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对学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形成與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提升教学的效率、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在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教学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实施赏识教育,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同时,赏识教育与新课标相辅相成,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需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充分激发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2]。”在此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具有独立、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赏识——通过赏识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可以说,将赏识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且好的教学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毕竟,小学生心智懵懂、渴望得到关注,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使其感受到被认可。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长期持续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时间最多保持5-1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他们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进步、提升,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通过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其更具收获感与喜悦感。
二、赏识教育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把握赏识教育实施策略,允许学生存在多样认知、鼓励其多角度思考。通过对赏识教育的合理渗透,构建全新的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以下策略:
(一)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
在小学语文中融入赏识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提升针对性,且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更与赏识教育一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所以,将赏识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需要依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合理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划分,针对不同层级实施赏识。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的阅读教学重,因学生理解能力具有较大区别,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连基本的故事梗概都未了解;有的学生在读完课文后,便可以初步探讨其文章的内涵主旨。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则需要依照不同标准进行赏识教育。尤其面对学困生,能够在复读课文后了解故事大概,那么教师使应给予其称赞与鼓励;而对于学优生,则需要以赏识教育引导其继续深入思考。依照学生水平实现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辩证地融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融入,需要秉持科学辩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该称赞表扬的方面,不能吝啬赞美之词;对于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也应注重对错误资源的运用,以继续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身理解存在局限性。简单来说,教师的赏识不应是盲目的,而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科学落实赏识教育。
比如:在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就“文章标题的意义”提出,“因为地球容易破碎,所以说‘只有一个地球’”,存在对主旨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或思维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称赞,再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其进行延伸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如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人类又应如何生存?”
(三)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落实赏识教育
除了因材施教与科学辩证地进行赏识教育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的方式落实赏识教育。从目前教育活动来讲,游戏教学模式正日渐兴起,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共同选择。因为游戏教学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理论知识具象化呈现。所以,融入赏识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给予学生适时鼓励。
例如:在《小真的长头发》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延伸想象、展开表演性教学。教师在表演中可以对每个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称赞:“这个想法很有创意,长头发还能用来荡秋千呢!”“哇!长头发还可以编成教室啊,那下雨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被淋湿啊?”通过这样的形式给予学生称赞、表扬,通过赏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放飞想象,促进其创造力发展。在表演后,还可以回归师生身份再次对学生进行肯定。这样以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其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语文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沟通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3]。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相结合;另一方面应重视赏识教育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具有学习的获得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进而促进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师生互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静芳.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
[2]宋娟,李娅.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J].新课程(中),2019(6):18.
[3]何新贵.小学语文课堂赏识教育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2):15.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教学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实施赏识教育,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同时,赏识教育与新课标相辅相成,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需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充分激发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2]。”在此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具有独立、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赏识——通过赏识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可以说,将赏识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且好的教学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毕竟,小学生心智懵懂、渴望得到关注,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使其感受到被认可。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长期持续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时间最多保持5-1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他们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进步、提升,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通过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其更具收获感与喜悦感。
二、赏识教育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把握赏识教育实施策略,允许学生存在多样认知、鼓励其多角度思考。通过对赏识教育的合理渗透,构建全新的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以下策略:
(一)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
在小学语文中融入赏识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提升针对性,且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更与赏识教育一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所以,将赏识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需要依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合理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划分,针对不同层级实施赏识。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的阅读教学重,因学生理解能力具有较大区别,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连基本的故事梗概都未了解;有的学生在读完课文后,便可以初步探讨其文章的内涵主旨。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则需要依照不同标准进行赏识教育。尤其面对学困生,能够在复读课文后了解故事大概,那么教师使应给予其称赞与鼓励;而对于学优生,则需要以赏识教育引导其继续深入思考。依照学生水平实现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辩证地融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融入,需要秉持科学辩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该称赞表扬的方面,不能吝啬赞美之词;对于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也应注重对错误资源的运用,以继续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身理解存在局限性。简单来说,教师的赏识不应是盲目的,而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科学落实赏识教育。
比如:在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就“文章标题的意义”提出,“因为地球容易破碎,所以说‘只有一个地球’”,存在对主旨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或思维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称赞,再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其进行延伸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如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人类又应如何生存?”
(三)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落实赏识教育
除了因材施教与科学辩证地进行赏识教育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的方式落实赏识教育。从目前教育活动来讲,游戏教学模式正日渐兴起,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共同选择。因为游戏教学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理论知识具象化呈现。所以,融入赏识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给予学生适时鼓励。
例如:在《小真的长头发》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延伸想象、展开表演性教学。教师在表演中可以对每个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称赞:“这个想法很有创意,长头发还能用来荡秋千呢!”“哇!长头发还可以编成教室啊,那下雨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被淋湿啊?”通过这样的形式给予学生称赞、表扬,通过赏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放飞想象,促进其创造力发展。在表演后,还可以回归师生身份再次对学生进行肯定。这样以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其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语文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沟通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3]。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相结合;另一方面应重视赏识教育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具有学习的获得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进而促进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师生互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静芳.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
[2]宋娟,李娅.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J].新课程(中),2019(6):18.
[3]何新贵.小学语文课堂赏识教育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