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探究其有效的改进措施。
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共248份,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血管选择不当,采血量不准确,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采集或送检时间不正确,其他原因。其中采血管选择不当57例,占22.98%,采血量不准确59例,占23.79%,标本凝固或溶血65例,占26.21%,采血时间不当18例,占7.26%,标本送检不及时31例,占12.50%,其他原因18例,占7.26%。
结论:医务人员在采血前准备、采血过程及标本送检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建立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及业务能力,是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保证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58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9-01
血液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其目的是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等情况提供依据及必要信息,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必要的实验室数据。保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前提是血液标本的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不但不能为检验提供标本,甚至会因此延误患者的诊治,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临床上必须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存在,笔者就我院248例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避免其发生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48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由护士送至检验科室。
1.2方法。检验科工作人员根据送检血液标本具体情况,判定标本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标注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记录,返回各相关科室查找具体原因。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血管选择不当,采血量不准确,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采集或送检时间不正确,其他原因。其中试管选择不当57例,占22.98%,采血量不足59例,占23.79%,标本凝固或溶血65例,占26.21%,采血时间不当18例,占7.26%,标本送检不及时31例,占12.50%,其他原因18例,占7.26%。
3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用来诊断疾病的仪器日渐精细复杂。实验室检验在疾病诊断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实验室检验更加客观、精准,可以真实的反应病情。要得到准确高质的实验室数据就要求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标本[2]。
3.1不合格样本原因分析。完成实验室检验包括医生依据病情开申请单—护士根据医嘱采取标本并送检—检验室工作人员核对标本进行检验出具结果。标本是否合格主要取决于护士采集标本及送检过程。本研究主要针对血液标本,根据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3.1.1试管选择不当。应用真空采血管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溶血,加速血清分离,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3]。我院采用的均是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留样,主要有红、黄、蓝、紫、黑五种颜色,不同颜色的采血管因所应用的抗凝剂的不同,使用目的及检验项目亦不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采血前未认真学习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说明书,造成选择错误,采集标本不合格。
3.1.2采血量不准确。真空管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抗凝剂,血液量过少会导致标本中抗凝剂含量过高,同时由于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够,不能起到抗凝的效果,出现血细胞的破坏,影响检验结果。采血量过大,导致抗凝剂量不足而凝血。血量过多或过少的标本均不合格。
3.1.3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止血带长时间压迫静脉;用力挤压或拍打采血部位;采血不顺利针头在血管中反复活动,滞留时间过长;采血量过大,抗凝剂不能起到作用而出现凝血;采血后需要立即晃动的标本未按操作进行。采血前未检查采血器具,真空管漏气,大量空气进入采血管,导致溶血。未能及时送检,也是原因之一。
3.1.4时间问题。采血时间不当,护士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时,未能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如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是否剧烈运动过。要求患者禁食的检验,患者及护士都会注意,但是对于是否是饱食后或者运动后,护士很少问及,研究证明[4]饱食或运动后不宜立刻采血,因为此时血液中的很多成分会高于平时,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送检不及时,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些特殊检查如果拖延送检时间便失去了其检验价值,如血气分析,时间略长,血液中的血氧含量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情况就不能客观的反应。再如长时间放置的血液标本中的某项指标改变,如血糖、谷丙转氨酶等可随时间延长而使结果降低。
3.1.5其他原因。患者信息核对不准确,标本重复,申请单字迹潦草,标本污染等。
3.2应对措施。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下述措施:首先建立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检验科与护理部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将检验科与护理部有机结合有助于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5]。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集中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血液检验相关知识,标本采集规范培训,血液标本采集流程等,定期组织考核。最后是道德修养的提高,增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患者,加强医患沟通。
参考文献
[1]韩文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8(3):279-280
[2]何玉荣,李佳音.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11):1024
[3]焦连亭,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6):376-378
[4]孙云霞.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09,12(6):2-3
[5]黄艳霞.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研究[J].中外医疗,2012,25(12):172-173
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共248份,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血管选择不当,采血量不准确,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采集或送检时间不正确,其他原因。其中采血管选择不当57例,占22.98%,采血量不准确59例,占23.79%,标本凝固或溶血65例,占26.21%,采血时间不当18例,占7.26%,标本送检不及时31例,占12.50%,其他原因18例,占7.26%。
结论:医务人员在采血前准备、采血过程及标本送检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建立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及业务能力,是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保证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58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9-01
血液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其目的是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等情况提供依据及必要信息,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必要的实验室数据。保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前提是血液标本的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不但不能为检验提供标本,甚至会因此延误患者的诊治,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临床上必须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存在,笔者就我院248例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避免其发生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48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由护士送至检验科室。
1.2方法。检验科工作人员根据送检血液标本具体情况,判定标本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标注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记录,返回各相关科室查找具体原因。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血管选择不当,采血量不准确,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采集或送检时间不正确,其他原因。其中试管选择不当57例,占22.98%,采血量不足59例,占23.79%,标本凝固或溶血65例,占26.21%,采血时间不当18例,占7.26%,标本送检不及时31例,占12.50%,其他原因18例,占7.26%。
3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用来诊断疾病的仪器日渐精细复杂。实验室检验在疾病诊断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实验室检验更加客观、精准,可以真实的反应病情。要得到准确高质的实验室数据就要求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标本[2]。
3.1不合格样本原因分析。完成实验室检验包括医生依据病情开申请单—护士根据医嘱采取标本并送检—检验室工作人员核对标本进行检验出具结果。标本是否合格主要取决于护士采集标本及送检过程。本研究主要针对血液标本,根据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3.1.1试管选择不当。应用真空采血管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溶血,加速血清分离,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3]。我院采用的均是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留样,主要有红、黄、蓝、紫、黑五种颜色,不同颜色的采血管因所应用的抗凝剂的不同,使用目的及检验项目亦不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采血前未认真学习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说明书,造成选择错误,采集标本不合格。
3.1.2采血量不准确。真空管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抗凝剂,血液量过少会导致标本中抗凝剂含量过高,同时由于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够,不能起到抗凝的效果,出现血细胞的破坏,影响检验结果。采血量过大,导致抗凝剂量不足而凝血。血量过多或过少的标本均不合格。
3.1.3标本溶血或凝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止血带长时间压迫静脉;用力挤压或拍打采血部位;采血不顺利针头在血管中反复活动,滞留时间过长;采血量过大,抗凝剂不能起到作用而出现凝血;采血后需要立即晃动的标本未按操作进行。采血前未检查采血器具,真空管漏气,大量空气进入采血管,导致溶血。未能及时送检,也是原因之一。
3.1.4时间问题。采血时间不当,护士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时,未能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如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是否剧烈运动过。要求患者禁食的检验,患者及护士都会注意,但是对于是否是饱食后或者运动后,护士很少问及,研究证明[4]饱食或运动后不宜立刻采血,因为此时血液中的很多成分会高于平时,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送检不及时,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些特殊检查如果拖延送检时间便失去了其检验价值,如血气分析,时间略长,血液中的血氧含量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情况就不能客观的反应。再如长时间放置的血液标本中的某项指标改变,如血糖、谷丙转氨酶等可随时间延长而使结果降低。
3.1.5其他原因。患者信息核对不准确,标本重复,申请单字迹潦草,标本污染等。
3.2应对措施。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下述措施:首先建立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检验科与护理部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将检验科与护理部有机结合有助于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5]。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集中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血液检验相关知识,标本采集规范培训,血液标本采集流程等,定期组织考核。最后是道德修养的提高,增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患者,加强医患沟通。
参考文献
[1]韩文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8(3):279-280
[2]何玉荣,李佳音.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11):1024
[3]焦连亭,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6):376-378
[4]孙云霞.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09,12(6):2-3
[5]黄艳霞.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研究[J].中外医疗,2012,25(12):172-173