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视风险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人并不像购买沙发或新衣那样,有购买保险或实现投资多样化的冲动。他们应该有,但却没有。历史上,保险、投资和银行机构不得不进行艰苦的竞争,以吸引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风险管理。它们的成功尽管明显,但还不彻底:人们仍难以面对固有的风险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这正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实行强制性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的原因。当然,人们并非真的不了解生活中的大风险。只是由于人类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们才对它们置之不理。
  处于对风险的理性认识与采取行动应付风险的动力之间的是畏惧:历经数百万年的进化,我们能采取果断行动,应对迫在眉睫、显而易见的威胁。当凶猛的野兽逼近时,我们会感到害怕和焦虑,肾上腺素就会增加,我们就会全神贯注,保护朋友和家庭的本能就会油然而生。
  但是,更为遥远的危险无法刺激我们的情绪,因此我们往往无限期地推迟行动。我们也会更加惧怕众所周知的危险,尤其是那些以恐怖手段杀死我们的危险。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后,许多美国人出远门时选择驾车,而不是乘飞机,尽管有数据表明乘飞机仍要安全得多。而这些人可能正是数百万未能每年体检的美国人中的一部分。
  很难对于风险,尤其是长期的重大风险进行衡量。在媒体上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几乎没有哪个权衡到风险。要完全理解风险,我们必须想象到所有事情可能出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最近的记忆中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避免谬论,比如,仅仅因为某种风险几十年来没有危害性就认为它不复存在。
  除此之外,另一种心理障碍是对我们自己成功的自负。我们有一种禀性:对我们的成功深信不疑。这有碍于我们勇敢地直面损失或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会触动我们的自我满足。实际上,自尊是人类最强烈的需求之一,看到我们相对于他人的成功能让我们感到了不起和愉悦。
  所以,接受生活中出现的重要的偶然性是极为困难的,而且这也违背我们对秩序的强烈心理需要。我们往往不爱惜我们拥有的东西,如挣钱和积累财富的机会,因为我们误以为,我们天生的优越条件能保证我们拥有它们。
  在公共政策方面,这种倾向性尤为明显。政府领导人很难向民众阐明经济风险,因为触动选民的自尊是不明智的。但是,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的人没有谁会认为,世界各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反映出了各国在天赋或本性之间的根本差异。
  比如,印度2000年的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7%。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美国人比印度人聪明14倍或性格比印度人好14倍吗?显然,这两个国家的相对地位是由于能够改变、或会随着经济活动及政治决策而改变的环境造成的。
  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极难与欠发达国家谈论它们相对成功的风险,因为民族自尊心也与之相连。发达国家的公民不相信、也不愿别人告诉他们:除非采取得当的措施,保证他们免于遭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否则他们就可能丧失优越地位。
  比如,1973年欧佩克实行石油禁运,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物价上升。与当时相比,今天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几乎没有减弱。尽管偶尔会增加储备,但发达国家通常会恢复到“一切如常”。
  大多数公司不善于控制或把握它们的工人面临的各种经济风险。许多公司继续为员工提供保险和养老金,而且还促使工人们相信公司能永久提供,甚至鼓励他们投资公司股票。当员工人到中年而被解雇、或公司破产时,风险就会突如其来。
  显然,为贫困人口建立强制性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社会安全网,防止了人们面临的最基本的风险。问题是,缺乏连贯一致的政策,以确保人们的收入、投资和房产免受更为广泛的经济风险的威胁。
  所以,应创造出新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些机制应依靠市场而不是国家保证,而且尽管它们不应是强制性的,但必须符合人性弱点,这样人们才会使用它们。我们对风险感知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我们认识到,要帮助人们应对现代生活中的风险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已经习惯于自身的风险并低估它,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正确评价社会用来化解风险的政策。我们只有真正面对风险,并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才能规划出能够激励人们更富于冒险精神的经济制度  很多国家在经历了高增长后就进入了消退。我认为中国宏观市场规模巨大,可以将GDP指数出售给外国投资者的宏观证券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风险是由所有投资者分担  房子由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决定
期刊
如果让联合国成为反对美国的一个工具,那联合国只会被削弱或取消。我们需要的是引进一次改革,但联合国的改革不可能光靠自身  联合国正处在一个严峻的长期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只有在了解联合国存在的基础,以及联合国组织得到改革后才能消失。但新的政治矫正只是让改革更加艰难。  联合国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及我所称之为“不称职国家(incompetent states)”的大量兴起。
期刊
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于2002年11月成立后,连续两年一号文件都锁定的是三农问题,而不只是今年有那么一份。  去年1月5日,国办下发了2003年一号文件——《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可以解读为致力于给农民恢复“国民待遇”。而今年1月1日出台的广为报道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则
期刊
庄子的“逍遥游”一篇,如果称为中国思想在审美上达到的极致,应该是不为过的。但“逍遥”却是庄子留给中国文化最致命的毒素之一。这说法不矛盾,因为美学与政治学、美学与宗教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断裂。在庄子笔下,逍遥的本质是“无所待”,就是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事物,完全自在自为。比如大鹏展翅还得要依赖大风,《英雄》中的秦军在每一轮箭阵时都要高呼“大风”,箭才能射得远,这就是有所待。凡有所待,在庄子看来就还是不
期刊
书名:《法国沙龙女人》   作者:【美】艾米丽亚·梅森       译者:郭小言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8月          定价:22.8元  参考书籍:【美】萨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2年4月,10.5元  最近大家沉寂了好多,不是吗?虽然一方面新政试水、全会召开、飞船上天、货币坚挺,另一方面拆迁自焚、珠海买春,但在网络上对于公共
期刊
命途多舛的“米老鼠”又陷入了“小猫”的穷追猛赶之中  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在上演。这是一场小猫捉大老鼠的游戏。  2月11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提出以660亿美元收购迪斯尼公司。根据两家公司公布的最新业绩报告,2003年康卡斯特营业收入为183亿美元,而迪斯尼为284亿美元,几乎比康卡斯特高出一半。康卡斯特这只“小猫”为什么有如此的胆量要抓迪斯尼这只“大老鼠”
期刊
中央政府在土地交易、过度投资等方面三令五申的告诫,遭到了地方政府的集体“抗旨”  中国国土资源部2月19日承认,历经半年来的开发区治理整顿效果不佳。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告诉《商务周刊》:“目前一些地方对开发区清理整顿不积极、不主动,等待观望,有的甚至仍在继续大量圈占土地。”他强调,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这
期刊
市场能否承受德隆系崩盘的恶果?  “德隆系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一位接近德隆高层的人士出言惊人。据透露,为进行资本运作,德隆集团已经将大部分资金压在了旗下的各只股票上。由于资金短缺,德隆近期在股市上的实际动作已经很少。“不要寄希望于德隆会再度为这几只股票护盘,现在他们都铆足了劲往外跑。”这位人士说。  素有“中国股市第一强庄”之称的德隆系股票在猴年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沪深股市一路攀升、各股走
期刊
这家缺乏执行能力的企业,必须放弃“有了好的战略就能取得胜利”的“战略崇拜”  2004年2月19日临近闭市的时候,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861.HK)终于发布了其2003至200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暂时平息了前日发生的财报泄露风波,同时也使主动停盘一天的该股票恢复正常交易。财报显示,2003年10至12月,神州数码营业额达到39.68亿港币,较去年同期的35.21亿港币增长12.7%,股东应占经
期刊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在10年前出现重大战略失误之后,到今天仍然在编造神话  从去年4月底算起,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已经有近一年时间,去年12月曾有权威消息称,新汽车产业政策将于年底出台,但至今没有任何动静。最近种种迹象表明,这部产业政策有可能“胎死腹中”,无法出台。  去年年底这部争议很大的新政策似乎最接近出台,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只等国务院办公会议通过。”  但问题看来正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