这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能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线段中垂线性质》一节中有一例:
在△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 AE是CF的中垂线交BC于E,求证:∠1=∠2
通常方法是:因为∠1与∠CFA互余, 所以要证∠1=∠2,关键是要证明:∠CFA=∠ACF。要证AC=AF,即有中垂线性质可得。
追问:上面的方法很常见,那么是否还能发现别的方法呢?
追问1:利用全等△进行证明,过点F作FM⊥CB于M,证明△CDF≌△CMF,
追问2:利用中介量,连结EF可得
EC=EF=>∠2=∠3
=>∠1=∠2
追问3:利用外角的性质, ∠AFC=∠2+∠B ∠3=∠B 利用条件即可得.
∠ACF=∠1+∠4 ∠AFC=∠ACF
3.利用变式追问
当一道题讲解完毕或学生练习正确,我们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失去了例题应有的作用。一道题往往可以派生出很多新题目。而利用变式追问,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自主探索、增加深度的能力。
例如: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再次相遇?
对这一常见的“相遇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思考之后就能轻易地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变变文字”的方法,进行追问。
追问1: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再次相遇?
追问2: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距100米?
通过上面的变式追问和训练能把较多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类似的习题,丰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在应用处追问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例如:我国现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部分不收税,超过800元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税,超过1300元但低于2800元的部分征收10%的税……问小王月收入1160元,应缴税多少?
追问l:当月收入大于800元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缴税y(元)与收入x(元)的关系式.
追问2:某人现缴税19.2元,那么他本月工资多少?
追问3:据报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个税征收起点将提高到1500元,现小张月收入2600元,若实施新标准后,他可以少缴多少税?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迫问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追问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必须要适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问方式
一、引言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对“追问”的定义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表现,也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和步骤,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追问,能激励、帮助学生,培养其主观能动性,深化理解,发掘思维潜力,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时机和方式
1.在错误处追问
在数学教学中,面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学生很容易出错,对此,我们不能直接指出其错误,更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设计问题,不断追问,让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自己来认识和纠正。
例如:已知关于x方程x2+px+q=0的两根为p、q,求p与q的值。
很多学生一看到题目,往往容易将x=p、x=q分别代人方程,得到p=0、q=0,或p=-0.5、q=-0.5,或p=1、q= -2的三组解。
追问1:上述三组解是否均成立?(显然第二组解不成立。)
追问2:那么第二组解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往往不明白。)
追问3:若试用韦达定理求解结果如何?(可以得到二组解。)
追问4:比较二种解法,你认为有什么区别?
通过上述追问,让学生知道:这里的方程二根x1、x2与方程的根x1、x2不一样,若x1≠x2时,有可能存在p=q=x1或p=q= x2的情形,第二组答案恰恰是这种情形,这就是用代入法求解与用韦达定理求解的本质不同。
2.在多解处追问
在数学解题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思考的起点、方法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解题过程。对此,我们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拓宽思路。这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能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线段中垂线性质》一节中有一例:
在△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 AE是CF的中垂线交BC于E,求证:∠1=∠2
通常方法是:因为∠1与∠CFA互余, 所以要证∠1=∠2,关键是要证明:∠CFA=∠ACF。要证AC=AF,即有中垂线性质可得。
追问:上面的方法很常见,那么是否还能发现别的方法呢?
追问1:利用全等△进行证明,过点F作FM⊥CB于M,证明△CDF≌△CMF,
追问2:利用中介量,连结EF可得
EC=EF=>∠2=∠3
=>∠1=∠2
追问3:利用外角的性质, ∠AFC=∠2+∠B ∠3=∠B 利用条件即可得.
∠ACF=∠1+∠4 ∠AFC=∠ACF
3.利用变式追问
当一道题讲解完毕或学生练习正确,我们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失去了例题应有的作用。一道题往往可以派生出很多新题目。而利用变式追问,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自主探索、增加深度的能力。
例如: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再次相遇?
对这一常见的“相遇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思考之后就能轻易地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变变文字”的方法,进行追问。
追问1: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再次相遇?
追问2:小杰和小丽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比赛,小杰的速度是每分钟360米,小丽的速度是每分钟32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几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距100米?
通过上面的变式追问和训练能把较多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类似的习题,丰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在应用处追问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例如:我国现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部分不收税,超过800元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税,超过1300元但低于2800元的部分征收10%的税……问小王月收入1160元,应缴税多少?
追问l:当月收入大于800元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缴税y(元)与收入x(元)的关系式.
追问2:某人现缴税19.2元,那么他本月工资多少?
追问3:据报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个税征收起点将提高到1500元,现小张月收入2600元,若实施新标准后,他可以少缴多少税?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迫问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追问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必须要适当,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