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是明显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劳动高耗低效;教师主观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评讲,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只能在教师设置的框子里模仿,甚至抄袭。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结构弊端,根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的基本原理和小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有效地优化作文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构建现代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作文时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致使作文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年的实践证明,多媒体以其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作文会成为他们主动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写好作文。
二、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多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是求异思维,它属于横向思维,能对同一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选出最佳方案,因此具有可贵的创造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发散型教学,是培养思维求异性的有效途径。对同一思维的对象不拘泥于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上做出立体的交叉呈现。指导“写好一个场面”这样的习作时,为使学生眼前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面,播放几段配音响的录像,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立体环境,创作的源泉挖掘了,写作欲望萌发了,进入了不吐不快的境界,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如播放燃放爆竹,听到震耳欲聋的“劈啪”声,学生想到了除夕之夜那热闹的场景,亲人婚礼的喜庆场面,服务行业开张典礼,高速公路胜利通车的喜悦……
又如播放无数双手尽情鼓掌,声音如雷鸣的情景,学生想到了五彩缤纷的舞台,热泪盈眶的获奖者,感情激动的演讲者……
在作文指导中凭借多媒体的功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调动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欲望,推动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处于高效的思维状态,学生思路开阔,可选的材料多种多样,培养和发展了思维的求异性。
三、利用多媒体使观察再现、感受真实
小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原因并非是其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不强,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材料,所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多次反复再现观察情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摄取写作内容,以解决“米”的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多媒体手段,能进一步唤起对生活细节的回忆与真实感受的激发,这样使他们的表达更为丰富和自然。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生活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成为学生脑海中活跃的音符。
四、利用多媒体自评自改、完善提高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的深化和继续,是作文教学尤为重要的一环。作文评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认识和掌握作文规律。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把学生作文展示出来,信息反馈及时,可见度大,给传统的习作评改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使作文评改这一环节焕发勃勃生机。
对于学生课堂练笔,在教师巡视后,找出程度不同的几篇,然后映示在屏幕上请同学们一起评改,面对面指出优缺点,分析原因,进行修改。全体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充分调动群体智慧,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把传统的背对背的作文评改方式变成了面对面、多向型的作文评改方式。研究表明,评改从快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在对某一文题进行构思、起草的过程中,就产生相应的思维兴奋中心。这时,教师每一指点,每一暗示都直接、有效地被学生接受,并迅速地转化为技能,教师能抓住契机,尽快评改,及时反馈,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时,教师还应组织设计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讨论综合式,讲练结合式,重点突破式,对比评析式等,都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开阔性,同时,这样做一方面解脱了教师繁重的批改负担,提高了作文批改效益,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评改方法,使思维更加缜密,语言文字更加确切,想象力更加丰富,辨别能力也大为加强,从而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观摩鉴赏、积累材料
观摩鉴赏名家名篇,可使学生凭借优秀作品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情操,增强文学素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听读赏,既把握了精读和博览,又减轻了学生购买难的问题。学习《燕子》一课以后,扩展阅读范围,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素材,指导阅读郭沫若的《杜鹃》、郑振铎的《海燕》、老舍的《母鸡》等。学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后,听读赏邓拓的《生命的三分之一》、沈从文的《时间》、李大钊的《今》。学过《颐和园》后,听读法国夏多布里昂的《密西西比河风光》、印度泰戈尔的《孟加拉风光,西来达》、徐志摩的《翡岭翠山居闲话》、郁达夫《故都的秋》。阅读鉴赏时,需要提示的地方,教师在屏幕上显现记号,以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需要记忆及用来积累的材料,教师反复点击,并与声音同步教给学生记录在“阅读积累簿”上。让学生以摘记的形式积累写作资料,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样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定期举办“阅读积累簿”展评,让学生品味精妙之处,学习巧妙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名家名句,在描述人、事、物、景、情时用词准确、贴切,鼓励学生把理解的词、句用于自己的造句、练笔、日记和作文中。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听读赏,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而充分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也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又是提高思想觉悟,发展能力、智力,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最优化,作文教学只有与多媒体紧密结合,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扎根于素质教育的沃土之上,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才能真正引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军民小学)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构建现代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作文时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致使作文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年的实践证明,多媒体以其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作文会成为他们主动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写好作文。
二、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多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是求异思维,它属于横向思维,能对同一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选出最佳方案,因此具有可贵的创造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发散型教学,是培养思维求异性的有效途径。对同一思维的对象不拘泥于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上做出立体的交叉呈现。指导“写好一个场面”这样的习作时,为使学生眼前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面,播放几段配音响的录像,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立体环境,创作的源泉挖掘了,写作欲望萌发了,进入了不吐不快的境界,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如播放燃放爆竹,听到震耳欲聋的“劈啪”声,学生想到了除夕之夜那热闹的场景,亲人婚礼的喜庆场面,服务行业开张典礼,高速公路胜利通车的喜悦……
又如播放无数双手尽情鼓掌,声音如雷鸣的情景,学生想到了五彩缤纷的舞台,热泪盈眶的获奖者,感情激动的演讲者……
在作文指导中凭借多媒体的功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调动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欲望,推动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处于高效的思维状态,学生思路开阔,可选的材料多种多样,培养和发展了思维的求异性。
三、利用多媒体使观察再现、感受真实
小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原因并非是其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不强,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材料,所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多次反复再现观察情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摄取写作内容,以解决“米”的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多媒体手段,能进一步唤起对生活细节的回忆与真实感受的激发,这样使他们的表达更为丰富和自然。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生活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成为学生脑海中活跃的音符。
四、利用多媒体自评自改、完善提高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的深化和继续,是作文教学尤为重要的一环。作文评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认识和掌握作文规律。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把学生作文展示出来,信息反馈及时,可见度大,给传统的习作评改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使作文评改这一环节焕发勃勃生机。
对于学生课堂练笔,在教师巡视后,找出程度不同的几篇,然后映示在屏幕上请同学们一起评改,面对面指出优缺点,分析原因,进行修改。全体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充分调动群体智慧,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把传统的背对背的作文评改方式变成了面对面、多向型的作文评改方式。研究表明,评改从快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在对某一文题进行构思、起草的过程中,就产生相应的思维兴奋中心。这时,教师每一指点,每一暗示都直接、有效地被学生接受,并迅速地转化为技能,教师能抓住契机,尽快评改,及时反馈,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时,教师还应组织设计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讨论综合式,讲练结合式,重点突破式,对比评析式等,都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开阔性,同时,这样做一方面解脱了教师繁重的批改负担,提高了作文批改效益,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评改方法,使思维更加缜密,语言文字更加确切,想象力更加丰富,辨别能力也大为加强,从而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观摩鉴赏、积累材料
观摩鉴赏名家名篇,可使学生凭借优秀作品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情操,增强文学素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听读赏,既把握了精读和博览,又减轻了学生购买难的问题。学习《燕子》一课以后,扩展阅读范围,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素材,指导阅读郭沫若的《杜鹃》、郑振铎的《海燕》、老舍的《母鸡》等。学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后,听读赏邓拓的《生命的三分之一》、沈从文的《时间》、李大钊的《今》。学过《颐和园》后,听读法国夏多布里昂的《密西西比河风光》、印度泰戈尔的《孟加拉风光,西来达》、徐志摩的《翡岭翠山居闲话》、郁达夫《故都的秋》。阅读鉴赏时,需要提示的地方,教师在屏幕上显现记号,以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需要记忆及用来积累的材料,教师反复点击,并与声音同步教给学生记录在“阅读积累簿”上。让学生以摘记的形式积累写作资料,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样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定期举办“阅读积累簿”展评,让学生品味精妙之处,学习巧妙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名家名句,在描述人、事、物、景、情时用词准确、贴切,鼓励学生把理解的词、句用于自己的造句、练笔、日记和作文中。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听读赏,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而充分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也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又是提高思想觉悟,发展能力、智力,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最优化,作文教学只有与多媒体紧密结合,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扎根于素质教育的沃土之上,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才能真正引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军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