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不久以前,王卫在私人场合跟他的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这话有点危言耸听的意思。不过,王卫向来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有朋友评价他说:“他是那种三个月不调整就觉得要大难临头的人,所以他经常着急上火。”
他不可能无视巨大的电商物流市场。2010年,顺丰和EMS加在一起,平均一天的包裹量不到400万单。但是,单单淘宝一家电商,一天的包裹量就达到了700万单。
顺丰是中国传统民营快递企业里现场信息化管理能力最强的,有现成的物流网络,有航空运力优势,又有专业人才储备。别的不说,京东商城负责物流的副总,还有淘宝网的物流总监龚涛,都是前顺丰高管。一直到现在,龚涛还记得他在顺丰的工号是021456。如果要进入电商物流,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几年前,顺丰的确做过这样的尝试。王卫曾经从宅急送挖走一名高管,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物流部门。不过,最后这项业务调整以失败告终,新部门也很快被裁撤。另一方面,顺丰开拓了顺丰E商圈的电子商务业务,代售3C产品、行李箱、遮阳伞、食物等商品。不过,无论是我们接触到的顺丰内部人士还是行业人士,均表示这是一个很小的试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顺丰的电商尝试为何会遭遇挫败?
一家电商网站的物流总监分析说:“顺丰以快著称,要求收派员收一派二。顺丰的快递员送货像疯了一样,送到马上走,一点都不停留。它的体系就是这种标准化策略,要求快,不这样的话就达不到服务标准。但是电子商务的包裹有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要试穿,还要退货,我不想买你还得给我推销一下,这是他们原来体系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他们要改动就要大改,他一铺就是一个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改不了。”
不仅如此,陈平分析说,电商物流体系会将顺丰的快递体系肢解掉。他说:“传统的物流像顺丰,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到上海,我去取货、入仓、分拨,再用飞机运到上海,再配送,这是整个链条。但是电子商务网站现在排名前十的,95%都自建物流仓储,50%都有自己的配送队伍。当他们在全国各大城市有了仓库之后,其实就只需要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做落地配送。你在上海订了一个北京的货,但是因为网站在上海本身就有仓储,货已经在上海了,就只需要同城快递。这对顺丰来说就好比我做了一道辣椒炒肉,可是你只吃辣椒不吃肉,顺丰的网络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无法发挥。”
事实上,一方面,电商物流市场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顺丰离这个市场越来越远。此后,顺丰对于电商物流的业务表现出谨慎和观望的态度。2010年,电子商务包裹仅占顺丰整体业务量的8%左右。
以顺丰目前每天200万件的业务量来看,它可以先按兵不动。有人曾经问过王卫,为什么又把这一块停了。王卫的回答是,第一,顺丰已有的业务都够做的了。第二,电商物流的业务太低端,打价格战,而顺丰的业务向来是走中高端定位。
对于顺丰的观望,有人表示乐观和耐心。他说,王卫这个人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以目前来看,电商市场他还没有看懂看透,等到看懂看透再动手不吃,就算等个5、6年也还来得及,因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
但也有人士表示了担忧。由于用工成本和油价不断上涨,顺丰的快递业务利润正在下降。2010年,顺丰营业额达到120亿,但是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0亿将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快递市场不是无限增长的。有资深人士评价说,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2011年顺丰将有可能亏损。
就在顺丰好整以暇的时候,市场格局已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月,马云发布了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战略,表示将在第一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打造一个开放的物流平台。刘强东更是野心勃勃,宣称京东商城将2010年融到的1.5亿美元的一半投放到物流建设,在全国购置1200亩土地建设物流平台。
关于马云和刘强东的新动作,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揣测。这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对于这两位的战略意图和操作途径,现在大家都还是一知半解看不明白。有人说,马云是想圈地做物流地产;有人说,马云是想捆绑支付宝做供应链融资;有人说,马云如果在2007年选择亚马逊模式,而不是日本乐天模式,现在市场早就尘埃落定了。有人说,马云又不是外星人,他怎么可能在2007年就预料到2011年的市场。就算预料到了,他也做不了。有人说,刘强东已经抢了马云的先机,他把融到的所有的钱都放在物流上,实在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来他可能不做电子商务不卖货了,悄悄转型做一家物流公司——否则实在说不通,怎么可能有人花了所有的钱修了一栋大厦最后只有自己一个人住呢?有人说,刘强东实在是个赌徒,假使明年泡沫一来,再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他和投资人都完蛋。
总之,这是一个商业版本的“拯救大兵瑞恩”。事实上,作战双方是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一个美国VC说,他赌的就是电子商务占整体零售比重的15%,一旦达到这个数字,他就赌赢了。目前来看,都是电商自己内部打得热闹,这就好比国军内耗,大家反正都有钱,先自己人打着,哪一天钱不够了,再一致对外。这个战场上,国家和VC、PE提供舞台。马云和刘强东以为自己是引擎,其实不是。真正的引擎是追逐财富的欲望。瑞恩是谁?瑞恩就是利润——看不见的利润。也许这场战争最后突然荒诞地停止,发现所谓的瑞恩根本不存在。
乱局之中,顺丰如果能够做个冷静的旁观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据说,前几年的时候,马云曾经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王卫婉拒。2008年,王卫曾经在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有人评价说,这两个人正在彼此打量。“马云做仓储,如果他再往下做配送,王卫一身冷汗。王卫做快递,如果他再往上做仓储,马云一身冷汗。马云这个平台,快递公司不加入怕错过这一拨,加入的话又怕被他控制,很纠结。”关于马云进一步的动向,我们在采访中得到的消息是,马云正在和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持续会谈,意图入股申通。不过,陈德军说:“马云做事比较傲霸道。他要求一旦入股申通就不能够再做其他电商的生意,所以我还没有答应。”
如果说顺丰未来发展最大的变数,可能就在上市和国际化这两件事情上。
在顺丰18年的发展历史上,要么是用自己赚的钱扩张,要么是向银行抵押资产获得贷款。顺丰是一家100%的家族企业,王卫100%一个人说了算,也从来没有用来投资者的钱。
但是,如果顺丰要继续向FedEx学习,把国际化进行到底,那是一件需要极大资本投入的事情,VC和PE必然要进入。以资本的逐利性,顺丰上市是必然的结果。到了那个时候,顺丰是整体上市,还是顺丰速运、顺丰航空和顺丰旗下做IT研发的泰海科技拆分上市?上市之后,顺丰原本简单的股权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动?
多年前,曾经有人称顺丰为“老鼠会”。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得之秘之一就是它的收派员承包制和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高服务质量又支撑着顺丰的高价格。在“三高”的循环中,顺丰始终保持着某种精确的平衡。问题是,一旦顺丰进入国际市场,这种中国式承包制还有在本土一样的魔力吗?
这话有点危言耸听的意思。不过,王卫向来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有朋友评价他说:“他是那种三个月不调整就觉得要大难临头的人,所以他经常着急上火。”
他不可能无视巨大的电商物流市场。2010年,顺丰和EMS加在一起,平均一天的包裹量不到400万单。但是,单单淘宝一家电商,一天的包裹量就达到了700万单。
顺丰是中国传统民营快递企业里现场信息化管理能力最强的,有现成的物流网络,有航空运力优势,又有专业人才储备。别的不说,京东商城负责物流的副总,还有淘宝网的物流总监龚涛,都是前顺丰高管。一直到现在,龚涛还记得他在顺丰的工号是021456。如果要进入电商物流,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几年前,顺丰的确做过这样的尝试。王卫曾经从宅急送挖走一名高管,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物流部门。不过,最后这项业务调整以失败告终,新部门也很快被裁撤。另一方面,顺丰开拓了顺丰E商圈的电子商务业务,代售3C产品、行李箱、遮阳伞、食物等商品。不过,无论是我们接触到的顺丰内部人士还是行业人士,均表示这是一个很小的试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顺丰的电商尝试为何会遭遇挫败?
一家电商网站的物流总监分析说:“顺丰以快著称,要求收派员收一派二。顺丰的快递员送货像疯了一样,送到马上走,一点都不停留。它的体系就是这种标准化策略,要求快,不这样的话就达不到服务标准。但是电子商务的包裹有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要试穿,还要退货,我不想买你还得给我推销一下,这是他们原来体系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他们要改动就要大改,他一铺就是一个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改不了。”
不仅如此,陈平分析说,电商物流体系会将顺丰的快递体系肢解掉。他说:“传统的物流像顺丰,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到上海,我去取货、入仓、分拨,再用飞机运到上海,再配送,这是整个链条。但是电子商务网站现在排名前十的,95%都自建物流仓储,50%都有自己的配送队伍。当他们在全国各大城市有了仓库之后,其实就只需要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做落地配送。你在上海订了一个北京的货,但是因为网站在上海本身就有仓储,货已经在上海了,就只需要同城快递。这对顺丰来说就好比我做了一道辣椒炒肉,可是你只吃辣椒不吃肉,顺丰的网络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无法发挥。”
事实上,一方面,电商物流市场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顺丰离这个市场越来越远。此后,顺丰对于电商物流的业务表现出谨慎和观望的态度。2010年,电子商务包裹仅占顺丰整体业务量的8%左右。
以顺丰目前每天200万件的业务量来看,它可以先按兵不动。有人曾经问过王卫,为什么又把这一块停了。王卫的回答是,第一,顺丰已有的业务都够做的了。第二,电商物流的业务太低端,打价格战,而顺丰的业务向来是走中高端定位。
对于顺丰的观望,有人表示乐观和耐心。他说,王卫这个人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以目前来看,电商市场他还没有看懂看透,等到看懂看透再动手不吃,就算等个5、6年也还来得及,因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
但也有人士表示了担忧。由于用工成本和油价不断上涨,顺丰的快递业务利润正在下降。2010年,顺丰营业额达到120亿,但是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0亿将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快递市场不是无限增长的。有资深人士评价说,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2011年顺丰将有可能亏损。
就在顺丰好整以暇的时候,市场格局已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月,马云发布了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战略,表示将在第一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打造一个开放的物流平台。刘强东更是野心勃勃,宣称京东商城将2010年融到的1.5亿美元的一半投放到物流建设,在全国购置1200亩土地建设物流平台。
关于马云和刘强东的新动作,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揣测。这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对于这两位的战略意图和操作途径,现在大家都还是一知半解看不明白。有人说,马云是想圈地做物流地产;有人说,马云是想捆绑支付宝做供应链融资;有人说,马云如果在2007年选择亚马逊模式,而不是日本乐天模式,现在市场早就尘埃落定了。有人说,马云又不是外星人,他怎么可能在2007年就预料到2011年的市场。就算预料到了,他也做不了。有人说,刘强东已经抢了马云的先机,他把融到的所有的钱都放在物流上,实在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来他可能不做电子商务不卖货了,悄悄转型做一家物流公司——否则实在说不通,怎么可能有人花了所有的钱修了一栋大厦最后只有自己一个人住呢?有人说,刘强东实在是个赌徒,假使明年泡沫一来,再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他和投资人都完蛋。
总之,这是一个商业版本的“拯救大兵瑞恩”。事实上,作战双方是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一个美国VC说,他赌的就是电子商务占整体零售比重的15%,一旦达到这个数字,他就赌赢了。目前来看,都是电商自己内部打得热闹,这就好比国军内耗,大家反正都有钱,先自己人打着,哪一天钱不够了,再一致对外。这个战场上,国家和VC、PE提供舞台。马云和刘强东以为自己是引擎,其实不是。真正的引擎是追逐财富的欲望。瑞恩是谁?瑞恩就是利润——看不见的利润。也许这场战争最后突然荒诞地停止,发现所谓的瑞恩根本不存在。
乱局之中,顺丰如果能够做个冷静的旁观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据说,前几年的时候,马云曾经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王卫婉拒。2008年,王卫曾经在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有人评价说,这两个人正在彼此打量。“马云做仓储,如果他再往下做配送,王卫一身冷汗。王卫做快递,如果他再往上做仓储,马云一身冷汗。马云这个平台,快递公司不加入怕错过这一拨,加入的话又怕被他控制,很纠结。”关于马云进一步的动向,我们在采访中得到的消息是,马云正在和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持续会谈,意图入股申通。不过,陈德军说:“马云做事比较傲霸道。他要求一旦入股申通就不能够再做其他电商的生意,所以我还没有答应。”
如果说顺丰未来发展最大的变数,可能就在上市和国际化这两件事情上。
在顺丰18年的发展历史上,要么是用自己赚的钱扩张,要么是向银行抵押资产获得贷款。顺丰是一家100%的家族企业,王卫100%一个人说了算,也从来没有用来投资者的钱。
但是,如果顺丰要继续向FedEx学习,把国际化进行到底,那是一件需要极大资本投入的事情,VC和PE必然要进入。以资本的逐利性,顺丰上市是必然的结果。到了那个时候,顺丰是整体上市,还是顺丰速运、顺丰航空和顺丰旗下做IT研发的泰海科技拆分上市?上市之后,顺丰原本简单的股权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动?
多年前,曾经有人称顺丰为“老鼠会”。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得之秘之一就是它的收派员承包制和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高服务质量又支撑着顺丰的高价格。在“三高”的循环中,顺丰始终保持着某种精确的平衡。问题是,一旦顺丰进入国际市场,这种中国式承包制还有在本土一样的魔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